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7-03-29 18:33孔令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学生

孔令十

(滁州学院 数学与金融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实践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孔令十

(滁州学院 数学与金融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实践缺位的突出问题,其在要素、环节、运行模式等方面均有体现.针对问题,需要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形成有效的“戴明循环”.可围绕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营造教育生态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和发展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实践导向;创新创业教育;范式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基础和动力,其本质是创造性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是实践主体开展的以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发现和创造商业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发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经过多年探索也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尤为明显.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中的实践缺位状况浅析

国内学界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教育实践,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两个维度进行了研究.一是,从要素和环节的视角来解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王焰新教授认为存在认识、理解、落实、硬件四个“不到位”四个“不够(系统)”问题[2];张宝君教授认为在供给生态、供给模式、供给方式、供给资源、供给队伍等方面还不够“精准”[3],等等.另一个维度,主要是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的构建过程来把握和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邓淇中博士等认为,问题是要表现为教育定位不明确、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师资不足、与专业脱节等[4];吕晨飞教授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运行中存在断层,其集中体现在目标设定与教育实施、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效果评价与调整改进等三个方面,导致教育闭环未能形成,由此影响教育效果[5].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指出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教育理念滞后、与实践脱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等,这些问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同样较为普遍的存在着.虽然这些问题呈现的角度和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它们背后都能发现“实践”的“影子”.换句话说,都是因为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层面出了问题.且不说直接被“点名”的“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如此,就是教师“能力欠缺”、教学方式“实效性不强”、“指导帮扶不到位”也同样指向实践层面的问题.

由于办学积淀的原因,上述现象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更为明显.通过分析学界研究、政策文件判断,结合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我们发现,问题实际都源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和具体实施中的实践缺位.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供给缺乏实践性、针对性,还是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体制机制因缺少实践主线而产生中断、隔阂,都会造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软肋”和“短板”.

2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戴明循环”

“实践”问题既是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切入点,也是改革发展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钥匙”.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坚持能力发展为本(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在实施中彰显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呈现为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运动状态.为确保从计划制定到总结反馈等各环节相互衔接、有序推进,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特征,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戴明循环(DemingCycle)[6],也即构建“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的持续改进模型.

2.1 P(计划)阶段

首先,坚持“按需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性教育、面向欲创新创业群体开展强化性和提升性教育、面向创新创业初期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和帮扶,根据人才类型特点设定多元目标及培养计划.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联动,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再次,在资源、过程、评价等方面淡化传统学科本位意识、强化实践属性.

2.2 D(执行)阶段

要在课程、师资、教学资源和条件配置等方面注重学生需求、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尽量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感知和体验,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增强意识、锻炼能力.

2.3 C(检查)阶段

首先,根据学生发展任务,规划低中高年级的重点目标任务并进行检查评估.其次,合理确定评估标准,既考察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表现和业绩,也考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状况.

2.4 A(处理)阶段

首先,对被证明为有成效的措施进行凝练,使之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校本“标准”进行推广.其次,总结教育运行中的问题,尤其目标与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为实施新一轮戴明循环找准方向和重点.

3 实践导向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构建和发展的重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为主,是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7].实践中,浙江海洋大学的“链式”、鲁东大学的“立体式”、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四位一体”式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模式)较有代表性.很显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可能搞千篇一律的“齐步走”,需要着重围绕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生态等,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和发展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

3.1 开发实践导向的教育资源

首先,在课程供给上突出实践性、操作性.通过“嵌入”、“共建”、“共享”等途径,在专业教学体系内嵌入符合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类内容.针对创新创业所需技能、知识、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意识的培养,打破专业界限,实行跨学科、专业的横向联合培养.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辅之以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让内容更“接地气”.其次,发挥“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协同优势,注重互联网资源建设.既注重系统性的课程,也注重“微课堂”等灵活互动的课程开发,同时选择国内外高校的MOOCs资源、KhanAcademy网上共享资源等.注重在线知识支持,建设网上理论、知识、案例等资源,开放讨论空间,促进师生间、学生与业界的互动.再次,多途径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能型”师资,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创业培训、到企业“挂职”,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创业.建立合作机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经营者、金融及相关机构的从业者等为创新创业兼职教师;跨校、“跨界”(如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职能机构之间,等)共享创新创业师资等.

3.2 优化实践导向的教育活动

首先,实施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感知.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更多利用案例式、讨论式、情景模拟式的教学方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等技术和手段增强教育过程的直观性、生动性.实施“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发声”乃至主讲.开展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和讨论,发挥朋辈教育功能.其次,坚持能力导向,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做中学”,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撰写论文、进行技术革新或发明.坚持作品导向,鼓励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组成团队形成创意方案或创新创业成果.项目化运作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赛事,加大指导和帮扶,促使优秀者脱颖而出.鼓励学生到行业、企业任店长助理、商会助理、经理助理等,丰富直接经验.再次,发展创客教育,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加大经费、场地、师资等投入,建设创客空间;主动融入企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建设的各类创客空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开设以动手实践、情境体验为特征的“菜单式”创客教育课程.举办创客比赛,注重对优秀创意、项目、团队加大扶持,促进创意创新项目落地,真正转化为技术、产品、服务.

3.3 培育实践导向的教育生态

首先,培育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对师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健全创新创业帮扶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引入风投或种子基金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保障.对有创意和设想的学生、团队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行动方案、创新创业项目、产品或服务;对已正式启动的创业项目,在场地、融资、工商注册、运营指导、财务和法律问题以及政府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改革学生休学创业学制、教师评聘晋升及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分积累与转换及学业评定等方面制度,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环境.其次,促进高校-政府-产业良性互动.高校要坚持开放办学,主动对接产业、联系社会,密切与政府、产业的人、财、智合作,实现工作互促、资源共建、利益共享.政府要切实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激励引导政策,为企业和高校创设良好环境,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和投入.产业层面要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制定,针对业界“痛点”与高校开展联合攻关等.再次,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政府和产业要加强协作,积极构建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降低创业成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积极探索众创空间的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专业化发展,密切众创空间与行业、产业、企业的联系,实现与之协同、联动、创新发展.

〔1〕肖昊,白丽.论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23-133.

〔2〕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7.

〔3〕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01):33-39.

〔4〕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1):33-35.

〔5〕吕晨飞.创新创业教育三大断层与教育闭环的构建研究[J].青年教育,2016(02):108-114.

〔6〕智库百科[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PDCA.

〔7〕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86-88.

G640

A

1673-260X(2017)10-0154-02

2017-07-25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创’视域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发展研究”(2015zdjy157);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自组织视角下农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及运行机制”(SK2016A0753)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生写话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