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康复治疗效果探究

2017-03-29 06:34姚天奇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踝关节下肢力量

姚天奇

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康复治疗效果探究

姚天奇

通过对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康复个案,探讨康复训练对踝关节撞击综合症的干预效果。在为期16周的第一期康复治疗结束后,队员的力量、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和FMS测试均呈现良好的状态,运动员可以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在为期16周的第二期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员的各项身体能力都有所提高,有效的保障了正常的比赛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蹦床;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康复治疗

蹦床项目是我国在奥运会上的传统优势项目,而在蹦床这个项目上,各个关节的损伤也非常高发,颜慧[1]等人发现,蹦床运动员下肢损伤占全部损伤的46%,其中踝关节更是占到了总比例的29.6%。谭成清等通过研究发现,蹦床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占到了损伤总量的25%,和颜慧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2]。朱章彪等人通过对蹦床运动员损伤的研究后发现,蹦床运动员在压网和起网等动作中,主要依靠下肢发力来完成,在反复的屈伸蹬跳活动中,踝关节往往承受十几倍体重的压力,由于踝关节经常暴露在如此大的力学冲击下,踝关节撞击综合症的发病率较高[3-7]。

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是由于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或骨在运动时相互撞击、挤压所致,是踝关节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撞击部位不同可分为前侧踝撞击和后侧踝撞击。在蹦床项目中以前侧踝撞击为主。在产生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后,大多数医生会选择手术治疗,杨长生等人,经过长期手术经验积累后发现关节镜下的治疗方式,这种手术优良率较高,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诊断直观、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是由于手术过于复杂,因此踝关节手术依然不是首选。在传统的保守治疗中很多运动员只能选择休息和使用一些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针灸的效果也不明显,而在运动康复领域,有许多帮助运动员缓解症状,恢复功能能力的方法,值得探讨[8-11]。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观察了国家蹦床队男队运动员一名,何XX,年龄21岁,练习蹦床项目10年,最好成绩为世锦赛男子团体比赛冠军,由于长期专项训练,经医院诊断为左侧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接受保守康复治疗。医生诊断其为左踝关节距骨位置的改变和外踝韧带的松弛,特别是在外踝的距骨位置有骨挫伤。其功能障碍为:无法完成正常的行走,右脚无法完成负重,每天清晨起床时会伴有vas疼痛评分4min左右的疼痛,并且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训练。无手术治疗史。

1.2 测试仪器及方法

本研究测试一共包含4项内容,分别测试了运动员的基础运动能力、核心稳定性、下肢爆发力和绝对力量、下肢平衡和本体感觉。采用Gary Cook设计的一种功能评价方法FMS(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来评价运动员的基础运动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八级腹桥的测试,来评价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通过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选取屈膝,伸膝,踝关节趾屈和背伸四个动作,分别测试60°/s和180°/s角速度下的肌肉力量,来评价运动员的肌肉的最大力量和肌肉耐力水平。采用MJS平衡和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评价运动员的下肢稳定性及本体感觉。

运动员测试分为两期,第一期康复为期16周,在进行完一期康复后会进行一次测试。第二期康复为期16周,在第二期康复完成后再进行一次测试。

1.3 康复训练方案

本研究分为两期的治疗,第1阶段为期16周,主要目的是帮助运动员克服功能障碍,消除疼痛和肿胀,帮助运动员回归训练场。第2阶段为期16周,主要目的是巩固前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并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

第1期(0-16周):以恢复运动员功能能力为目标设计康复方案。

第1阶段(0-2周)

康复方案:

1)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松动术,消除疼痛,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纠正距骨位置。2)通过踝关节运动模式的练习结合PNF的思路,进行踝关节内旋,背伸及外旋背伸复合动作的练习,增加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避开撞击部位,减少撞击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3)进行无负重的下肢开链练习,保持下肢、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4)通过膝支撑的核心稳定性练习来保持身体运动链的完整性。5)通过上肢功率自行车来维持心肺功能。

第2阶段(3-10周)

康复方案:

