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传统庙会民俗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017-03-29 08:24陈琴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琅琊山滁州庙会

陈琴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传统庙会民俗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陈琴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传统庙会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既展现了滁州地区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也见证着滁州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用庙会悠久的传承机制,发挥它积极的文化功能,不断丰富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与创新滁州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

传统庙会;地域文化;传承创新

民间传统庙会活动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民俗文化现象,以其蕴含的地区文化特质、潜移默化的宣教功能和广泛的渗透力,沉淀于民族生活中,集中包含着一个地区民间社会异常丰富的感情和信仰,充分反映了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样式,是某一地区某个时期民间文化的重要标识。当前随着民间庙会文化的复兴,给地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何挖掘民间传统庙会活动蕴含的文化内核,以传统庙会活动为载体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一、滁州的庙会民俗及其蕴含的地域文化特征

“庙会,一般而言,是指围绕着庙宇所发生的群体性信仰活动。”而庙的规模却无限制,可以是巍峨的宫殿,也可以是一个山洞,可以是用石头垒砌的石堆,核心在于神灵的供奉。各地庙会最初是在举行各种宗教节日以及庆典时兴办,后来发展为在某些固定日期举办。庙会活动起初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的形式往往通过祭祀仪式、歌舞等原始艺术表现出来并传承。后来,一些小商贩在寺庙周围针对香客信众开展商品销售,再后来逐渐发展,各地地方性求神祈福活动、非宗教性的娱乐休闲活动、集市活动等逐渐融入,把宗教节日变成了地方综合性世俗文化节日。当前,与其说庙会是宗教文化活动,倒不如说庙会是定期开展的集祭祀、商贸、社交、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方性民俗节日活动更为准确,具有鲜明的全民性和个体性特征。滁州庙会民俗活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县市都有代表性的庙会民俗活动,如滁州市正月初九琅琊山庙会、南谯区腰铺镇农历二月初四二郎庙会、全椒县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盛会、明光市农历三月二十抹山庙会、定远县农历三月十五令狐塔庙会、凤阳县农历三月二十的独山庙会和农历七月三十的九华山庙会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乡镇小型的庙会活动。近年来,滁州各地这些庙会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参与面广、影响面大,例如琅琊山庙会每年参加的民众达10万人次之多。庙会民俗活动已经成为滁州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现象。

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的滁州传统庙会,蕴含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既是宗教精神、区域特色、生活习惯、人文传承、经济活动等诸多地方性文化元素融合的产物,也是再现区域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第一,庙会展现了滁州的农耕文化。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便为长江下游临江近海的“鱼米之乡”,具有绵长的农耕传统文化。二郎庙会就体现了滁州农耕文明特点。二郎庙会每年春天举办,各式特色农副产品一一亮相,农具、手工艺工具更是必备的商品,人们在感受热闹的同时也为农耕做准备,感受农耕文化。第二,庙会展现了滁州地区人文历史。例如,琅琊山庙会举办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醉翁亭文化,游人走在摩崖石刻遍布的山间,欣赏着“欧文苏字”碑、吴道子观自在菩萨石刻等,感受着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全椒县走太平民俗盛会,游人在祈求太平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了吴敬梓和儒林外史,了解了全椒的人文历史。第三,庙会展现了滁州地方文化品牌。例如,琅琊山庙会和凤阳县独山庙会、九华山庙会上都展示了滁州地区特有的书画种类《凤画》和戏剧《凤阳花鼓》,抹山庙会举办的泗洲戏演唱,以及各类庙会展现的滁州特色的美食文化等。第四,庙会展现了滁州民众精神品质。滁州各种庙会的诞生缘于人们热爱自然、追求平安、感恩、包容等心理。例如,琅琊山庙会起源据说是滁州人民为了纪念东岳大帝的女儿碧霞仙姑美化琅琊山的功德,也是滁州人民热爱自然的体现。定远县的令狐塔庙会据说源于令狐子伯为感谢此地平凡的老媪郝奶奶的养育之恩,其被举孝廉送朝廷考核,官至楚国相公,于此山修寺、立塔,起名慈母,农历三月十五落成,自此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便成了令狐塔庙会会期。琅琊山庙会的宗教活动既有道家的聚集,又有佛家的活动,彼此互尊互敬,体现了宗教包容的心理。当前,各类庙会不仅有滁州本地居民,更有来自上海、南京、扬州、苏州、蚌埠、合肥等诸多城市的游客,其乐融融,表现了滁州人民开放包容的心态。

二、当前庙会民俗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元素的缺失

今天的庙会,无论是学者还是老百姓,置身于其中总感觉到浓浓的商业味,感慨传统味淡了,文化味缺了。首先,部分庙会组织者忽视了文化介入。地方政府组织庙会的出发点往往是将庙会活动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树立政府文化形象,为招商引资服务,获取经济利益。例如,组织者虽然也搬来了剧团,组织了杂耍和民间艺术表演等等,但是庙会演出是在神明所在地,没有区别于其他商业演出,演出缺乏应有的恭敬与虔诚。有些庙会还有看似热热闹闹的剪裁、讲话等,组织者将庙会活动定位于为政府服务,忽视了其民间地域文化的内涵挖掘。其次,庙会的参与者很多抱着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对于与商贩们来说,庙会是做生意的难得机会。不少人纷纷抱怨,甚至戏称庙会为“美食大排档”、“小商品大会”等。庙会成了集贸市场,文化气息被商业活动覆盖。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不可避免地使庙会这种传统文化活动失去其淳朴的民俗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伤害,导致其品位的不断下降。

