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霾危机看“环境悬崖”

2017-03-29 08:24张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悬崖人类环境

张艳

(苏州科技大学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从雾霾危机看“环境悬崖”

张艳

(苏州科技大学 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近几年我国各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警示我们生态环境正逼近“环境悬崖”.“环境悬崖”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在此危机下,应积极倡导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环节.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治理雾霾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大家共同的生活乐园.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可持续发展;雾霾;环境悬崖

在中国,对于雾霾的关注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但是2015年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却一下成为媒体头版头条,一次性引起了媒体及众多学者的关注.她以一种母亲的身份站出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温暖的人文情怀,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这不禁使我们去思考:发展怎样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 雾霾危机折射“环境悬崖”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带领下蒸蒸日上.调查发现,在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之间,人们更倾向出国旅游,原因多种多样,有文化,经济原因,天气原因等.很多去英国旅游的朋友表示:他们选择英国旅游,迟迟不肯归国的原因是因为爱上了那里湛蓝无比的天空.但我们知道当时18世纪50年代的英国,它的天气状况可比现在的北京雾霾状况还严重数十倍.英国就在那个时候率先开始工业化进程的,工业能源主要就是煤炭.工厂的大量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一直积聚在城市上空,难以挥散.据报道,伦敦上空当时被迷雾笼罩,马路上车基本是没有的,人们也只能摸索着人行道前进.不久居民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随后明显发生哮喘等严重症状,然后开始纷纷死亡.后来由于强风的到来,毒雾才逐渐消散,但此后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伦敦市内开始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燃煤火电站这个源头往城外迁,空气污染这才真正降低下来,也才有了伦敦现在美妙绝伦的上空.

当年英国的“伦敦雾霾”能够成功治理,是因为政府能够做到把源头找到并从我们周边清除出去,而现在呢?政府能找到源头吗?那些污染源清除得掉吗?没有人阻止吗?国家的GDP会受到影响吗?果然,国家环保部研究发现,导致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就是由于一些企业没有按照相关条例做到停产、限产,还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经济带来的一切.比如,石家庄的重工业型企业在它的应急预案中就被要求需要停产、限产,事实上他们就没有按要求去做,还是受不了利益诱惑.唐山市一些赫赫有名的公司也是如此.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等弄虚作假的丑态充斥在各行各业及形形色色的人群中.

从食物、水、空气这三种人们必须消费的资源看,我们已丧失了最低的生存条件.更不说酸雨天气、雾霾气候的形成,暴雨与干旱、酷热与严寒的时有发生,江河的污染,水体的全面破坏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在将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逼向绝境、逼向灭亡.“环境悬崖”因此在这种环境状况下慢慢呈现出来

2 环境悬崖制约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最担心、最苦恼的重点问题.我们都清楚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自然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高质量的空气和水是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必需品,也能保证人们基本的幸福生活.环境的优美舒适也更能锦上添花.然而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会越高.我们要切记:我们的环境容量有限的.全球每年不断地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这些废物排入环境后,有的能够稳定地存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不被溶解,从而使全球自然环境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自然资源实现补给、再生和增殖的环节,一旦超过了环境容量的极限,要想恢复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而“环境悬崖”的产生,就是在于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时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必不可免地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人类应当善待自然,要明白只有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和自然和谐地一起进化发展被称为协同进化,这样的方式很符合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中需要坚持协同进化原则,更要不断用环境伦理的标准来衡量: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我们能否满足人类合理发展的需要,能否实现人类的价值,甚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的完整、稳定、平衡当然也是不容小觑的.生态文明是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来的,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环境悬崖的出现说到底就是人们没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市中心都“看海”了,这是为什么?本来顺着自然规律发展,雨水是要通过慢慢渗入泥土地里或者通过排水系统流出去的,城市里泥土变成了水泥地,但是“看海”事件的发生说明城市里的排水系统没有做好,他们没有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森林大量被乱砍滥伐、草原过度放牧等等都可以显现“环境悬崖”.

虽然高标准一直在嘴边念着,但是理想总是很饱满,现实又总是这么骨感,这完全可以经典地概括为经济发展的青春期遇上了生态环境发展的更年期.早期“边发展,边污染”的发展理念在旁观者看来简直是愚蠢之极,身在其中的领头军们对此却浑然不知,完全忽视协同进化原则,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尤其在我国近几年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中,雾霾问题是最为明显的,它不仅折射出了环境污染现象的严重,更说明我们的发展与生态平衡并未达到环境伦理的高标准,发展的结果不仅影响到了人的身体健康,同时生态失衡等问题也层层凸显.而且这只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能发现的,更细微的漏洞我们无法预知,只能束手无策地坐等接收危险信号.

