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2017-03-29 13:33高寅生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4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民营企业

高寅生

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之一。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占有更大的市场,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必须狠下功夫。其中,对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效率的思考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极不规范,虽然在逐渐向标准化的现代企业转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旧有不少顽疾难以除去,还有更多新的问题暴露出来。本文对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做了专门的分析和思考,试图了解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中的具体特点、弊端,探究其发展路径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管理;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一直以来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从管理学上讲,企业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当代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具体的企业管理方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必须是正确合理的、互相适应的。这其中有几个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了领导决策模式,经营文化理念,知识产权制度,组织管理体制,技术管理。这些要素是基础性的因素。同时,还有一些配合性的要素,比如产品,客户,员工,服务等。企业管理模式本身属于企业内部的建设问题,但是许多外部因素将会对企业内部建设起到影响,因此这些配合性因素有时也会被纳入“企业管理模式”中去考虑。

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大踏步的发展,尤其是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期与第二个十年里,民营企业的形势还将无比辉煌。诸如联想集团,华为集团等超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已经能够为中国民营经济独当一面,甚至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名片。这其中,在企业的管理和创新问题上,一定存在有效的经验,或者说是长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走上民营经济市场最前端的突出示例,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我国民营企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地、快速地发展时,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夭折了,被市场淘汰了,甚至很多企业的夭折是在扩张扩大中导致的。这代表着一个现象:企业规模小的时候,相对好管理,即便不那么科学有效,也能运转、获利;一旦根据市场需要和利益需求兼并扩大以后,企业管理的低效率弊端就将凸显,加上战略规划上的问题,走向灭亡自然是一件非常快速的事情。

通观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积存已久的弊病还是不少,并且至今不能够有效革除。取得成绩不代表不存在缺点,在这一问题中,我们需要客观对待。

一、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民营企业处在一种“初始创业”阶段。这个时期的民营企业主要以“车间”或“作坊”的形式开展业务,业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按订单进行专业生产,或者零配件生产、原料加工上。企业成员基本上也是员工,最多根据需求雇佣少数几个帮工,并没有“员工”和“企业管理”的概念。这个时期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比如夫妻、兄弟等共同开办一个作坊式加工企业,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决策权都是共同的。这样一来,初始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就具有了“非正式”和规模小等特点。在销售上也是如此,基本上不存在单独的销售网络,生产与销售是捆绑的。

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开始进入逐渐成长的阶段。这一时期里,民营企业的规模逐渐增大,资金逐渐增多,产品数量和种类越来越丰富,销路也开始增加。民营企业所需要的人员也伴随上述几个变化大幅增加,因此开始对企业管理提出需求。但是,这个时期的企业模式还受到传统的家族式影响,家族成员已经不能胜任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任务和需求,开始尝试聘任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在发展资金上,原有的家庭合资办法也不能满足现有要求,开始逐渐接受外部资金注入或者向银行进行贷款。在决策权上,仍旧是由企业所有者所掌握。这可个时期可以看做是我国民营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开始分离的初始时期,是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跨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确立,一直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这个时期,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远销国外,开始出现跨国经营的现象。同时,这就意味着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此时,依靠银行贷款也不能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需求了,民营企业开始进入“股份制融资”的尝试,来吸收个人资金投入公司运营发展。由于企业规模已经比较庞大,部门和机构数量、种类已经繁多,想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事务与关系,需要具有专门能力的人来担任对应岗位。仅有管理的能力还不够,还需要为如此庞大的公司考虑今后的生存发展战略。于是“职业经理”开始出现,这是应时之需。

至此,我国民营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基本完成,一直到现在,这种标准化之路还在进行,民营企业的运营管理还有继续规范的空间。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格局已经基本如此。这样看来,民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仍旧有发展空间,这需要基于对现有弊病的改良或革除。

二、民营企業管理模式上的不足

(一)股权单一背后的家族化管理仍然存在

现代化企业在股权上的体现是很明显的,但是我国民营企业时至今日仍旧有不少是家族式股权占绝对地位的。企业创立者基本占据绝大部分的股权,或者与同姓家族成员联合占据了公司控制权。这对企业员工来说,在积极性上是一个很大的挫伤,并且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其余的少部分与企业有相关利益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切实的保障。

(二)权力集中,靠人管理的色彩浓厚

民营企业创始之初就带有资本私有化的痕迹,因此往往是创始人作为最主要的负责人,行使高度集中的权利。在我国的现代民营企业中,往往存在企业创始人对公司所有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三重合一现象,这为企业管理上的“专制”提供了可能。另外,也可能会对产权厘清、员工安全感产生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三)文化建设不足,缺乏社会担当

民营企业的个人色彩浓重,因此对于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不够,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际上,企业的文化和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人才、激发创造,还能够建设品牌效应。对社会责任的缺容易造成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比如乱排乱放、假冒伪劣等行为。

(四)组织制度和战略规划缺失

民营企业中有不少是没能够随着时代变化的脚步进行管理机制变化和创新的。在组织制度上,还是处于原来单一的结构中,不能适应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复杂任务。在长远的战略规划上,也缺乏响应的眼光和见识,大多数时候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三、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思考

(1)在决策机制上应有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合理分工分权的制度,打破企业主说了算的不利局面,帮助企业科学发展。(2)在人力资源上应有创新。企业要创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充分理解员工,建立合理的福利和薪酬制度,与员工共同发展。(3)在文化氛围和责任担当上应有创新。民营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地位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本身也是树立品牌、打造自身文化形象的好机会。(4)在权利制度上应有创新。多元产权应当成为常态,这有利于吸引外部智力,促进决策科学,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四、结论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民营企业发展模式都有其合理性,不然将不会有今天的蓬勃局面。在不同地区,民营企业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创新,不能一味地根据现有的所谓“理论”进行照搬照抄。最重要的,还是在产权、决策、文化、人才等几个方面进行革新和考虑,这将有利于任何管理模式下的民营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