(二)缺乏地方特色

滁州的庙会虽然历史悠久,数量不少,但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创新,内容和形式雷同。人们所看到的庙会活动几乎每年都一模一样,各地的庙会活动也大同小异,各种庙会“给人印象不深”、群众感觉“没什么新鲜感”。各地庙会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深深的地域烙印,其生存空间的拓宽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必然要求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那些徒有形式没有特色的庙会文化活动必然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这种庙会文化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有一些庙会上虽然精选了一些地域特色浓郁的歌舞、食品、手工艺品等进行打造,但总体来说,开发度浅,尤其是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系统的开发战略。另一方面,这些特色产品和活动基本维持着一种原生形态,缺乏内容和形式创新,未能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三)管理不够规范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依附于庙会而进行封建迷信传播的活动。例如,利用占卜、算命让群众捐钱消灾,甚至还有看病卖神水、神药的现象,这些活动已经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畴,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治安。每个庙会周边都有许多商贩,商贩多数都是自由选择摊位,缺乏统一的安排管理,经常出现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混乱,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对于商贩商品经营审查欠缺,常出现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强买强卖行为。庙会卫生状况堪忧。近年来,滁州各类庙会几乎都出现了环境问题,庙会期间产生的垃圾量巨大,由于卫生设施过于简陋、垃圾分类不明确、群众不文明行为等因素,就会出现庙会经济发展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情况。庙会中甚至还出现过打架斗殴、偷窃等行为。这些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文明素质的一种反映,管理上的混乱不仅让人不能感受庙会的民间文化精神,反而使人们的文化感受力下降。

三、滁州传统庙会民俗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建议

作为承载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滁州庙会理应在滁州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分析当前庙会活动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为庙会民俗活动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庙会这样的影响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政府应明确其地位,肯定其作用,将庙会作为展示滁州地区文化精华的有效载体,为庙会文化建设发展提供平台。各地应该将其纳入地方政府文化建设的规划之中,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纳入财政预算之中,使其成为当地重要的节庆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利用申遗推动保护传承滁州庙会文化活动。“民俗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大范围之一,庙会活动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庙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滁州庙会文化活动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2008年琅琊山庙会入选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令狐塔庙会被确定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腰铺镇二郎庙会是滁州市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些庙会近年来的参与人数和影响力都大大增加。

(二)摆正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民族传统习俗的庙会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相应的调整,否则庙会文化的生存将无从谈起。但过分强调与市场经济接轨,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追求,就会丧失文化内涵,被剥离了精神内核的庙会只能余留空洞的表面热闹,没有文化支撑的庙会难以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把文化与经济真正融合起来。从经济角度看,确立科学的现代消费观念,人们既重视物质消费需求,又重视精神消费需求。庙会上出售的这些商品在其他地方也能买到,人们不可能仅仅为了商品而参加庙会,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精神消费在庙会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看成是“庙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构成要素。而且与物质消费相比,精神消费可开拓的空间更大,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让庙会承载更多的文化元素,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不仅不会损害经济效益,而是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双收益。

(三)植入和创新滁州地域文化

文化是庙会的灵魂,只有把文化、旅游、信仰和商业活动融为一体,古老的庙会才会焕发青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植入庙会活动之中,并充分与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相结合,让庙会上各种文艺活动、看的、玩的、吃的都深具滁州地方特色,成为难以复制的品牌,让群众在逛庙会的同时充分领略独特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魅力。这是提升滁州庙会的吸引力、增强庙会核心竞争力的“源”和“本”。例如,将醉翁亭的人文文化深入融合琅琊山庙会之中,既提升了琅琊山庙会的文化内涵,又进一步宣传了滁州醉翁亭文化。深入发挥地方庙会传承、创新地方文化的功能,传统庙会活动本身也要加以创新,与现代相结合。既要进一步发掘其精神积淀,彰显地域人文风情和文化特色,又要不断丰富时代内涵,并探索现代社会中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模式、方法等。例如,庙会中传统的宗教活动可以合理引导,发挥宗教文化中宣扬真善美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庙会活动的管理

政府及庙会组织者对庙会活动的有效管理,不仅能保障庙会的成功举办,也能增加庙会的影响力。第一,帮助确定每年庙会的主题。主题体现出活动的理念和精神,可以推动庙会常办常新,也顺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政府的宣传渠道较为多样,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一些新兴媒介及时宣传报道,可以进一步提升滁州庙会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第三,提供有序的现场保障。组织志愿者和宣传引导人员加强客流管理,提供引导、咨询服务等;确保安保工作到位,安全质检车、消防车、救护车、公安警力要配备齐全;保障良好的卫生环境,增加卫生设施和清洁人员,及时清理垃圾,营造赏心悦目的“逛庙会”的环境。

[1]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张从军.当代庙会文化建设刍议[J].中原文化研究,2014, (02):116.

[3]黄骏.论走向现代经济社会的我国庙会文化[J].未来与发展,2010,(10):37.

[4]况红玲.从传统庙会谈当代发展庙会民俗文化旅游[J].中华文化论坛,2012,(04):131.

G127

A

1671-5993(2017)01-0098-03

2016-12-01

2015年滁州市第三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滁州庙会民俗文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2015021)研究成果。

陈琴(1982-),女,安徽庐江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琅琊山滁州庙会
《滁州西涧》(草书)
琅琊山游记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琅琊山的情怀
元宵节,逛庙会
陆黛灵书法作品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能源革命提速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