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骁莉
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蓬勃、迅猛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了一系列的冲击,传统媒体亟待改革。与之相反的是,数字报纸、网络媒体、交互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渐兴起,成为媒体中的主流。新媒体以其及时性、便携性、互动性等优势,迅速累积了大量的用户,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至此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发生了偏移,改变了人们获取咨询的方式。本文将浅析如何培养适应新媒体技术的人才,旨在提高新媒体技术人才的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能力。
新媒体技术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副教授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那么新媒体技术首先需要一个传播的载体来区别于传统媒体,例如手机、IPАD、计算机等;其次是需要一个传播的技术途径,如微博、喜马拉雅等,也可以是微信中的公众号、朋友圈等,或者电视订购节目等。这些新媒体传播中所涉及的技巧和方法,就是新媒体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
目前我国新媒体行业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之中,对人才的培养有缺乏相关的标准和指导方向,因此,各个高校多根据自身的育人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育人机制。各个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大部分课程仅仅是将计算机、互联网、新闻传播等课程杂糅在一起,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新媒体技术人才的针对性教学;新媒体技术是新世纪才出现,在师资力量配置上,高校缺乏相应的经验;且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如果高校仅仅传递教学理论知识,鲜少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就会导致培育出的人才质量达到折扣。
培养适应新媒体技术的人才,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新媒体产业人才不足的问题,要培养适应新媒体技术的人才,需要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来进行培养,保证高校的输出人才可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为行业的长续发展提供人才动能。
首先,需要调整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结构。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纸媒、电视媒体的专业性,新媒体更加多样精彩。新闻传播学历来是文科师资力量为主导,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师资力量队伍。同时,新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既是新闻传播者,需要有新闻制作的能力,又是一个媒体营销人员,需要抓住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制作和营销,同时,新媒体人员也必须具备管理能力,新媒体运营以及管理是目前市场人才的最大缺口。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将文科为主的师资力量,调整为文理并重,在教学课堂的设置上,构建出多面化新媒体技术人才课程内容。
其次,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新媒体的互动性极强,所以,在新媒体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互动性有正确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落实教学活动。新媒体要实现成功发展,关键在于媒体人员与受众的互动,打造出良好的沟通平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如何借助新媒体来管理受众,与受众进行有效交流,用共同的文化来聚合不同的受众,这也是新形势下新媒体得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为此,课堂教学还需要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同时,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判标准,要综合学生多方能力的考核。
再次,建立校企合作形式。高校虽然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对于新媒体技术人才而言,他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兼具理论和实践知识。对此,可以借鉴高职院校的“校企结合模式”,由学校负责理论知识的传输,企业负责提供实践场地,既可以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企业输送新媒体技术人才,又可以为企业人才提供再次进修的机会。企业与高校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在教学和产业开发上推进新的项目,同时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因为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体形式发展迅猛,因此在培养新媒体技术人才时,也要意识到注重学生新科技和新兴媒体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提供一个新的媒体风向标,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为日后的工作竞争夯实基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各个高校要意识到新媒体技术人才的特征,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教学模式,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1]石翠仙,韩巧燕,马一超.数字新媒体时代如何应对国外文化渗透[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1(28).
[2]焦仁宝,王桂莲.基于翻转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
[3]马传明.数字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4).
[4]陈琦,向琼.基于校企合作的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