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自从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飘红,在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电影票房突破6亿大关,不负众望摘得2016年国庆档票房冠军。论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成功,与其超强的营销策略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息息相关。2009年初推出的贺岁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近亿元,令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出现颠覆性的改变,其目前研究开发的相关玩具、文具、服装等已达数千种。以上其实就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分内之事——用创意实现文化产业化、利润最大化。
定位:既宽且专
在发达国家里,文化产业早已在国民经济这台“大戏”中担任主角多年。从本质上说,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2004年1月,在各界“破解文化产业人才荒”的呼声下,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云南大学获得教育部抛出的“绣球”,成为首批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2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既懂藝术又懂市场的人才。学生既要学习带有“文化烙印”的课程,如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语言文学学、文化产业概论、世界文化产业概要、文化学等,还得学习必要的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培养对文化产品和产业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高校还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文化经纪、创意与产品开发、制片管理、文化经济等。当你学习了诸如文物鉴定与拍卖、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音乐鉴赏这些有趣的课程之后,就会发现它确实是个内涵很丰富的专业。
当然,这个专业尤其突出文化经济和文化管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案例教学和具体实践。如果高校只是搬弄理论教育,根本没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眼高手低,离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甚远。
就业:忧喜参半
随着“文化产业热”的到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各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该专业的学生除去考研的那部分人,很多都面临就业的压力。而一些调查显示,文化产业领域是缺乏人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有专家这样感叹:“现在我们搞文化的人往往不懂经济,搞经济的人也看不上文化,两者之间脱节,很难形成文化产业。”“我们以前招了不少应届毕业生进公司,但效果很不好,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不行,学校给他们的就业培训不足,现在留在我们公司工作的人很少了。”北京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徐先生一语中的。
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并不大,企业其实没有做好接纳大量应届毕业生的准备,留给新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而且这些企业需要从业者具有大量的行业资源,包括信息、人脉等。所以,很多应届毕业生因碰到“从业经验”的门槛而尴尬。再加上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类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多以民营为主,在很多学生的观念里,去这样的公司工作“不算工作”,也不会把这个看作是一份稳定的职业。
当然,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产业,其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只是这个潜力的发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想让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真的热起来,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而对于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加强,这样才能拥有纵横职场的“金刚不坏之身”。
求学·文科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