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艳 王 宜
媒体融合过程中编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清艳 王 宜
传统出版和新媒体的融合给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对现代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些变化提高编辑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编辑人才培养入手,分析现代编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新媒体对现代编辑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而探讨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策略,以应对出版行业的变化。
自媒体;
[作 者]高清艳、王宜,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以及以此为载体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对各行各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和电子商务正在向传统媒体和传统经济发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波。出版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营销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鼠标”已经取代了书刊和纸笔。亚马逊的崛起就是一例,它能依据自己收集和购买的数据,选定一个德国作者的处女作——一本历史小说,买下版权,自己找人翻译,然后出版,在没有拿到任何传统专业书评的情况下,卖出25万册。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把传统图书所涉及不到的潜在读者和潜在作者挖掘并联系起来,有效地扩大了出版市场。
但是面对新的冲击,出版行业的改革步伐却滞后于发展的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改革的动力不足。行业变革无论是发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倒逼还是行业整体发展的需求,都是人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行业自身从业人员的作用。任何一个行业,出现发展高峰的同时必然伴有走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行为有超前性,有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有引领行业走向的作用。在出版行业,其领军人物就是优秀的编辑人才,提高编辑人才的生产力即提升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现代编辑人才应该是精通传统编辑业务、熟悉数字化进程和各种工具,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端人才[2]。因此,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培养编辑人才是出版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出版的产业链是:作者—出版社—印刷厂—发行—零售—读者。这种模式下作者与读者脱钩,读者买的仅仅是书,与作者无关,图书发行也是在出版之后的事情,读者的意见无法反馈到图书创作中。这种商业模式正在被数字出版所颠覆。作者与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将紧密联系,尤其是伴随社交网络的渗入,作者有大量机会与潜在读者直接联系,创作的过程本事就是一种营销,即提前获得潜在客户和客户对图书内容的偏好。创作的过程相对出书这一结果,出版的过程具备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如果说过去卖的是书,而今,更具有市场价值的,反倒成了作者本身。产业模式的这种变化对编辑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出版编辑人才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无法完全满足实践的需求。
(二)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缺乏
媒体融合过程中,对编辑人才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编辑人才对出版物编辑、整理、加工、润色、糅合。新媒体下的编辑人才知识面要涉及新媒体、IT技术、移动互联网、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不仅要具备传统编辑人才的能力,还应该具有网络编辑的能力,即对快速、海量、互动信息的捕捉能力[3]。但是目前出版领域这方面的人才缺乏,不少编辑虽然拥有优秀的传统出版物的编辑能力,但是却难以胜任网络出版工作。职业技能与新环境对岗位新需求的不匹配导致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缺乏。
(一)热点出版的感知能力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舆情传播的重要载体,很多社会上的重大热点事件都是通过自媒体迅速传播开来的,因此对自媒体舆论信息的快速感知能力可以提高出版物的时效性[4]。但是自媒体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考验人们对海量信息的驾驭能力,即怎样从瞬息变化的海量信息中有效地感知出公众的舆论信息?对热点话题的敏感性是当代编辑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二)热点事件的发掘能力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热点事件多种多样,如何能够准确地对热点话题趋势和舆情发展态势进行发现和预测,如何在众多热点事件中发掘适合于传播并具有社会价值的出版物资源。这需要当代编辑人才不仅能够感知热点话题,还需要挖掘热点词汇、热门事件,了解社会动态和民心所向,进而把握大众阅读偏好,分析大众阅读心理,占领出版先机。此外,还要努力拓展和深挖内容资源,做到对已有资源的整合、深入,扩大内容量,举一反三。
(三)热点出版物的营销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为图书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新的途径。借助于网络营销,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关注度为图书营销创造读者群,基于自媒体的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编辑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共平台)寻找有效粉丝、朋友、话题等,提高出版物的整体运营水平。此外,还可以借助技术商和渠道商的平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现代编辑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一方面要有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深厚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有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使编辑工作现代化、编辑产品多元化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服务精神,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一)积极与高校合作设置数字出版专业,解决编辑人才的源泉问题
目前全国有80多家高校设置了编辑出版专业,但是开设数字出版专业的高校仅5家,难以满足未来数字出版市场的需求。同时,数字出版专业建设、核心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还有待提高。将数字印刷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新技术融入数字出版专业培训中,做好人才培养服务是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出版行业要积极与高校沟通,从本科开始定制化培养相应的人才,并提供实习机会,提前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
(二)设立出版社—高校合作平台,解决传统编辑人才再培训的问题
当前出版行业拥有大量传统技能的编辑人才,如何对这些传统人才进行再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办校企合作平台,将编辑人才送到高校再学习。企业提出培训需求,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引入高水平教师——既懂编辑出版又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高校可以通过引入培养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出版实践领域的专家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形成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数字出版专业师资队伍。然后针对编辑人才的技能现状,结合现代出版新技术与当今出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如网络出版、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金融、市场营销、统计等方面的设置再培训课程[5]。
(三)设立出版创新基金项目,培育拔尖编辑人才
无论是从高校引进的人才,还是自己再培训的人才,其实战经验并不丰富。同时受制于体制的限制,不少优秀的编辑人才即使有才能也很难充分发挥。出版行业可以通过设立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基金项目,鼓励编辑积极参与申请,一方面能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让编辑在实践中探索数字出版的经验。出版创新基金的建立为编辑培养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其承担重大出版项目、创造出版精品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创建学习型的编辑人才队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出版经验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到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出版企业通过办培训班、“传帮带”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个人成才不仅是简单的自我超越,他们应怀着与企业共同的愿景,在集体中公平竞争、取长补短。
但是编辑人才要走出去了解最前沿和最先进的出版动态,直接感受国内外先进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成果。出版企业要积极创造机会,如通过派遣到对方企业实习或者学习,让编辑人才学习国内外先进同行的经验。这样的学习培养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样的编辑人才队伍才更具有竞争力。
(五)培育良好的成才环境,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出版单位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能动作用,根据出版单位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为编辑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一是建立高效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体现科学人才观的要求;二是优化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调动编辑的积极性;三是将人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安排其到关键岗位进行锻炼,安排其承接重点选题。要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编辑领军人,还需要有一个能够得到充分信任、能够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这种环境是由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使命感,有惜才爱才品德的“伯乐”营造出来的[6]。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碰撞和融合,给编辑人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辑不再是单纯的“编书匠”,而是市场主体人。现代编辑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现代编辑要有用户和平台思维、整合各种资源、策划创新、资本运作和技术实现、五项修炼、全媒体思维的能力。总之,媒体融合过程中编辑人才需要一个科学的成长周期、稳健的制度保障、良性的竞争环境、忠诚敬业的心智模式和美好的企业愿景。
[1]李仕达.从现代出版看编辑主体的地位与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3(88):20-22.
[2]黄书元.现代编辑领军人才该如何培养[C]//第三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专辑,2014:11.
[3]袁超,唐乘花.出版转型背景下“一体两翼”编辑人才探析[J].出版参考,2014(10):30-31.
[4]刘英.编辑主体在热点出版中的创造性作用[J].中国编辑,2011(3):30-33.
[5]徐东.基于校企合作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模式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1(11):39-40.
[6]王彤.现代编辑领军人才该如何培养[EB/OL].http:// www.zhunniao.com/article/a34gxjoet3eg.html.
;编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