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晨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叶 晨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正处在科教兴国的重要转折阶段,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据此,本文在介绍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的同时,对现阶段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分析管理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管理职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开发和合理利用有效的人才资源,尤其是培养高级人才,是我国成功渡过历史转折点,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层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仅高等学校的数量在迅速增加,而且其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但是,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各大高校纷纷将重点放在了合并、扩招和升本上.这种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消极的现象.同时,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也遗留下了许多良莠不齐的现象.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决定了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点位置.现在,全国性的教育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以管理要求教学质量”开始成为人们共同的声音.故而,认真讨论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只有正确的发挥出管理职能,才能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而提升教育效果.同时教育管理担负着对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加强教育管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个学校运作的协调化、高效率化和最优化.
决策和计划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首要职能.决策就是对未来教育实践的方向进行选择,计划就是根据决策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拟定切实的政策和程序.先决策后计划,决策是计划的先导,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决策和计划是整个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管理的决策和计划是指对包括学生管理、学术管理、学校纪律管理在内的多种子系统目标的确定.教学管理工作计划包括师资培训计划、招生计划、教学计划等.因此,教育管理计划是一个内容广泛的体系,决策和计划功能对教育管理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组织和实施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主要按照决策的制定和计划的要求,综合管理中的要素和成分,对计划进行执行,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管理计划的实践.
这项职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组织设计和组织行为.组织设计是指按照目标要求,对各个任务的结构进行设计,进而建立该任务的管理组织结构;组织行为就是组织实施,是管理计划能够付诸实践.为了保证实施的顺利进行,首先要使所有的人员有共同的目标,其次要有统一的组织指挥部门,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统筹安排,保证组织内的每个人都有任务,并且保证每个人都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所有人都能够服从指挥,按照计划步骤共同行动,使任务能够按照计划一步步落实.
该职能也是教育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职能.领导以自己的行政权威,对下属进行指示,教育管理系统便按照该指令运作.协调职能指的是消除指令在系统中运作时产生的不和谐现象.也就是说,指挥和协调共同对教育管理进行控制,但是两者之间互为补充.具体来说,指挥功能是通过下达命令的形式,让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人按照领导者的意志完成任务,但是协调更注重消除任务不同环节之间的矛盾,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其实,协调职能更趋向于体现教育管理的本质,管理就是协调.协调学生同教师的关系、教学和行政的关系、学校制度建设和学术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等.
监督和检查是保证教育管理实施的重要职能.监督就是监察、督促;检查是对计划实现步骤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目标实现的完整性、正确性等的全面考评.检查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反馈行为,检查可以发现教育管理中的缺点和不足,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亮点.这样对之后的任务规划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事先避免缺陷,发扬优点,将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其实,监督和检查具有双重效果,在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对下属的工作进行评价,还能实际考核领导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检验计划的执行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使管理者对自身的责任更加明确.
评价和控制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和民意分析的方法,对教育管理的效果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控制是指将评价中发现计划执行的偏差进行纠正,保证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包括前馈控制、管理中控制和管理后控制.前馈控制是在管理活动开始之间,为了避免偏差进行的控制行为,防患于未然;管理中控制也被称为“现场控制”,是指在管理活动进行中形成的评价、分析和建议,及时消除不符合教育要求的偏差,保证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管理后控制就是在管理活动结束后,在整个管理活动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弥补缺陷和不足,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当前世界局势动荡,而我国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顺利度过这段转折期,就必须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还在面临着包括管理体系在内的诸多问题.接下来,笔者就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仍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相关主管部门开始提倡并且鼓励大学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优势显示自身的办学特色.这一举措也是适应知识全球化的体现.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权利分化,在对所辖省内院校的硕士点设立和专科高校的设置上,省级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省级政府对高校管理手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管理体制的僵化也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重集权轻分权.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已经形成“分权管理”的模式,但是实际实施中仍然存在着分权管理难的现象.现实中,省级政府的权利较为集中,实际下放到学校的权利仍然较少,地方高校在招生规章和招生名额、校长任免、学校机构设置等方面,仍然权利较为有限.故而,地方高校自主办学中的“自主”仍然不够自主,这样就会滋生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上不花心思,只需要跟着政府要求走,不发展学校特色办学理念的懒惰想法.这一想法也是当前高校办学理念相似,竟相开展相同专业,高校同类化严重的根本原因.
