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皖西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2017-03-29 20:08:42龚冬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皖西应用型课程体系

许 锋,龚冬梅

(皖西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皖西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许 锋,龚冬梅

(皖西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本文以皖西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和反馈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此产生[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教学结构,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2-5].本文通过分析皖西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材控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反馈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期为该专业的今后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2 材控专业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随着社会对材控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同时随着皖西学院材控专业教师力量的增强,材控专业于2011年从机械专业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材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等专业知识,能在机械、模具、材料成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皖西学院材控专业根据六安地区市场需求、结合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开设了两个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和焊接成型及控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论、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管理等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焊接成型及控制培养掌握焊接成型基本理论、金属材料焊接工艺、检验、设备及生产管理等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到目前,材控专业已毕业三届毕业生,学生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

2.2 存在的问题

2.2.1 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目前所设定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较为固定,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少.目前的专业核心课程设定为15.5学分.主要核心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材料成型测试技术、材料成型原理(上、下),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各专业方向课程有17.5学分.在方向课程选择上,由于受到开班学生数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按照学生兴趣来开课.当前,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听和背来记住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由于受总学分的控制(目前专业理论课程总学分为34学分),导致所有理论课程内容讲解比较浅显.

2.2.2 在专业实践体系上

实践体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材控专业实践体系目前由课程设计、实验、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五部分组成,总学分为33学分,占专业课程体系比重为49.25%.课程设计通常由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设计课题,学生抽题,课题是否具有实际价值,主要依靠教师,学生完成的主动性也不高;实验安排上,也是以基础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较少,设备上完全是教学类仪器,与实际生产存在一定差距;生产见习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有较大差距,很多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无关,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2.3 在评价和反馈体系上

评价和反馈体系很重要[3],不能落实这一环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难以得到动态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就会让教学过程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传统的评价和反馈体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前的评价和反馈体系,主要由两条线构成:

(1)辅导员深入学生所在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企业对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的要求,然后进行反馈;

(2)专业负责人通过开展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专业课教师,对课堂计划进行调整.这两条线都开展,但是并没有产生交集,一个围绕学生就业,一个围绕教学过程,缺乏实质的交流,很难全方位地真正将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代入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去.

3 材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3.1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1)专业课程的开设应以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增加选修课程比重(现选修课程占专业理论课程比重为51.47%),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理论框架,教授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理解,如何根据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冲破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组,构建创新课程体系,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编写参考教材.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慕课教学[5],将部分选修课程用慕课形式开设,吸引感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开设课程的压力.

(2)课堂教学中,允许多种方式并存.在基础理论教学上,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在实例讲解过程中,由教师导入,学生针对专题进行讨论,通过有序的教学争辩,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课下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对案例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受教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局面.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亦能产生新的思想的火花,这也会促进教师的科研和教学.

(3)课程教学不脱离实际,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课题引入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确立学生研究方向和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3.2 实践体系

(1)在课程设计上,将相近课程进行整合,将以前单一课程的课程设计作为学生的课程考核内容,设计出综合性课程设计.在课题设计过程中也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同时,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与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了解企业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在实验环节上,将单一基础实验内容,设置为开放实验,由学生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操作;综合实验由每个学生现场操作,现场打分;购置生产用设备,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在毕业设计和实习环节上,不应该只是对大学所学专业课程的简单总结,应该是检验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课题应根据学生实习的内容来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参与下,将毕业实习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在毕业实习里完成毕业设计.

3.3 评价和反馈体系

(1)要把评价的关键点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在教师的评价上,要体现育人的创新性、启发性、开放性、前沿性,要引入教师的科研成果,要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特点.在学生的评价上,也应该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不能只依靠单纯的考试,应多采用讨论、总结、论文等形式,不能只是考核学生对单一固定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为目的,进行评价.

(2)构建切实可行的反馈体系.一方面继续沿袭专业负责人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的形式,掌握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需求;另一方面分批次让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就业的调研中,在实际与企业、市场的交流过程中,明确企业、市场需求,从而最终能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构建“实施-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材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4 结论

以皖西学院材控专业为例,通过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具体阐述了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和反馈体系的改革措施.并最终构建“实施-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真正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1〕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

〔2〕郭文莉.转型与建构: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39-45.

〔3〕戴跃伟,唐玉斌,王树利.基于便宜质量跟踪评价反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98-101.

〔4〕范琛.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141-142.

〔5〕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5-7.

G648.4;G640

A

1673-260X(2017)02-0167-02

2016-10-05

2014年皖西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4jy03);2016年皖西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6wxxy47)

猜你喜欢
皖西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回马枪
幸福家庭(2017年2期)2017-04-18 09:23:52
回马枪
回马枪
短篇小说(2015年3期)2015-03-12 09:29:23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