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高校英语专业ESP教训模式探索

2017-03-29 21:4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实训英语

邱 晋

(重庆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74;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 重庆 400031)

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高校英语专业ESP教训模式探索

邱 晋

(重庆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74;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 重庆 400031)

本研究从需求分析理论出发,采用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调研方式对学生学习需求和企业社会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ES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及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改革整个ESP课堂教学、课后实训及评估考核过程,旨在构建“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训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英语专业ESP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需求分析;ESP教训模式;课程改革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简称,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医学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目标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1]2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呈逐级攀升态势。国内高校ESP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ESP教学并非“英语+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部分高校外国语学院在开设ESP课程时仅考虑整合其英语专业和学校优势学科,试图凸显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需求和企业社会需求的定向调研,甚至未做过任何需求分析调研,因而导致ESP课程教学理念认知模糊、师资质量数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方式片面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英语专业ESP课程设计,切实培养出“精通外语和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2]6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ESP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需求分析为导向,尝试建构一个“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教训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英语专业ESP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ESP课程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ESP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是ESP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和理论依据,它是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3]125。Richterich于1972年首次提出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模式[4]16,旨在协助外语教师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随后的十几年,Yalden[5]、Richards[6]、Hutchinson和Waters[7]、Tarone和Yule[8]等都对需求分析理论展开了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需求分析的“需求”大致都对应两个层面①,即针对外语学习的主体对象——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以及针对具体的用人单位——企业的社会需求分析;前者被视为“needs”,后者被视为“wants”。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重庆市4所高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8份,回收率95%;随后,基于重庆交通大学以工程英语②为专业方向的ESP教学特色,另就30家涉外工程企业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83%,企业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就相关内容访谈了两位企业高管。学生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在校学生对ESP课程的学习需求;企业问卷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汇总、整理和分析,我们对这两种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学生ESP课程的学习需求分析,发现他们至少具有以下需求:首先,大部分(63%)学生认可ESP课程的开设,认为能满足其今后的就业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学生对当前ESP课程的教学方法和使用教材提出了更高需求,6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并希望英文授课的比例能达到80%以上(60%),共有37%的学生认为当前使用的ESP教材不太能(28%)、甚至不能(9%)满足其学习需求。再次,学生对ESP课程师资的要求也比较高,选择非常满意的仅12%,比较满意的31%。最后,学生对开展实训的时间及方式也有一定需求,大部分学生(62%)希望实训的时间为一学期(16周),并且希望实训方式多样化。

(二)企业社会需求分析

通过对30家涉外工程企业社会需求的问卷调查及辅助访谈,我们了解到涉外工程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有如下社会需求:首先,企业招收英语专业毕业生,最优先的需求是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89%),但根据岗位的不同对口语、翻译、写作、阅读各有偏重。其次,企业希望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具备一定的相关行业知识,68%的企业表示会现场测试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和对相关工程知识的了解程度。再次,企业对毕业生有资格证书方面的需求,72%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提供外语水平等级证书,3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提供翻译资格证书。最后,78%的企业在招聘工程翻译人员时,希望毕业生具有相关工作经验。

二、ES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英语技能证书欠缺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功是进行更高层次ESP学习的前提和关键,89%的企业也表示英语综合能力是他们招聘英语专业毕业生时首先考查的能力。但据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仅有76%的学生通过了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18%的学生获得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三级笔译证书,不到4%的学生获得了二级笔译证书,而各类口译证书竟无人获得。诚然,笔译、口译考试通过率低有可能是由于任课教师对以上证书不够重视,未过多鼓励学生报考;但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必须参加的能力测试,其不到80%的通过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学生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另外,鉴于企业招聘时对毕业生有资格证书方面的需求,任课教师应当重视各类资格证书在就业招聘中的敲门砖效应,适时向学生介绍相关资格考试,鼓励其择需报考。

(二)学生对ESP课程的认知不足,影响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显示,31%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开设的ESP课程实用性不强,并且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甚微(29%),完全不符合其自身规划的就业需求;另有38%的学生对ESP课程学习兴趣缺乏,认为工程类、实务类知识的学习对于英语专业的文科生来说难度太大,学习积极性不高。以上数据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ESP课程的认知不足,在学习中具有畏难情绪,完全没有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对专业知识潜在的社会需求或行业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引领学生,为其发展指明方向的重任。学校的培养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个人需求固然重要,但在社会大发展背景下,适当调整个人需求去适应社会需求、国家需求也是必要的。

(三)ESP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教材有待创新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出学生希望课堂教学方式能有所改进(69%),从教师经常使用的“中西合璧”教学法——教师用中文讲解专业知识、用英文讲解语言知识(59%)、“翻译法”——让学生翻译教材内容(53%)等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改进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指定主题课堂讨论(42%)、角色扮演(35%)、个人陈述(51%)等;另外,学生也希望英文授课的比例能达到80%以上(60%)。再者,学生认为课程教材不太能满足其学习需求(37%),希望教师能提供更多的课外教材作为教学补充(84%)。由此可见,ESP课程学习并非是单纯的专业词汇扩展,句型结构讲解,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大部分学生希望发挥其主体学习优势,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夯实其语言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做到学有所获。

(四)ESP课程师资质量仍须加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3%的学生表示对ESP专业师资比较满意(31%)或满意(12%)。我们认为,ESP课程师资质量欠佳主要是由于ESP课程特点对授课师资要求较高所致。ESP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通晓应用性实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流程,能熟练运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分析专业原理,最好还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还要将所知所获融会贯通,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复合型知识传授给学生,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行业知识储备和实践应用经验不足,相关专业的教师语言功底又尚待加强,且他们对专业知识传授的难易程度把握不一定到位。

