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综述
刘振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当前,学术界对文化自信的研究日益增多,作为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梳理,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文化自信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作为文化引领高地的高校来说,如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既是现实的迫切问题,也是学界需要进行深入讨论的理论问题.笔者以“文化自信”和“大学生”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共出现334条结果,但通过对比以及直接运用“大学生文化自信”进行检索发现,研究的内容涉及大学生文化自信主题的相关文献约40条,其余的文献主要涉及文化自觉、文化教育等.笔者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从“文化自信是什么今后学界进行“大学生文化自信”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理论界主要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文化自信的内涵、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和研究,回答了文化自信“是什么”的问题.
当前,学界对于文化自信的定义,有学者从国家、民族、政党角度,认为这是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有学者从主客体来分析,认为文化自信是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进而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2].同样,也有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以文化自觉作为认知基础,从自身文化价值、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对西方外来文化理性“扬弃”三个维度,认为这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肯定、认同和坚定信念,并强调文化主体的认同感、自豪感及归属感是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3].有学者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定义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可和自豪感,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理想的一种崇尚、一种坚守[4].
关于文化自信特征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指向性、象征性和包容性等本质特征[2].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文化的一种“高度自觉”,是对自己文化拥有“推介和宣扬”的底气,同时,注意认真研究其他文化的内在发展需求,以使自己所推介的文化要素正好契合了对方发展的文化需求[5].文化自信回答的是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的问题,强调的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这一个特点,遵循的是“文化发展”这个主线,因此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具有“理性”、“包容”、“发展”等表征[6].
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中最基础的自信,发挥着独特的基础性作用,这种基础性作用体现了支撑的价值,也是文化自信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有的学者注重文化自信价值的研究,从文化软实力视角入手,认为文化自信发挥找源动力的作用,是应对世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心理支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2].有学者则从文化自信的具体内容来审定文化自信的价值,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价值、革命文化的批判价值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价值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自信的价值[7].
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和腐蚀,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文化缺失的现象.有学者认为,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对于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8].有学者从精神家园层面提出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指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倡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构建以“意义”为核心的人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性[9].有学者将大学生作为国民的一个重要群体来考量的话,其重要意义不仅体现了对目前文化自信状况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自信现状影响着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因此,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成为整个国民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强大文化软实力的首要问题[10].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和“西化”、“分化”我国图谋具有重大意义.[11]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支点.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培育其牢固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尤其重要,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12].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需求,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就是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能够助推大学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能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13].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考虑,回应现实需要,有学者认为,面对多元文化冲突和当代青年中存在的文化认同危机,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提升青年文化自觉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4].有学者从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辩证关系角度,提出了文化自信对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从价值观培育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有学者认为,要发挥价值观自信的核心作用,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价值观的先进性[12].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路径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将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教学为路径,开展融入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有学者认为,这是高校的使命和任务,高校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出发,既要讲专业,更要讲精神,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在开展教学时,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于教学内容之中[15].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视角,有学者认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分析、认识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16].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文化路径在于校园文化建设,要将文化自信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加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培养有文化的大学生重要渠道,通过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积极开展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坚定文化自信,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化满足感和归属感,做文化传承的践行者[8].有学者从网络视角提出要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学者认为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占领网络空间、掌握网络话语主导权,才能真正让网络文化发挥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与批判意识、推动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17].有学者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作为出发点和根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18].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2〕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21-24.
〔3〕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1):53-55.
〔4〕张曼.浅谈文化自信[J].人民论坛,2016(08):199-201.
〔5〕邱柏生.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待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14-19.
〔6〕李月明.文化自信的意义、来源及表征[J].实事求是,2015(05):105-108.
〔7〕杨生平.文化自信的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6):5-11+18.
〔8〕刘静,李桂山.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12-13.
〔9〕张妍,李庆霞.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意义”层面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5):116-118.
〔10〕齐尚才,石重阳.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4):59-62.
〔11〕郑继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7):76-78.
〔12〕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13〕熊晓梅.文化自觉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27-28.
〔14〕李忠伟.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维度[J].中国青年研究,2015(09):110-113.
〔15〕张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途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38.
〔16〕索秋平.大学生文化自信培植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9):68-69.
〔17〕邵献平,詹鹏.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向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02):117-120.
〔18〕郑继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7):76-78.
G641
A
1673-260X(2017)10-0159-02
2017-08-11
本文系江苏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重点资助项目“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项目批准号:KYY16527)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