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赟,周晓丽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
李 赟,周晓丽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在规模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表现出的心理适应问题越来越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关注,并成为高校管理的重点.通过以所调查的独立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现状为例,剖析学生在大学期间各种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在管理和处理学生心理不适应性问题方面,提供一点思路和方法.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对策
独立学院,是区别于公办院校,以主体院校为母体,由社会组织出资,属民办性质的本科高校.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顺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潮,凭借自身努力,经过16年办学历程,逐步成为全国办学规模大、办学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独立学院之一,并在逐步向最关爱学生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和本科公办院校相比,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低于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但多数学生表现出情商偏高.但是处于新时期的90后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学生群体来源层次多样化、个性更加突出敏感、贫富差距大、心理脆弱、多重矛盾并存、自我意识强、就业难等新特点,在面对入学后的因高考失利的心理转变、环境适应、学习、生活、社交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身份和环境的转变,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屡屡因为心理不适应问题而导致的休学、退学、严重心理疾病、自杀与他杀等事件逐年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各大高校学生工作和辅导员工作中的首要内容.
1.1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我校在校生均为处于社会和学校办学转型时期的90后大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深刻变化,思维更加敏锐,个性更加多样化,要求更高,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学校不断处在从“大众化本科教育”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学生群体的来源层次多样化,价值观呈多样化、复杂化.(2)大学生在校心理不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如依赖与无靠、自信与自卑、学习与社交、奋斗与享受等多重矛盾共存;(3)我校录取的贫困生普遍增多,学生贫富差距凸现;(4)学生更多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自我意识突出;
1.2 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表现出的自我失落与自卑、思想与心理的不适应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进入一本或二本院校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他们期待的结果,然而高考的失利,又不愿意再次复读,最终导致原初的梦想和只能进入三本独立学院读大学这个现实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种由上至下的差异感,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失落与自卑、排斥独立学院的心理.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我校为三本录取院校,几年来都是以超过三本线30分进行录取,生源中大部分为二本线落选学生,从自己所带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口头调查来看,一部分学生未进校或刚进校时,对三本院校抱有一种不认同感或排斥感.
1.3 环境的不适应
作为大学主体的90后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他们的家庭中多数没有兄弟姐妹.进入大学后,告别朝夕相处的父母和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体现出了对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诸多环境因素的不适应性.如:不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焦虑、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控制能力、依然习惯于家人和老师对自己的督促等多方面的不适应性.[1]156
1.4 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大学人际关系更多体现在班级、舍友、师生、恋爱、社团等关系上,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已经习惯高中时代只面对本地方同学,以及依赖高中老师诸多方面的督促,且大学中同学成分的多样化,来源多省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化,同学生自身性格特征鲜明化、以及想尽快融入这些关系之中的急迫心理互相矛盾着.比如很多过早进入恋爱的同学,由于自身对人际关系的把握不够,导致恋爱过程中矛盾突出,只凭一时冲动,失恋时很多无法走出心理失落,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2]5
1.5 专业的选择和学习中的不适应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学生为例,大多数同学在高考的时候,都希望到了大学后,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一部分同学如愿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面对专业课程的配置上和学习中遇到了自己未能考虑到的困难,产生了抑郁的心理状态,无从排解;有些未能如愿的落选二本学生进入我校以后,从对学校的不认同自然产生出对所在专业的排斥感,所以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无所适从,以上网、睡觉、逃课、混日子等方式作为逃避学习的路径.
1.6 贫困生普遍增多,学生贫富差距凸现的不适应性
贫困大学生一直是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每年学校都会进行贫困生建档,据统计数据显示,我校贫困生比例28-29%,特困生比例6-7%,其绝大部分为农村贫困生.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及生源成份,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为中上,这部分同学与贫困生共同学习、生活、交往,就会出现学生中贫富差距较大,相互比较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经济贫困学生产生一些自卑、内向、心理脆弱敏感、不善于与人交往等心理不适应性障碍.
1.7 就业的不适应性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学生因为在校期间,会受到社会上一些诸如读书无用、好单位不招三本院校、毕业就等于失业等等消极言乱的影响,在加上毕业生增多,就业岗位减少、应聘过程中的复杂性、专业不对口、自信与自负、过份依赖家长帮找工作、就业观念死板、功利化等现实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随着毕业的临近,好多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迷茫和矛盾,更严重的心理上感到了恐慌,不知道毕业后该如何走下去.
2.1 社会原因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进入大学以前的学生,大多被赋予了诸多的期望值,这样,就使得初高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极为严格,学习压力很大.加上作为90后独生子女的学生,无从释放这种压力带来的焦虑感.进入大学后,大学的管理体制和教学方式明显疏松,对于高考前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同学们来说,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就失去了约束性.在新的就业背景和就业压力下,90后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再加上社会上流传的“读书无用、好单位不招三本院校、毕业就等于失业”等等消极言乱的影响,使得这些学生原有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小的变动.
