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意识培育研究

2017-03-29 02:32林芙蓉郑秋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意识职业

林芙蓉,黄 夏,郑秋燕

(厦门华厦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意识培育研究

林芙蓉,黄 夏,郑秋燕

(厦门华厦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随着现代学徒制教育走进了大众视野,现代学徒制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路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征,深入探讨培育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意识的有效措施.

现代学徒制;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意识;措施

发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我国协同政、产、学三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也逐步走进了大众视野,现代学徒制在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对于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素养,培养出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稳定增加.但是,当前学徒制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管理难度,缺乏公用经费支撑,还未制定出规范的教育培训标准,生产性企业如何保证学徒接受充分、适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学徒制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具有应用型本科学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本文试图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征,深入探讨培育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意识的有效措施.

1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意识的内涵

职业意识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职业人对职业的正确定位和认识,是职业人在职场中的自觉表现,是职业人自觉自愿、主动地,竭尽全力做好某件事的心理驱动力,也是职业人在职场中最容易对职业产生热爱,能够满腔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

那么,职业意识指的是哪些方面呢?有的学者认为,职业意识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情感、态度、评价等心理成分的总和,是人们对从业者的情感、认识、态度和评价;也有学者认为,职业意识就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岗位最基本且是行业相通的社会共性的职业认识,它包括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意识受法律约束.国外学者普遍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过程,这对于培养国民职业意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百度百科认为职业意识(Professional Awareness)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互动百科认为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作为一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意识应能满足雇主要求,为企业创造价值并能实现个人价值,它指的是人们对即将或已经从事的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操守的总和,它应是约定俗成、师承父传的,其中包括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

2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培育职业意识的重要作用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意识也是一种职业价值观.培养和树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意识,将有助于增强和改进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生其价值认同和职业认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职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2.1 职业意识体现人的主体意识,为社会培育大量专门性的技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人们之所以能在某方面或某领域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因为他们受自己自主、自愿选择的职业意识能动和导向作用,并促使他们有意识在这些相关领域里积累和掌握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并最终在该领域中融会贯通.职业意识是一个人职业意向的体现,它包括一个人的心态、爱好、兴趣、思想修养、知识技能.职业意识是一个人出生开始受到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随着他受教育程度的不断加深,他所受的教育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对态社会的态度对职业的选择.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在校期间一直处于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在此期间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意识教育,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在受教育过程中将职业意识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驱动力,从而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职业意识培育能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提供有力的保障

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应用型本科学生专业方面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学生作为本科学生应具有的高等教育优点,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众所周知,职业意识会决定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又决定着工作效率、工作效果、职业道德和敬业程度.因此,职业意识是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各高校在开展职业意识教育时,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实际教育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让学生清楚了解要想胜任未来的就业岗位,自身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提升学生的危机意识,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理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2.3 职业意识培育能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从业态度

在管理上,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学生实习培训由校企双方共同介入;在身份上,学生也是学徒,构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递升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指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拜师学艺.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跟专业相关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给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打下了宽基础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将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职业人,而勇于开拓创新,实行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制,并在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对实际岗位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也影响着学生今后在职业活动中的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和意志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与学生对今后职业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满意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职业意识培育并不是简单地对教育进行补充、辅助和完善,而是一个具有自己生命力的研究领域,如如何构建职业意识培育模式,如何开发和设置职业意识培育课程,对于“师傅”、教师又是哪些方面的要求等等,但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职场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让学生朝着健康、自由和全面发展.

3 强化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意识培育的措施

3.1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

一方面,必须增强对职业意识教育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在学校形成职业意识教育全员化、职业化的共识与氛围;另一方面,要从“以职为本”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切实把人才培养工作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轨道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要充分认识职业意识教育的全程性、连续性、职前性,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

3.2 深入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以职业价值意识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切入点,构建职业意识教育内容体系.要加强职业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什么是职业价值观等一系列职业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平等观、职业价值观;要加强职业情感的培育,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所处的职业情境和所进行的职业活动是否满足其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通过构建“职业认知、情境体验、成就评价、激发兴趣、情感产生、情感提升”的职业情感培育路线,让学生体验职业创造的艰辛和光荣,用成熟的情感对待工作;要加强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态度是指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包括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认识社会,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择业.加强职业意识教育队伍建设.与职业意识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要求相适应,抽调骨干人员,聘请社会有关专家,组建专门机构,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意识教育队伍.

3.3 构建学生职业意识教育新媒体课堂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快速、高效、便捷、广泛的优势,在高校大学生中呈现出使用率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从中获取自己需要、感兴趣的信息,并通过评论、点赞等进行信息的交互.有些高校师生之间的通知传达、知识共享、课外辅导等也采取QQ群、微信群等媒介开展,新兴媒体已经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可,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交流、沟通、集聚和联络的重要平台.高校职业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构建多个职业教育载体,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相关职业教育的内容,开创新媒体课堂,努力使职业教育载体多样化.第一,充分利用高校和校内院系的门户网站及其主页,设立职业教育专栏,丰富职业教育内容,将最新、最前沿的职业资讯及时地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职业教育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有效结合.第二,现代新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特点为大学生喜欢,所以,职业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网络电子课堂,使用新媒体技术,将所授课程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通过师生双向活动,开展交流讨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第三,高校大学生现在手机的使用率特别高,利用这一特点,高校职业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使用飞信、手机报、校讯通等方式向大学生发送职业的相关资料,使他们能随时随地地学习;另一方面,利用QQ、微信、手机APP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优势,打造职业主题教育的交流共享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论坛、博客、微博也可以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的有效课堂,推送图文并茂的职业资讯和信息,也可以在线与大学生开展互动.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建立起多媒体课堂体系,使大学生时刻受教育、时刻在学习,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3.4 职业意识教育必须全程化、系统化

职业意识的形成不可能是简单的一蹴而就,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职业意识教育必然是一种养成教育,必须把其作为一项内容、形式、过程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在各学年中全面推进.例如,第一学年以职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为重点,第二、三学年则重点通过职业实践方式推动职业角色转换,最后一学年则突出择业、就业指导,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体系,并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

3.5 职业意识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与职业意识教育相结合.职业意识决定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决定职业道德,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训练必须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职业意识是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以职业技能培养作为职业意识教育的载体,不断地让学生身临其境,用职业行为履行职业责任,用职业责任规范职业行为,既能增强他们思想上对未来职业直接而又深刻的感性认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职业指导是职业意识教育的落脚点,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职业指导,把对职业认识、选择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业、就业、职业、事业”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G647.38

A

1673-260X(2017)04-0195-03

2017-02-20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立项课题(JAS151122)

猜你喜欢
应用型意识职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职业写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意识不会死
我爱的职业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