自工业化发展以来,我们现在几乎很少能再看到自然的美景了,尤其是在雾霾一次又一次地侵袭着我们的家园之后,其实这都是人为造成的后果.我们都清楚自然本身是有净化能力的,但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过度开发导致两者之间失去平衡,自然的自动净化能力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效用.要想可持续发展还能做到可持续、还能做到发展,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平衡性,保证开发工作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努力向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方向前进.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能够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一个平衡,我们从自然中获取了很多,没有自然我们就无法种庄稼,农民就没有收成,我们就没有粮食可以食用,开矿、捕鱼等等就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又给予了自然什么呢?废气、一个个矿洞、一个个伤害……这样如何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应该怎么做?植物造林、通过人工给鱼类以及其他生物,植物进行人工受精来保护物种应该是不错的改进方向.

3 积极治理危机,远离环境悬崖

我们需要把综合治理雾霾等环境危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放在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伦理观的前提下.要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就要在顾及人本身利益的同时,还要环顾环境利益,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把现如今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过来,从而彻底地治理雾霾天气等环境危机.

3.1 合理协调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论与生态主义论的关系

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经过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环境伦理学,它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论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可以这么理解:人类的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东西;而生态文明的理念就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说明.人类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忽视了对大自然重视,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片面主张生态自然的价值观,忽视人的社会主体性的行为依然不可取.我们应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和报恩之意,也不能只想不做,自然还需要我们带着报恩的欲望和冲动去保护.如果能够做到以人为中心,并且理性地、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着利益平等原则,将人类道德关应用于那些非人类存在物身上,把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自觉运用于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就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协调统一,从根本上治理雾霾.

3.2 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治理雾霾的关系

学界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阐明了对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即:先污染,后治理;另一种观点主张环境保护,控制经济发展.从现实角度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是及其片面的.前面提到的英国“伦敦雾霾事件”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成功案例,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他们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那不是我们谁能承担和负责的!他们是幸运的,而日本呢?在1956年的时候,日本水俣湾出现了一种震惊世界的怪病称“水俣病”.就是在1925年的时候,日本氮肥公司在日本水俣湾建厂,并开设合醋酸厂,产量不断提高,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后来就在猫的身上抽搐、麻痹等症状,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状的人.水俣湾中的鱼虾也都中毒了,据统计,有数十万的人食用了.这样的伤害我们爱莫能助,只能扼腕痛惜.直至今天,这个污染还是没能处理完全,原因我们可想而知.治理雾霾,处理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当其冲.极度强调治理雾霾保护环境,忽视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经济停滞、倒退,是不被认可的;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对日趋严重的雾霾视而不见,更是需要被杜绝.更有观点认为雾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迫在眉睫.

3.3 正确处理立法治理与个人自律的关系

新环保法在2015年1月一日正式实施.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环境保护的可靠保障,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依靠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根治雾霾更是如此.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煤为主要消耗能源,但是面对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模式.要想要使用清洁能源,必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同时企业行业还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伦理放大到社会,就是警示我们社会契约的必要性,我们要严格遵守社会契约,还要配合政府的严格监管.只有政府企业共同努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主张才能贯彻到位.采用法律途径去实现环境保护,那些企业行业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从不敢污染到不去污染的转变.生态系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健康地生存发展离不开文明的社会环境,文明的社会环境又离不了绿色安全的生态系统.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质量还会好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最终人类只会把自己毁灭殆尽.要想得到拯救,也只能是人类自己.拥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思想上拯救自己,刻不容缓!

〔1〕陈泉生.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

〔2〕陈曦.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

〔3〕杜宇.雾霾问题引发的对生态伦理的思考[J].学周刊,2015(27).

〔4〕刘成,何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7(5).

〔5〕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新闻网,2015.3.

〔6〕罗尔斯顿.全球环境论理学:一个有价值的地球[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技术出版社,1995.

〔7〕任平.交往实践与主体际[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154.

X22

A

1673-260X(2017)06-0017-03

2017-02-03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重点项目:苏南外来人口密集城市“准移民”安居问题研究(14SWC-009)

猜你喜欢
悬崖人类环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类第一杀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悬崖采割夏至蜜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悬崖
环境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