康海云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中低收入阶层实现小康的对策研究
康海云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导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表达的反差很容易引起人们关于共同富裕这一问题的强烈关注.建国至今六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在社会财富持续增加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已经不再是一种梦想,不再是一句空谈,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我们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保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在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人们收入水平差距过大、贫富悬殊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共同富裕成为目前研究的中心课题.那么,面对这一历史新问题,我们该如何破解?我们该如何才能使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本人将就中低收入阶层共同迈向小康富裕生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中低收入阶层;小康;策略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带领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财政经济已经在全球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财政收入每年都在递增.但是,在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各种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我们社会中并未完全实现所有人都平等地风向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的最终目标.
2.1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探索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就必须先对共同富裕这一概念给出最科学、最明确的界定.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清醒地、准确地任仕达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才能够为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突进进行有效的探索.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并倡导的.邓小平将共同富裕这一概念进行了提升,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高度.那么,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呢?理论界的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很多合理性概念,但是这些概念的定位并不准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著名的学者许新三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对共同富裕概念进行了修改,并对其进行了统一的界定,即:所谓共同富裕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程度上,在解决了生计问题滞后,社会的全体成员在物质财富占有方面得以整体提高且贫富差距出现由扩大向缩小的拐点并逐步下降的社会现象.
通过对共同富裕这一概念的界定,要想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满足一些标准:必须彻底解决社会全体成员的生计问题,彻底消除社会民众的贫困问题;全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收入在不断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出游扩大到缩小的拐点,并且处于一个逐步下降的趋势与过程中.
2.2 共同富裕概念的生产力意蕴
要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有丰富的物质作保障.而丰富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发达程度.人类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后,即:人类在依然有动力继续发展生产力,各功能同富裕作为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一种静态化的分配结果,同时必须提供继续实行共同富裕的动态化的生产力.因此,共同富裕是以生产力的特定水平作为保障其实现的基本条件.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所谓富裕主要是指人们物质上的富裕,还有人们在精神上的富裕.因此,共同富裕必须先满足人们在物质上的富裕.当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关系是平等的,充分体现出人们之间的公平,但是,效率也是十分缺失的,当时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我国人民生产关系的平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劳动者都考自己的体力劳动,而这种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为引起收入分配上的差别.可见,共同富裕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必须消灭贫穷,贫穷可以说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一种代名词,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是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是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具有发达的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3.1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被彻底打破,改革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能够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步伐,加快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这对全面推进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真正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市与农村的良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一部分人通过发展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模式先富了起来,他们的富裕带动了其他人,实现了大家个体富裕的愿望.但是,对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必须要进行收入的有效调节,切记不能杀富济贫,而是要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手段,使具有较高收入的部分财富能够被国家支配,用于社会再次分配.
3.2 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一小部分人的个人利益,而是为了能够获取全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尽可能地使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获益,都能够分享改革带来的成果,使人们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例如: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提升全体公民的整体素养;彻底铲除那些理应非法手段、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的、设法阻挠社会的正常运转、掠夺或者侵害让他人的特殊利益集团.
3.3 法制、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支持
这就需要我们尽量避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我们社会中出现的搞特权的现象.近年来,各种职务犯罪、贪污腐败、舞弊、司法不公等现象经常见诸报端.例如:司法腐败、权力腐败、暗箱操纵、个人英雄主义、权钱交易、美色交易、权力寻租、全力保证等.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必须站在法律的角度,维护公平与正义,从根源上解决社会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安定生活.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保证社会的稳定、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才能真正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4.1 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促进了两个比例的提高
自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财政包干体制的旧模式,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并在我国初步形成了能够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吻合的、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间收入分配的新格局.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其在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国家的各种宏观能力不断提升,地方财力之间的差异均衡力度不断加大.
4.2 再分配对财力差异的均衡功能逐渐显现出来
中央财政收入之所以会不断提高重要是来源于收入划分调整后从地方集中到的财力.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中央从地方集中集中地财力逐年大幅递增.从实际的执行情况来看,中央财政集中的这些财力全部用于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国家主要是从东部集中资金然后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补助.这表明,中央财政收入分配力度的不断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全国地区间财力差距不断扩大到趋势,中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逐渐缩小了同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
4.3 全社会基本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观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具效率,为竞争者提供了更加规范化、公正、开放、透明的竞争平台,以更大的限度激发了社会种不同经济主体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全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借助这只无形的手,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市场中的不同经济主体更加自觉的实现了竞争.当然,我们就不能忽视财政政策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充分体现出将收入这块蛋糕进行再分配的基本原则,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这明显提升了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等发展的保障能力,但是个区域间公共部门的收支差异却在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如:我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共部门的收支差异明显够西部地区,最高的是上海市人居财政收入远低于西藏自治地区,已经超过了18.36倍.再例如:区域间间的人均可支配财力的差异也在逐渐拉大,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财力远高于西部地区,上海是人均可支配的财力是湖南省的9.56倍.区域之间的人均财政指出的差异也在进一步扩大,上海是人均财政支出是安徽省的7.95倍.从这些分析中不难看出:财政分配调剂职能并不明显.
经济转型的目的是要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市场交易代替行政计划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长期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改变社会治理的方式,通过法律和法律机构代替行政命令在社会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最终的目的是要在经济发展市场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民主化.由于我国是在计划经济而不是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建设市场经济,它不同于西方国家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演进,因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因素无力阻碍和否定市场因素自发成长,而我国计划经济下的市场因素缺乏否定计划因素而自我成长壮大的根本能力.因此市场因素缺乏在原体制机体内自发成长的基本能力,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扩张成为在主导地位的体制形态.于是,一方面需要政府放松管制,促进市场力量的成长;另一方面需要政府行为法治化,即建立法治化的行政运行体系.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采用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需要根据实践发展进度,依据特定阶段的国情、民情和世情,审时度势.从法制财政的角度探讨中低层民众的共同富裕是笔者一次大胆的尝试.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剖析和总结,本文认为,在法治的保证下,公共财政体制才能得以完善,才能真正对民众共同赋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1〕刘先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郑君健.共同富裕理论的历史价值[J].黑龙江史志,2013(13).
〔3〕郑君健.共同富裕理论的历史价值[J].黑龙江史志,2013 (13).
〔4〕蒋政.共同富裕新论——基于平等理论的分析[J].岭南学刊,2014(1).
F126
A
1673-260X(2017)01-0093-02
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