然后,当前高校缺乏制度创新.当今世界,通过制度创新促进高校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行动,虽然不同的国家在办学理念上有所差距,但是从办学的根本来看上世界性大学都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世界性大学在制度建设上必然是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但是我国公办大学的却依旧停留在资源靠上级教育部门控制的状况中.在人们对大学的期望越来越重的今天,这样依附性极强的大学势必是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依附性太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办大学的发展思路.这些过多的社会压力也对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受到制约,大学也在逐渐丧失人才培养特点和科研活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和健全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竞争的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尤其在加入世贸之后,我国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市场化中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也不例外,虽然这些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多数依旧只是停留在表面,阻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些年,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物轻人的观念.现在的高校更注重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级别的升高,却轻视了对学校内涵的发展,轻视了对学生质量的发展,轻视了对育人这一目标的追求.这样的后果就是现在大学数量虽多,质量不足.此外,在学校功能实现上又过分重视经济功能和校园文化的创造,轻视了学校人文精神的建设;重视了学校硬件建设,轻视了学校软文化的发展,使得现在的高校“大楼多,大师少”、“贵仪器多,贵思想少”、“贵技术多,贵人文少”,最终形成整个校园中功利思想较为严重,教学弱化,学术多但精尖学术少的状况,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科层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等级森严,组织分工细致、明确,这样的管理模式对学校按部就班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其消极方面也非常明显:学校领导经常忙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维护,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却没有时间管理.学校上下级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官僚思想,甚至有些职称考评也是通过上下级关系实现的,这也引发了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学校不再是一个以成绩和能力评定教师水平高低的地方,而是依靠学历和职称的高低来评定.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有高校对于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缺乏实际量化的评价标准,为了选拔出较为能干的人员来领导学校发展,只能通过学历和职称来进行.通过职称选拔出的只是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但是学术水平高并不代表他的管理水平也很高,有些学校就出现了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因为管理能力有限,影响学校整体发展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就会造成管理和教学的脱节:学校在管理上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也不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营养,最终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限制.
除此之外,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信息化管理,高校建立教育管理平台早已不是特例.但是一些学校在高等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上分类较多,但整合性不强.现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信息覆盖量大,但是又去缺乏前期规划,信息不具备整合性,导致信息重复收集.信息平台的缺乏整合性不仅加重了信息管理的成本,还对高校信息的国际接轨造成了困扰.一旦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不能顺畅的同国际分享,学校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就会产生极大困难.另外,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的发布上也存在着重保密轻公开的特点.教育部的规定只对高校信息发布的一般原则进行了大致的规划,没有细致规定.学校为规避风险,对公开信息进行了过多限制.一般,高校网站上只发布概括性的报告内容和信息,对于学生招生和就业等详细信息并不公开,这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关利益者对学校的研究,限制了公众对高校的监督.
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自然也就成了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素质教育模式的现在,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大学教育大多是传统教育,办学模式也较为传统,在面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今天,其弊端也日益显现.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和重点发展对象,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自由性和自主性的发展.而且,由于教学指标是硬性指标,有可查的量化考核标准,较容易实现;但学生管理工作却没有相应的指标和量化规定,实施起来较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高校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学生发展的现象也不是个例.此外,还有许多学校在发展中重视教师的能动性,轻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只是片面的强调服从和规定,忽视了大学生个体之间性格的差异性,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要求所有学生的发展一致,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忽视了他们在思想、能力、道德发展中的不同,最终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热火朝天的现今,仍然有很多高等教育管理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改变自己的旧思想,始终沿用旧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高等教育管理.虽然,各大高校已经制定了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但是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新鲜思想的“守旧者”.此外,高等教育管理还存在一些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懈怠、节奏慢,拖累任务进行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制约着高校的进步.
机会不公平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机会不公平和竞争环境不公平.
教育机会不公平是由高校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的普及引起的.虽然,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受教育要求,但是高等教育机会却并没有在我国不同区域和阶层完全实现.笔者经查阅文献发现:我国2005年的高中平均升学率为76.35%,但是宁夏省的升学率却仅为53.66%,北京的升学率却为216.75%,两地相差之大令人咂舌.