1)继续通过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松动术改善疼痛情况,其中关节松动术以距上关节和距下关节松动为主,目的是使关节恢复正常的生理和附属运动。但是关节松动术为出现首先情况时才进行松动,如果受限不明显,则减少关节松动术的时间。2)继续进行踝关节运动模式练习,与第1阶段相同,在确保运动员熟练掌握动作后,采用弹力带抗组的方式,给予一些阻力,帮助运动员恢复稳定肌肌力。3)进行下肢力量练习,刺激包括臀肌(臀大肌和臀中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向心和离心力量练习,在负重情况改善后,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小腿三头肌,踝关节稳定肌等)肌肉的练习,合理配比增加肌肉耐力和最大肌力的训练时数,安排力量训练。4)通过悬吊系统,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的难度。5)通过进行功率自行车上的间歇训练,增加心肺功能。

第3阶段(11-16周)

康复方案:

1)继续保持物理因子的治疗,在有必要的时候再进行关节松动术,做好训练后的放松,训练后的放松以泡沫轴和按摩配合的方式进行。2)继续进行踝关节运动模式练习,持续增加踝关节周围稳定肌和其他大肌群的力量,为回归赛场做准备。3)继续进行下肢主要肌肉力量练习,可采用开链和闭链两种方式,增加持握重物的自由重量练习,并安排跳跃,超等长等练习,加强下肢的整体功能能力,让力量练习和专项技术结合更加紧密,为回归赛场打好力量基础。4)增加软垫、BOSU球等不稳定界面上的稳定性练习,分别采用睁眼和闭眼两种练习方式进行训练,分别强化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5)继续采用悬吊系统,进行核心力量练习。6)心肺功能继续以功率自行车上的间歇训练为主,来提高心肺功能。7)增加一些简单网上动作的练习,让运动员重新熟悉蹦床及弹跳的感觉。

第2期(17周-32周):以保持运动员的功能能力,防止伤情反复为目的设计方案

康复方案:

1)巩固一期取得的疗效,通过网上训练以外的力量训练时间,延续前面的力量、平衡、稳定性、柔韧性、神经肌肉控制等练习,来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2)通过贴扎术来帮助运动员避开磨损区域,增加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并为脚踝提供稳定性。3)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包括下肢的动态牵拉、核心激活、稳定性练习和专项动作激活几个部分。在训练后,坚持让运动员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肌肉和筋膜的放松。4)每周两侧的力量训练,分别针对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进行力量强化,维持好下肢主要肌肉群的力量,并且穿插练习腰腹肌、背肌和核心稳定性,保证训练中不出现新的伤病。5)做好医务监督工作,每天测量运动员晨脉,避免因疲劳出现的伤病。

2 数据分析

2.1 下肢稳定性测试

我们对运动员进行了两期的下肢稳定性测试后发现,在第一期康复结束的时候,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已经基本达到了双侧无明显差异(见表1)。而在二期康复结束后,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基本维持并有小幅提高。在两期的本体感觉测试结果中(见表2)我们发现,两侧左右对比无明显差异。横向的本体感觉能力有所提高,纵向本体感觉能力稍有下降,多向本体感觉的能力提高幅度较大。

表1 踝关节动态稳定性测试结果

由于在一期的康复训练中,平衡和稳定的训练主要以静态平衡为主,到后期才慢慢引入动态平衡的练习,但二期就变成了以动态平衡为主,静态平衡作为辅助练习进行了。因此患者在一期结束后,基本踝关节的稳定性有了充分的保障,双侧差异不明显。而二期结束后,患者可以在多平面灵活控制自己的踝关节,并能在多方向上保持稳定。

