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继萍
(兰州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20)
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邵继萍
(兰州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体育产业逐渐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问题,严重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予以解决,本文从体育产业发展入手,就其投融资涉及的主体、渠道以及环境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发展困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体育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运动成为现代人娱乐、休闲、健身的主要方式,相应带动了体育用品、健身俱乐部、体育馆等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依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增加值主要依靠体育用品业带动,体育服务业产生的经济增加值相对较少,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资金短缺是当前国内体育产业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严重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仅依靠体育产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无法解决,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强化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建设,是促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1.1 体育产业投融资基本内涵分析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活动的相关活动,常见的体育产业形式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健身俱乐部、体育馆、以及职业俱乐部等.如果将企业比作人体,资金就等同于血液,支撑着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如果资金供应不足,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体育产业投融资具体包含资金筹措、资金回收、项目建设、以及项目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具体是指,在一定经济机体范围内,所有投融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间的实际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对投融资运行的调节功能.投融资机制的构成,主要分为投融资主体、渠道以及环境三部分内容.
1.2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直接影响带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依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产业产生的经济增长值,较之前提升125%左右,GDP比例占有比重上涨20%,相关从业人员总数上涨30%.在国内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产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张、产业领域得到快速扩展、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体育产业综合效益提高明显,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体育投融资机制较为复杂,针对不同的体育产业主体,其面临的投融资困境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选取健身俱乐部、职业俱乐部、以及体育用品业四类代表性体育产业,进行分类分析.
2.1 健身俱乐部投融资机制困境分析
健身俱乐部是通过为人们提供体育运动场地、器材、指导以及其他相关服务,获取经济收益的体育产业形式,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下:一,成本与收入的不平衡发展.宽敞的运动场地、种类齐全的运动器材以及专业的运动教练,是组成健身俱乐部的基本元素,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场地租金、设备采购以及人员管理就会导致健身俱乐部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而健身俱乐部的普及和低端小规模健身俱乐部数量的快速增长,促使俱乐部整体收益的下降.这种成本与收入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俱乐部资金较为紧张;二,融资渠道较为狭窄.目前健身俱乐部主要采用会员制进行经营,即实施预付费制度,这也是现阶段健身俱乐部的主要融资渠道.俱乐部经营者通过预付费制度在俱乐部经营前期完成资金积累,随后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新店开张,依靠扩张俱乐部规模吸收新会员的形式,推动自身发展.事实证明,这种单一、不稳定的融资渠道不足以满足俱乐部的实际发展需求;三,市场监管力度不足.早期健身俱乐部的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健身俱乐部数量剧增,但健身俱乐部市场监管力度缺失较为严重,健身俱乐部水平参差不齐,投资者仅依靠自身经验不断的复刻经营,导致俱乐部经营模式相近,危机应对能力低下.
2.2 职业俱乐部投融资困境分析
职业俱乐部在体育产业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面临的投融资困境主要体现于联赛制度与投融资主体的矛盾.以中超联赛为例,中超联赛经过过年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其管理体制仍沿用旧体制,与国外职业联赛相比,中国足协在中超联赛中同时扮演着管理者、所有者、经验者多种角色,相对限制了职业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
2.3 体育用品产业面临的投融资困境分析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体育用品业的发展.虽然目前国内体育用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多数体育用品产业规模较小,以民营企业为主,如国内李宁、特步、安踏等品牌,均为民营企业.并且,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完全发挥劳动力的实际优势.企业规模小导致体育用品也银行借贷较为困难,主要体现在借贷担保环节,中小企业关系较为简单,不存在上级部门为其担保,从而导致体育用品业投融资困难.此外,国内体育用品产业民营企业模式,导致体育用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尚未有效分离,相应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融通难度.
强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对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合理的投融资机制,可有效提高投融资效率、降低相关成本、协调各经济实体关系,从而达到强化投资主体实例的根本目的.