(五)实训时间不足,实训方式单一

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在招聘工程翻译人员时,都希望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因此,实训也是ESP课程之外的必备环节。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却发现,接近半数(48%)的学生接受实训时间不够,实训时间不足一月的占33%,不足两月的占15%,且实训内容比较单一,大多(61%)为校内翻译实践,缺乏导向性和实用性。因此,为了使高校ESP课程的设置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社会需求,培养出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相应地延长实训时间,并使实训方式多样化,尽可能地和企业接轨,力争实现“与职场的‘零’距离”[9]17。

三、“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研究在调查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和企业社会需求问卷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ESP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及课程的实践特点,尝试探索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英语专业ESP课程改革提出实用性建议。

(一)提高ESP课程认知,立足需求分析,做好基础英语与ESP教学的衔接

教师和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开设ESP课程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性,重视既精通外语又通晓专业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需求分析,找出学生和企业所期望达到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与当前实际程度的差距,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要进行以上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做好基础英语与ESP教学的衔接,解决英语教学的断层问题。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虽然教学侧重点不同,但两者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的基础英语是进行更高层次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而后者又是前者的拓展和提升。只有认识到两者在学习上的延续性,才能使学生将基础英语的学习动力带入ESP学习中,使教师在ESP教学中融入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尽力实现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的完美衔接。

(二)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材编撰

ESP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角色转变,利用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和网络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ESP真实文本、音频和视频语料,模拟目标情境中的真实任务,并以专业任务为主线,融阅读、翻译、写作、会话、案例分析于一体,广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互动式教学法、模拟仿真训练、网络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10]3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机电英语系列课程为例,笔者主要任教涉外机电商贸英语方向机电类的ESP课程,包括“电气工程英语”“机械工程英语”“汽车工程英语”以及“涉外机电商贸英语方向导学”等,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4P课程教学模式,即“Preparation,Progress,Practice和Presentation”。“Preparation”是指课前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网络检索等多样化手段自主完成语言知识(专业词汇、句型结构等)和专业知识(专业重点、理论原理等)的准备;“Progress”是指通过上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循序渐进,学以致用;“Practice”是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课后翻译练习等巩固知识的实践应用;“Presentation”是指学期最后一次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英文多方位地陈述本学期所学内容,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判。此外,重庆交通大学的ESP授课教师都非常重视教材编撰,并且注重教材与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近两年来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公开出版《隧道工程英语》《道路工程英语》《国际工程管理实务英语》等多本ESP教材。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ESP课程特点对授课师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学校、学院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提升ESP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ESP课程师资专业素养:一方面鼓励英语专业教师带薪研修其他专业课程,并对第一次上新课的ESP教师进行教学奖励;另一方面尽量为ESP教师提供机会和搭建平台,鼓励其参与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如为企业员工开展行业英语培训、实地参加工程项目翻译③等,以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实现教师教学和实践的耦合,全面提升ESP师资水平。

(四)整合教学与实践,强化实训效果

“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训模式既包括课堂教学(In-class Teaching)层面,又涵盖课后实训(After-class Training)层面。课后实训作为ESP课堂之外的必备环节,可以通过翻译实践、金工实习、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展,实现课堂教学与真实工程实务类情境的对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分析反馈,我们建议的实训时间应不短于一学期(16周),且最好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安排:前期的校内实训主要让学生完成数万字的相关工程类、实务类翻译,由教师校阅、评判,并辅以校内金工实习、请企业相关人士莅临讲座等方式;校外实训则是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到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其语言技能和专业素养。

(五)构建多维度教学评估体系

实施“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训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综合能力参与相关行业实务的具体工作,或辅助行业专家解决技术交流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回顾并评估需求分析、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训三个环节,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再者,有必要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专业知识语境下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评定,主要从“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翻译实践能力”“整体表达能力”“交际策略能力”等四个维度指定明确细化的指标体系。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才能最终培养出“精通外语和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六)“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训模式

本研究基于以上ESP课程实践与探索,在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改革整个ESP课堂教学、课后实训及评估考核过程,旨在构建一个“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教训培养模式,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四、结语

“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训培养模式旨在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导向,贯穿整个ESP课堂教学、课后实训及评估考核过程,必定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强化其主体意识,最终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有效性和持久动力,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释:

①Richards将需求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Hutchinson和Waters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虽然提法不同,但前者主要针对社会层面,后者针对学生层面。

②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4年结合本校优势学科,先后创办了涉外土木工程英语、涉外机电商贸英语、涉外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等极具学校特色的ESP方向。

③目前为止,重庆交通大学已多次和中国葛洲坝集团、中铁十一局、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工程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校企培训项目;并有ESP授课教师先后从事港珠澳跨海大桥项目、北京江河幕墙有限公司幕墙修建等项目的笔译、口译工作。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3):4-9.

[3]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25-130.

[4]Richterich, R. 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M].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1972.

[5]Yalden, J. The Commutative Syllabus: Evolu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3.

[6]Richards, J.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J]. RELC Journal, 1984(1): 1-29.

[7]Hutchinson, T. amp;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8]Tarone, E. amp; Yule, G. 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 Approaches to Identifying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9]王银泉.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语文,2013(2):13-24.

[10]邱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机电商贸英语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32.

[责任编辑亦 筱]

2017-03-02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高校英语专业ESP教训模式创新研究”(CQGJ15288C);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特色英语专业建设研究”(143025);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训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1402009);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与改革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句酷批改网的工程英语汉英翻译教学研究”(SYJ201640)

邱晋(1981 — ),女,重庆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ESP教学。

H319

A

1008-6390(2017)06-0095-04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实训英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