表2 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结果

2.2 下肢肌力测试

通过下肢最大肌力测试(见表3)我们可以看出,何XX的下肢大腿前群,大腿后群,小腿前群和小腿后群的最大力量均有所提高。在二期结束后,大腿前侧左右两侧的峰值力矩已经非常接近,而相较于一期也有了10%-30%不等的提高。而肌肉耐力测试的结果(见表4)显示,何XX在一期和二期康复力量训练后大腿前群和小腿前群的肌肉耐力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但是二期训练后大腿后群和小腿后群的肌肉力量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可能使由于给后群训练时间安排不足导致的,需要在未来的训练中,多增加一些大腿后群和小腿后群的肌肉耐力训练,加强这两块肌群的功能。

表3 下肢60°/s肌力峰值力矩测试结果(N-M)

表4 下肢180°/s肌肉总做功测试结果(J)

2.3 FM S测试和核心稳定性测试

通过FMS测试我们不难发现,患者基本的动作控制能力在一期康复结束后非常突出。患者在深蹲测试、上踏步测试、弓箭步测试、支腿抬高测试、躯干稳定俯卧撑测试中都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都能以三分的动作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测试。只有肩关节灵活性测试和旋转稳定性测试不能完成,只能获得两分。经过原因分析我们发现,由于蹦床项目肩关节伸展要求较高,运动员们只注重发展肩后伸的灵活性,忽略了其他方向的灵活性和肩关节稳定性的练习,因此肩关节经常会出现不稳和灵活性不足,神经肌肉控制不足的问题。而旋转稳定性测试反应了队员在训练中大多采用一侧旋转的方式,而忽略了另一侧的训练,因此造成了两边的不平衡。因此我们在两期的康复训练中,都安排了肩关节的稳定性练习和弱侧旋转练习做为辅助练习。在二期测试结束后,何XX可以以三分动作完成所有的FMS测试。

通过核心稳定性测试我们发现,患者在一期结束后,单手单脚支撑时身体还是会出现倾斜的情况,而在二期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练习之后,单手单脚支撑有了一些改善,但是还是会出现晃动,这说明患者核心稳定性较好。

3 结论与建议

采用运动康复方案治疗蹦床运动员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第一期康复治疗结束后运动员基本恢复了运动能力,可以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伤侧和健侧已无明显差异。而在二期康复结束后,运动员的伤侧和健侧均有所提高,并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

1)队员在有疼痛和肿胀情况出现时,首先要消除肿胀和疼痛的情况,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恐惧,对治疗师产生信任,更加配合康复治疗和训练。2)队员踝关节撞击明显的话,应在无负重的情况下,先纠正关节的紊乱,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训练巩固治疗效果。3)当踝关节撞击出现时,首先应处理踝关节局部的问题,当局部症状缓解之后,应对整个下肢的功能能力有所加强,提高下肢的整体运动能力。并逐渐引入全身性的功能性练习,帮助运动员逐渐回归赛场。

[1]颜慧,周明先.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4).

[2]谭成清,曾子曼,李艳翎.蹦床运动训练与伤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3]朱章彪,鹿红宁,张方同.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原因及防治[J].中国体育科技,2014(1).

[4]朱章彪,李方祥.蹦床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个案报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10).

[5]张健,田汜明,席繁宏.蹦床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1).

[6]张辉.从竞技蹦床比赛规则的演变探究其技术动作的发展动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5).

[7]王迎新,李静.从十运会看中国蹦床项目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8]边海林,徐向阳.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

[9]杨长生,张伟,杨晨.关节镜对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3).

[10]欧阳侃,王大平,陆伟.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11(2).

[11]俸志斌,米琨,韦仁志.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7).

Study on Conservative Rehabilitation of Ankle Joint Impact Syndrome of Elite Chinese Trampoline Athletes

YAO Tianqi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impact syndrome of ankle joi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excellent trampoline athletes in China.After the first phase of rehabilitation for 16 weeks, the strength,stability,core stability and FMS all showed a good result.The athletes can carry out the norma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In the end of second phas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16weeks,the physical capacity of athletes has improved and effectively protected the normal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Trampoline;ankle;the impact syndrome;rehabilitation

G838

A

1003-983X(2017)01-0046-03

2016-12-11

姚天奇(1992-),男,陕西西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保健学.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100084

猜你喜欢
踝关节下肢力量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