3.1 加强投资者主体地位
在实际投融资机制运行中,投资主体主要包含政府、居民、以及企业三种,不同的投资者身份,存在较大的目标取向差异.一般情况下,私人投资者侧重于投资的汇报,追求最大化的投资收益;企业投资者追求最大化投资收益的基础上,还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相关内容;政府投资则带有鲜明的市场调控特征.
就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而言,应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以中超联赛为例,足协应仿照国外职业联赛的管理模式,给予俱乐部实际的管理权利,从而促进投资者经营积极性的提高.
3.2 强化民营资本的投融资作用
政府在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改革过程中,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投资,政府应逐渐缩减自身投资范围,在投融资机制运行中,主要担负引导及相应的监督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政府应清楚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职责,相应缩小自身投资范围,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投资空间,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投资,以强化民营资本的投融资作用.针对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投融资问题,均应由民营企业或个人解决,政府投资主要负责民营企业具有较大投资局限的领域.就体育产业而言,政府应相应增加在体育场馆的投资,而对于职业俱乐部、职业赛事等项目,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投资.
3.3 强化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对于民营资本进入的支持度
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投资职能,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水平较低,并不具备相应的投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民营资本的投资能力不断提升,此时加强民营资本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投入,可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民营资本的有效增值.
以职业俱乐部为例,目前多数俱乐部由国有企业担任投资主体,现有职业体育的繁荣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足球职业化后,共有60家企业对职业俱乐部进行投资,目前超过70%的企业已经退出投资.单一化的投资模式是导致众多企业退出投资的根本原因,企业无法承担投资负担就只能退出,目前剩余的投资企业则以国企和上市企业为主,呈现出一种垄断的发展局面,从而影响了职业体育的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投资侧重于俱乐部职业成绩的提升,相对忽视了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如由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就会提高对俱乐部经营的重视,从而提高俱乐部经营水平.与国有企业投资相比,民营企业投资带有更强烈的逐利性特征,这种特征会促使体育产业的良性竞争发展,提高资金的自由流动性和资金配置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综合效益.
强化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对于民营资本进入的支持度,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通过相应政策,加大民营资本投资的优惠力度;二,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竞争规范性发展,为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建立公平的投资竞争环境;三,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给予新生民营体育产业更多的支持,包括资金扶持,以提高民营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
3.4 加强政府投资的针对性
在加强民营资本投资力度的基础上,政府投资应更具有针对性,其主要投资范围应确定在准公共产品范围,如体育场馆投资等.政府资本对体育场馆进行投资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标准化体育场馆建设需求资金巨大,职业赛事客观需求政府的投资支持;其二,体育场馆除用于举报职业赛事外,还可以服务于当地的体育服务产业.
政府资本加强自身投资针对性,有助于平衡国企与民营企业在体育产业投融资中的平衡性,同时降低政府扶持资金的申请门槛,以促进体育产业市场结构优化发展,同时加强投融资效率.
3.5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现代企业发展中,人才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决定了企业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可以发挥的实际效用.人才资源作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未来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因此,体育产业应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打造高素质的精英员工团队.就当前体育产业发展而言,投融资工作相关人才极为匮乏,严重限制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应掌握经济、税务、法律、管理、计算机、外语等多方面能力,因此体育经营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个人基本能力培养;二,概念思考能力培养;三,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四,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五,管理群组能力培养.
我国体育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成熟阶段,其投融资机制客观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其投融资机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具体包括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等形式.只有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下,才能加快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改革,促进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资金短缺问题,阻碍了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仅依靠体育产业自身资金积累是不够,只有完善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改革,吸引社会民营资本的大规模投入,才能解决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曹旭.试析建立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C].//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
〔2〕鲍洪杰.资本运作模式下的民族体育产业开发——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02).
〔3〕伍卷,胡玉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重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4〕李艳丽.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机制创新探析——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投资基金创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C].//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12.
〔5〕许光洁.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J].福建体育科技,2016(01).
G80;F062.9
A
1673-260X(2017)02-0150-03
2016-09-19
甘肃省体育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研究(GST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