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及创业教育改革初探

2017-03-29 11:09陈媛媛丁文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培育大学生

陈媛媛,丁文娜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及创业教育改革初探

陈媛媛,丁文娜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前途,力求为青年人的梦想构筑舞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创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实时动态,给出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品质培育的政策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大学生;创业教育;心理品质

1 引言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和前途.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表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每个青年人的梦也是中国梦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为青年人搭建实现理想的平台,插上梦想的翅膀,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全社会就业压力明显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65万,同比增加16万人,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复杂,有媒体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除了外部环境相对艰难,大学生自身创业的意愿相比2015年也有所下降.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开展创业指导,增强广大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中,健康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有效的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培育机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就业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2 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的必要性

2.1 高校创业教育的匮乏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6年4月教育部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3700万人,位居全球第一.而与巨大体量不相适应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与欧美高等教育强国相比,我国仍然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而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创业人才培养力度低,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软肋”.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匮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创新创业的发展.同时,高校创业教育的匮乏,也会影响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等诸多方面.作为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不仅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一支强心剂,更能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引导广大青年更加积极理性地看待创业.

2.2 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要求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调研对象覆盖全国1767所高等学校的43万多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中接近九成有相关的创业意向.在双创和国家政策大力倾斜的大背景下,全国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仅仅依靠创业热情和意愿是远远不够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由于户籍制度,行业限制和封闭等限制性的制度和现状的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将会面对一定的风险.同时,对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刚刚结束多年的寒窗苦读,希望能自由选择人生轨迹.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过分标榜名人成功的例子,渴望通过创业成名追求社会认可,却不思考成功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或者急于求成,不选择踏踏实实努力,积累经验的创业活动都存在着很大风险.根据腾讯教育发布的首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在4000多个受访大学生中,仅有11.1%的少数学生参加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如何合理地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培育健康的创业心理品质不仅仅是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关键因素,因而开展创业健康心理品质培育工作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2.3 党和政府工作的要求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教育事业做出了总的要求和指导.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加优质的教育.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品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业实践.当今社会正处在激烈变革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涌动,一些大学生掉入了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失衡的陷阱中.在创业实践中难免会陷入各种误区,甚至导致创业失败.高校应在党和政府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积极的创业热情,坚韧的创业意志和独立的创业能力,使之具备更好地创业心理品质.

3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创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历史

早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就开始了创业教育试验.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在此时开始萌发,但是数量极少,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和技能等局限使这一时期的自主创业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影响,受限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开展自主创业难度和风险很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各行业迎来“下海潮”,经商创业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一时期,部分大学生开始依靠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特长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但数量仍然较少.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创业能力、职业性教育和学术性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才开始走上正轨.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更多地依靠自我摸索,这一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难度较大,成功率低.

新世纪开始后,我国创业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以创业竞赛代替创业教育、以创业报告代替创业教育.以“挑战杯”为例,清华大学于1998年最早引进该竞赛.此后,“挑战杯”的影响力覆盖全国高等学校,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奥林匹克赛事.类似的创业教育对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参赛选手越来越关注奖项的归属,而对于吸引投资商,将创业想法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生产能力却缺乏热情.而在这一阶段,不少高校开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多地给予在校大学生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便利,如清华大学创设休学创业制度,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但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残酷的现实.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轰轰烈烈的自主创业热潮逐渐平静,在这一背景下,创业教育也开始新的探索和反思.

3.2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及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提升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民族创新活力.在双创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也在积极探索实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各级政府要求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高校创业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德,培育健康的创业心理素质,使最富活力的大学生群体成为整个社会自主创业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创业教育历史和现状的梳理,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创业教育的主要薄弱点在于缺乏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健康心理培育机制.缺乏专业师资、创业教育培养流于表面是存在的显著问题.

通过搜集2011年-2016年各类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投票和调研结果等,本文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实情况.目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有以下几个突出的表现:

1.创业热情高涨,创业理性增强.中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中国科协双创评估报告显示,71.4%的大学生接触过创业或身边有人创业.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越来越普遍,创新意识逐渐在整个社会的培育下成长.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2016年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1%,明显低于2015年6.3%的比例.这说明尽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结合现实经济环境、就业状况和社会经验等因素,大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创业.培养创新意识,而不是盲目创业更符合大学生的客观状况.

2.创业目的多元化.根据前程无忧网的统计数据,43.5%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和经验,35.9%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创业目的趋向于多元化.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社会的物质基础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经不再将创业的目的局限于追求物质财富,而更多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创业目的的多元化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创业种子的萌发培植土壤,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复杂的问题.多元化的目的必然产生多样化的问题,如何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创业教育的重点.

3.创业意志坚定,对外部条件不敏感.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0届到2014届的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逐年上升,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4.8%的人还在自主创业,近半数的比例表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志坚定.但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也存在着盲目自信,忽视外部环境的问题.对于国家提出的“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制度,多数大学生持观望态度.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有限,创业大学生对于外部环境的敏感程度不足.

4 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品质培育的政策建议

4.1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根据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要求,高校创业教育要始终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在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中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公民道德、职业品德和社会公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坚持自我,获得成功.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创业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时时凸显,构建创业健康心理培育的基石.

4.2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使之更具有现实的应用性,更好地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在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在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个目的下有机融合,能够帮助改革创业教育,梳理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针对具体的创业实践,以创业实例引导大学生创业.将创业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和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主创业目标,更能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1〕刘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建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12):5-7.

〔2〕李崇爱.大学生创业挫折归因与化解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124-125.

〔3〕熊花.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机制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68-71.

〔2〕刘燕.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1(02):106-107.

B844;G44

A

1673-260X(2017)12-0064-02

2017-09-30

本文属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立项建设项目(Szzgjh1-2-2017-1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培育大学生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