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发展及定位探究

2017-03-29 11:09赵永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人才

赵永刚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发展及定位探究

赵永刚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各个领域皆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服装产业的飞速发展给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负责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高校也肩负着巨大压力.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服装市场及服装产业的特殊性,并且借鉴发达国家的服装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了服装专业的办学经验及定位,构建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服装设计;工程专业;发展;定位

近些年来,我国的服装产业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服装制造商品牌发展成为了当下的零售商品品牌,这也就表示我国居然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历经了欧美服装产业上百年的历程,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使得支撑服装产业的核心的人力资源和服装本质的技术和科研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这对承担着服装设计人才培养重担的高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当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定位和日后的发展之路.

1 以服装业发展需要为核心构建市场化人才培养体系

1.1 构建服装信息中心以及人才培养平台

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人才实际需求,掌握服装产业的发展动态是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根据.但是,服装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强度之间,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我国的服装产业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实力今非昔比,许多国外的服装品牌开始流入我国市场,服装出口总量呈几何级增长.其次是因为现阶段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已转变为品牌化经营.将品牌作为核心要素,依据品牌服装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科学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科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就在于准确地把握住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依靠建立起来的服装信息中心,对国际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的把握以及对毕业生人才跟踪信息的研究,给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信息中心为人才塑造平台的建立提供了资料,也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资源.

1.2 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与开创教学模式的前提

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如果要让服装业有效实现优化审计,就必须尽快提升总体科技水平,这也是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产品的品质是现代服装品牌的核心之一,为了掌握了高端的科技,才能够让品质更上一层楼.这集中体现在四个不同的方面,分别是功能服装及人体工程、服装文化和艺术设计、服装产业高端技术、服装产业及品牌运营的探讨.这不但妥善解决了服装公司在整个运营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技术瓶颈,并且立足于科技前沿的平台上,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坦途,丰富了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其更具有时尚元素和新鲜元素.大学生积极参加服装科研课题的探索,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1].

1.3 学习他国先进的教学体系是塑造高水平人才的根本

立足于国际交流平台,深入探究他国服装教学方式和服务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构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比方说,日本所有服装学校的办学宗旨均为教育适应产业发展,根据产业的发展趋势来调整课程,设置相关的专业,寻找到服装产业的漏洞,缺乏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而确立相应的教学模式以及师资结构,在这种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相继缔造出了山本耀司、松田光弘等享誉全球的服装设计师.密切结合服装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每一个步骤均将服装市场作为依据,在师资的分布方面便能够充分体现出此类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总师资力量中,企业职业讲师所占比例高达一半,将学者专家作为学科发展引导,可以充分做到人才、市场以及科研这三者的高度融合.

这种整个以市场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法国ESMOD服装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最为经典的教学体会是,针对服装品牌企业的整体设计核心来进行人才培养,让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在微型工作室的氛围之下展开,将教学和实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2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动态化的教学模式

2.1 简化课程结构并实施导师负责制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本科四年的导师负责制从大学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开始进行.导师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及课程选秀提供帮助,在学习和思想道德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和他们多多沟通交流,对其思想情况和学习状态给予密切关注,并且做到互相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构建一个有助于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快地参与到研究工作当中的教学模式,给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立简洁的课程结构.把总学分降至180分,其中的课程学分占78%,即140分,必修科目的数量调整至40科左右.其中,各课程所安排的实践环节,共计课程40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着力点在于必修学分,而不是必修课程,大学生们可在教学计划外,自由地选择课程,在导师们的指导之下,导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这不仅有助于特长的发展,也可以大力培养创新意识[2].

2.2 积极开展导向市场实战型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最关键的课程是服装结构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法将此课程创设成为“知识”基础的平台,不但要深入分析该门课程的有效知识、无用知识以及有用知识,还必须对有效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重塑课程体系.而“认知”基础的平台构建,要通过课堂传授、交流讨论、课后作业训练、实践模拟操作、规范编写教材,充分落实市场实践型的教学方式.依据市场型教学改革思路,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开发思维,让其积极融入于课堂之中.教师的方法及模式应当多样化多元化,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将最新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理念带到课堂上.以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于模拟实践及作业练习当中,彰显出当代的服装设计工作者不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可纸上谈兵.

2.3 强化师资力量以形成多元化的师资体系

以专家以及学科领导者为中枢,以高学历的中年老师和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为支撑,缔造适应科研教学型教学模式的师资体系.邀请一些国家服装设计专家以及一些国际上的著名企业家担任高校的客座教授,通过公开课、讲座等各类丰富的学习形式,和学生们展开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领略到国际上一些先进前卫的服装设计理念和国外服装技术的发展方向,还能够体会到专家们对事业的积极态度,这对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才塑造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突出了塑造国际化人才系统的思路.

2.4 构建创新设计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上,可以实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即SRT计划.参与对象为除大四之外的所有本科生,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选择.学生们可以做到以自己为核心,展开调查分析,查找参考文献进行论证,制定方案并于最后归纳总结,让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导师将自身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若学生完成了SRT计划,便能够得到相应的学分.而且,还可以给予大学生们一定的精神鼓励,支持他们参与到硕士甚至博士的研究工作中.除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之外,还要支持大学生们积极参加一些国内或者是国外的服装设计大赛.服务信息中心每个月应当及时将赛事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学生,成立专家委员会指导小组,对学生的参赛给予指引,处理其在比赛中遇到的多方面的问题,并且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嘉奖[3].

3 改良人才跟踪体系以及评估保障体系

3.1 构建科学的人才跟踪体系

国家教委会评价大学总体办学质量的首要指标便是就业率,但是这单纯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衡量,局限性较大,就业率仅能说明是否成功上岗,无法展现就业的实际效果.建立有效合理的人才跟踪体系,分析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五年时间之内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优化教学模式以及改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的产物并非是一个个穿着学士服的大学生,而是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状况以及其工作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从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以及方向走势,能够充分展现高校在塑造人才的过程中亟待完善的地方,在教学方案以及人才塑造模式付诸实践时,当中所具备的不足和缺陷也会显现出来.如此一来,就可以科学合理地探究,服装设计好与工程专业在规划教学框架及确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具有的矛盾.人才跟踪体系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其不但是把握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的根据,了解服装市场的媒介,而且在建立学术、产业、教学链条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3.2 改良评估保障体系是有贯彻实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

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是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基础所在,高超的教学技能以及优质的教学手段能够给教师带来更丰厚的收入以及更高的职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宽阔的平台[4].制定科学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评估保障体系,对教学的质量展开多层面的评估,例如干部评估、学生评估、专家评估以及毕业生自评等.至于评估的指标可以适当借鉴一些国外的著名服装学院,这对培养重视教学质量的气氛以及促进课堂内容体系的革新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总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育不仅要服务于服装产业,还要适应产业当前实际需要,并且推进与引领服装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应当以服装业发展需要为核心构建市场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化教学模式,简化课程结构并实施导师负责制,强化师资力量.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跟踪体系以及评估保障体系.

〔1〕包晓佳,侯小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15,20(4):95-96.

〔2〕蔡蕾.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14):44-46.

〔3〕陈娟芬.新建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有效教学研究——基于精神文化视角[J].职教论坛,2013,10(11):27-29,32.

〔4〕许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5(29):36-38.

G64

A

1673-260X(2017)12-0180-02

2017-10-13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人才
人才云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