竞争环境不公平是指我国在“重计划轻市场”的大环境作用下,产生的众多不公平现象.首先,高等教育办学还是以政府为主,民间资本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在筹办高等教育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在高等教育的办学资源上,政府直接投入的比例较大.由于经常有各大高校排行榜,政府也有自己心中的“好大学”候选名单,单单由政府分配资源就很容易发生资源向重点高校倾斜的现象;最后,高校毕业生缺乏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用人单位一般只依据毕业生所属学校的级别加以任用,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不公平.
大学是一个集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为一体,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学术是大学的本质,只有遵循学术发展的根本规律,将大学真正作为一个学术机构来建设,才能将大学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性的大学.现在有许多大学都走进了“重职权轻学术”的误区,学术造假和泡沫论文层出不穷.同时,以党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以及不断膨胀的内部行政权力均使大学发展偏离了既定航线.
此外,大学行政管理的过度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以个人意志管理学校的行为,也就是人治.现阶段,高校教育发展规划的执行,不同项目经费的投入以及学校项目的建设等等,都是以上级领导的意见为基准的.过度的人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管理制度的权利.同时,还会因管理者的道德水平和经验式的管理水平使管理活动陷入混乱,大学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活性,反而滋生出官僚气息.
“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就是要将学生和教师当做高校生存的根本,真正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始终将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要依据,努力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校还要建立“以师为先”的观念,认识到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价值,尤其要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权,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为教师的才能提供施展的平台.
“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要求高校要用一个平和的态度面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其中的精华吸收并加以利用,实现中西方管理优势的互补.“不同”指的是,在学习国外思想的基础上也不能失去自我.高校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拥抱世界,博各高校之长,创造出适合本校的特色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
各级政府要逐步转变职能,将对高校直接管控转向间接调控.政府要减少对高校的行政干预,在一定高度上对高校的发展实施统筹管理,增大高校的自主权利.政府可以借鉴西方委托代理理论来构建政府同高校的和谐关系.政府可以引导高校建立合理的章程,根据章程进行自主管理.同时政府也要通过不同的搞个措施来增加高校的社会适应性.具体可以鼓励各种教育中介机构参与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评估,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健全社会管理,还能增加高校的知名度,对毕业生就业和高校生源质量的提升均有好处;另外,教育机构的评价这种社会监督机制也会增加政府对高校的认识程度,在之后的资源配置上也会更加公平.
首先,要改革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我国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了大量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北京地区学生高考低分录取和保送等政策,严重挫伤了全国其他地区学生的教育公平感.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而且还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革除当前教育发展中的官僚主义和陋习,将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发扬民主和平等的理念.此外,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有理由也有权利对学校的日常建设提出意见,也有权利参与到学校日常的管理中来.纵观中外,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例子不在少数,学生管学生不仅能够加大管理力度,还能深入学生,了解到学生真正的需求,对校园文化建设有非常大的帮助.
其次,要建立学术评鉴机制.将学术建设放在高校发展的首位,严厉打击学术造假和泡沫论文现象.教师职称的评选不仅要同教学挂钩更要同科研水平挂钩,定期开展相关学术研讨会议,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平台.
再次,要加强管理队伍人才建设.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管理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还要不断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对此,相关人员可以定期召开管理会议,对工作思想进行交流,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将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学校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尤其是在管理领导人员的选拔上,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不能简单以学术水平的高低评判.理论上,高校的管理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在高校中,这样的人才并不多.学校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人员选拔机制,并且听取民主意见,综合选举出一位有科研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高校的发展添翼增光.
高等教育管理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教育管理理念创新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教育管理中的制度和理念的不足,对管理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方面提出了意见,以供参考.
〔1〕周海燕,周景辉.美国大学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9):60—64.
〔2〕韩喜平,常艳芳.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0(03).
〔3〕谢延龙.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4〕李鑫.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1):18—31.
G649.2
A
1673-260X(2017)10-0163-04
2017-07-05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资助编号05SJD630019;本文受苏州大学人文社科项目资助.资助编号:BV33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