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2017-03-29 18:33徐先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池州市池州水体

徐先海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徐先海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本文以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指出池州市水体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资源丰富,区位良好和政府积极扶持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开发不力,投资少,人才缺乏和周边景区竞争压力大等不利因素.最后结合池州市发展水体旅游业的综合条件,提出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产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人才等措施来逐步将池州市建设成一个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滨长江,南接黄山,西邻九江,东连铜陵.地貌类型多样,北部平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部为连绵的江南丘陵,南为起伏的山地,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7.3%.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约1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400-2200mm.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69.26亿m3,占全省的8.7%,全市江河湖水面348.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8%.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的“生态经济示范区”,依托其独特、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带动池州市经济发展的众多的旅游资源中,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水体旅游已然成为池州市着重开发的一个热点.

1 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1.1 资源优势

池州水体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类型齐全.主要有河流、湖泊、瀑布、泉井和潭池等类型.

河流.长江流经池州162km,境内有10条主要河流,分别是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清溪河,陵阳河和喇叭河,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km2,河长149km.清溪河是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流,河水清彻,两岸风光旖旎,沿河集中展示了池州的诗文化、傩文化、牌坊文化和古建筑文化,是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公园.

湖泊有升金湖、平天湖、太泊湖、白沙湖、天生湖、西岔湖、马料湖,十八索湖和庆丰圩.其中,升金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大型水禽雁在此越冬数量常在8万只以上,号称“中国鹤湖”,沿湖烟树迷蒙,湖水清澄如镜,是生态科考、探秘自然、度假观光的胜地.

瀑布有黄崖瀑布、龙池瀑布、仙寓山瀑布、百丈岩瀑布,织锦瀑布和碧桃瀑布;泉井有龙女泉何天泉井;潭池有石台怪潭、金谷潭、月牙池,龙池和天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正越来越复杂化,往日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风习俗等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已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了,而参与性旅游、保健型旅游、休闲度假型旅游正在兴起,丰富多样的水体旅游资源则是开展这些新型旅游项目的重要场所.

1.2 区位优势

池州太平湖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紧邻江苏、浙江、上海等华东经济发达地区,位于皖江经济区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轮、国内大型游轮进入“两山一湖”地区的定点停靠码头.

1.3 交通优势

交通与旅游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是将外来游客与当地旅游景区连在一起的桥梁.水路上,池州长江黄金水道162公里,沿江达海,承东接西,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秋浦河,尧渡河两大水系是其两重要的支流水道.陆路交通上,318与206国道纵贯市内,安景高速及沿江高速公路东接上海、西连武汉,北连合肥、合黄高速公路南通杭州沿江铜九铁路安徽段东接上海、西达重庆,安宁高速联通安庆,南京,上海等地.航空交通上,九华山旅游机场的开通使得一个比较完善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

1.4 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我国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列为全省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将池州的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为“皖南北部旅游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这些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支持有力的推动着池州市旅游业的发展.

2 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2.1 水体旅游景区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精品少.多数景区仍然保持从事一些传统项目,如划船、游船、漂流、垂钓等观光型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创新滞后于旅游需求,旅游开发与经营还比较粗放,度假休闲产品还不够丰富,文化节庆活动较平淡,商务及会展旅游产品缺乏,不利于尽快实现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旅游的转型,也不利于提高池州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资源整合度不高.多数景区各自为政,而不是形成一个整体共同进行规划和开发,不利于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设施以及客源的共享.

景区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展示.池州积淀深厚的佛文化、诗文化、戏曲文化等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利用,如处处留下诗仙李白足迹的秋浦河,号称“流淌着诗的河”,但没有高起点进行规划开发,现仅停留在石台县境内的漂流旅游项目等层面.

2.2 旅游从业人才短缺

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型,语言类和旅游营销策划人才补给却供不应求,主要表现在:旅游人才素质偏低,一般学历为大专以下,而且其中还有很大比例的旅游从业人员并不是旅游专业出生身,擅长旅游规划、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的专业人才和精通外语的导游相当缺乏.

2.3 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少

近年来,池州的经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从全国各省、市来说,经济仍然是相对落后,旅游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城市整体旅游接待能力不足,高档接待设施建设滞后,宾馆大部分是四星级以下酒店,快捷酒店缺少大的知名品牌,家庭宾馆较多.旅游商品开发不够,大型知名购物中心和特色街道少,旅游购物没成规模.

2.4 周边景区带来的竞争压力

池州南面的黄山市为安徽省旅游业发展龙头,北边的合肥为安徽省省会,这两个旅游城市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主要客源的吸引和旅游市场的开拓上使池州面临着强劲的竞争.邻近的安庆、芜湖、巢湖等市旅游资源同样十分丰富,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旅游业发展也正在蓬勃兴起,池州虽然与这几个市也在进行旅游合作,但无论是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之间的竞争是始终存在的.

3 池州市水体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对策

3.1 加强资源整合,打造品牌旅游产品

打破地域界限,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统一性和有序性,使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水体旅游资源间在发展旅游业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并使得水体旅游资源与周边自然、人文旅游景观结合起来,做出合理的规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将池州城打造成江南水乡、生态绿城、休闲之都.

池州市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长江、秋浦河,平天湖和升金湖等水体资源,开发系列滨水休闲系列产品,着力打造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构想,例如充分利用齐山——平天湖山水旅游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区位条件,发展绿色度假及户外运动休闲和水上运动休闲等项目.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支持、鼓励和带动专家学者对区内水体资源进行一次从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全面调查,抓住水体旅游资源特色开展深度开发与研究.

3.2 培养本土旅游人才,引进高层紧缺人才

建立和完善旅游培训体系,依托地方高校和有关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培训专业平台,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对本土各层次的旅游人员加强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操守培训,不断提升其旅游服务的能力.

同时,要搭建旅游稀缺中高级人才引进平台,开设池州旅游专业人才交流市场,做好旅游专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同时要完善优惠政策,提高经济福利,吸引更多优秀营销策划与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来参与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3.3 加大政府投资,积极吸引外资

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机会,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宾馆与酒店,旅行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制定对旅游投资者在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经济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使得旅游投资者和开发者在各景区景点的开发上有能力做到高起点、高档次开发,避免低水平的无序开发.同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尽可能的发挥水体资源类型多样,特色多样的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4 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变竞争为共赢

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池州市区各种类型景区的合作,同时要树立全盘运作思想,积极与附近的合肥,黄山,安庆,巢湖等地有名景区比如:九华山、黄山,天柱山,巢湖等景区进行统一规划,有时间有序列的推进区域合作,从而促进皖南旅游新格局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1〕曹石,田至美.河南省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59-63.

〔2〕贾莉,唐怀.池州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压力和对策[J].池州学院学报,2008,22(3):83-86.

〔3〕程海峰.池州市城市旅游发展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8,10(4):46-48.

〔4〕胡旺梅,胡文海.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6,31(3):41-44.

〔5〕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策略[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1):41-45.

〔6〕余菲菲,胡文海,荣慧芳.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5,35(9):1116-1122.

F590

A

1673-260X(2017)10-0099-02

2017-08-2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般项目(KJ2010B095)

猜你喜欢
池州市池州水体
不要坐享其成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爱是什么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