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宜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信息传播、信息沟通及信息互动变得更加多元和快捷,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以更快捷、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在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阶层分化日益复杂、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导致公众会在心理上产生出一种相对被剥夺感,甚至公众的心理会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范围内滋生出这种不满情绪,并且可能会由于社会正常表达渠道的不畅通,而将这种不满情绪通过网络渠道抒发出来。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广大民众的观念和价值取向。
网络舆情从狭义上理解指的是社会公众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其中的新闻热点、焦点事件所表达出的态度、情绪、观点等等。从广义上理解指的是社会大众在网络虚拟空间平台上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所表达出的个人意见、观点、情绪等等。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公众应用能力的提高,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大众的主要表达渠道。
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突发性五大特征。其中,偏差性是指由于网民个人素质差异导致对于网络传播内容的解读存在情绪化、非理性,甚至有些网民把网络作为负面情绪的宣泄地,这些负面情绪最终通过沉默的螺旋形成有害舆论。
网络舆情为社会的降压阀,可以充分的表达出人民的心声,有利于促进人民大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提升我国政治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网络舆情为社会的减震器,可以实现社会大众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到政治事物活动中。网络舆情为社会的瞭望哨,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廉政局面,构建我国政治生态新局面。
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态坏境也有消极影响。比如:极大消弱了政府作为把关人的力量,使得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而政府无法控制传播的途径和渠道。尤其是这些网络不实信息干扰了政府的决策过程,使得政府工作的主导性受到削弱。而一些网络舆情也煽动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极大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信誉和形象[1]。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具体来讲,第一,加快推进官方媒体的建设,实时发布具有正能量的党的新政策、新规定、新成绩、新方向,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客观真实的传播内容,全力的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全力的对于网络中的不真实言论进行批驳、斗争,捍卫党与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第二,有效地对网络舆论引导与管控。比如:对于网络突发事件信息管理要做到迅速反应、积极主动。新媒体时代以来,传播的途径增多,受众接触传播内容的可能性增大,信息的更迭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网络信息的管理来讲、要做到积极主动、反应迅速,有效地对于虚假信息进行拦截与删除。有效的与人民群众密切配合进行全民对于网络信息的监督工作。比如:2014年茂名PX事件中“八死二百余人受伤”、“坦克车进城”等谣言加剧了民众恐慌心理,茂名市政府针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辟谣,避免了大规模群体事件发生,稳定了社会秩序。第三,对于网络上出现的新闻问题事件政府应该积极进行调查与研究工作,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这类问题的严肃追查、推动网络真实信息和问题信息的发布、发挥出网络监督的功效,推动现实环境中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强化互联网的基础管理,推动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落实工作,明确进行责任划分、实行网络信息发布传播的实名制,对发布传播虚假、恶意信息的相关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大大减少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的产生,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对于网络上的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地进行打击。同时媒体应该对于这类的典型问题进行点名曝光的方式进行处理,提高群众对于这类问题的警觉意识。除此之外,开展良好的网络教育也会对于群众的思想觉悟与网络行为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推动我党更好的进行网络宣传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利用新的传播媒介、比如: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政府公众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政府群众交流、沟通的实效性、便捷性。官方微信、微博的信息内容要具有话题性和典型性,可以表达出人民的心声。比如:中央纪委官方微博发布的众多反腐败的信息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增强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政府官方微信微博的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思维方式与方法上的实践探索[2]。
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构建高质量的网络舆情环境,可以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人民大众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水平,对突发问题有效处理,重塑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提升我国政治生态环境水平。
[1]张子牧.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刘建华. 网络舆情传播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J]. 理论导刊,2014(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