2.2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是潜移默化的,高考前,对学生充满了期待,更多关注于子女的智育,不注重子女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压力变小了,反而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无法督促自己和照顾自己,以及同舍友、同学、老师、恋人等社交对象不能很好的相处,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对高考失利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一部分家长和学生也失去了希望和信心,抱着让学生随便混个文凭出来自己养活自己的想法,家长不再像高中阶段一样关注子女,对子女充满期望.面对父母和自身的变化,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会产生消极、失落、自卑的心理.
2.3 学校原因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学生进入学校后,由于我校现为两校区办学,学校转型发展中的软硬件设施和学生期望的现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原来就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各种心理问题凸显.而学校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安全稳定、高就业率和获奖率等方面的指标,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和措施虽然每年均在增加,但依然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日积月重,出现更大的问题,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时,往往会把学生仅视为教育管理的对象,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管人、轻管事的弊端,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2.4 自身的原因
新形势下的90后大学生,表现出的特点是:个性鲜明,性格独特,思想敏捷,对新鲜事物接收快.由于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方面产生的影响,使得自身对新环境中的新事物、新问题呈现出适应能力差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因为外界的影响偏离了方向,呈现出不理智、脆弱、抑郁、焦虑、失落、悲观等诸多心理问题,情感和意志力较薄弱.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每年新生进校后都要进校心理普查,根据心理普查结果,处于红色和橙色警告,需要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和干预的学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发展.
3.1 丰富和完善大学素质能力教育和培养,注重全面育人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学校和老师及时把握社会发展、教育、就业的现状和趋势,与学生家长互通互助,针对学生进校后对环境、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的不适应性心理问题,学校在新生入校之初,开展了军训、入学及朋辈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教育系列课程、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帮助学生综合能力各方面的学习和提升,不断强化学生在应对大学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时的自我调节能力.[3]47
3.2 改善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半以上来自家庭条件比较中上的家庭,且多数为独生子女,长期的潜移默化,导致学生对物质和环境要求很高.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虽然我校在新校区加大投资和改善力度,从住宿、食堂、教学设施、学校公共环境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丰富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不断消除学生对独立学院的排斥感,但是部分学生依然觉得学校做得不够.对此,学校除了改善硬件设施,也要注重校风、学风、班风、思想建设这些软件措施的改善.良好的风气,对端正学生态度,提高自我修养,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起着促进作用.所以,辅导员平时做好班级建设和思想引导;依托专业特点,加强学风建设,做好学生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学生会、社团组织,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3 建立同师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干部制度,做好朋辈教育,帮助学生转变角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了在校学生和高校管理者均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我校校院两级组织分别建立和实施了心理工作站和班级心理干部制度,并且在部分二级院系实行了同师辅导员制度,这些新的制度、管理方式和辅助手段在我校学生管理中呈现,作为我校的一个特色管理方式,效果突出.心理工作站站长和副站长由老师担任,班级心理干部由班级同学担任,对其所在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帮扶.同师辅导员由高年级同学和党员担任,他们与大一新生年龄相仿,思想和心理的沟通更能达成共鸣,和学弟学妹们在学习、生活中息息相处,把自身在大学期间的思想变化、学习方法、生活经验等知识传授给新生,不仅给新生提供了适应环境、改变心理压力、学会学习生活社交的一些能力和建议,而且成为了新生效仿的榜样.在帮助新生做好大学入学后的心理和角色、适应性能力的转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
3.4 提升辅导员的学生管理理念和能力,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很大程度上能帮组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辅导员要经常性地同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帮组学生处理好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引导和增强大学生抵抗挫折、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思想认识.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通过大一对新生入学之初所做的心理普查结果,结合对所负责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对达到红色和橙色预警的同学,推荐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干预.在学生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社交、心理适应、应变等诸多能力;建立班干部定额负责制,及时掌握所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辅导员也要进行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习,以便能给学生提供帮助.对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要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并配合专业老师一同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对心理咨询中心备案的学生,坚持多联系、多辅导、多关爱,多与家长联系,以帮助这部分同学健康成长.
综上分析,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和育人方面的重点内容.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共同来完成.[4]65大学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独立学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否处理好学生入学后的诸多不适应心理问题,是考验一个独立学院能否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指标.面对新背景,新的学生群体及特点,要不断探究新方法,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杨江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56-157.
〔2〕肖河水.试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4(3):5-7.
〔3〕张耀庭.论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不良及其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5):45-47.
〔4〕于淼.浅谈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对高校管理的重要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65.
B844.2
:A
:1673-260X(2017)05-0145-03
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