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帅,宋小娇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改革的思考
杨 帅,宋小娇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产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化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一大批新技术正在重新塑造物流业,对物流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造成应用新技术物流人才的缺口十分巨大。我国高校近几年纷纷建立了物流相关专业,但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无法很好地和企业进行对接,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从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背景、特点及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现状着手分析,找到我校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社会竞争力为目标,探索应用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与方法。
教改;物流管理;实践性
在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作为实体经济发展助推器的物流产业也得以迅猛发展。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物流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及供给人才与需求岗位的匹配度上。据专业招聘机构“58同城”大数据显示,2016年6月,全国物流人才需求51.7万人,同期求职规模为34.9万人,缺口约17万人,年人才缺口约为60万。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紧缺的12类人才之一[1]。同时,随着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物流产业上不断普及,物流业对新一代的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物流人才虽然紧缺,但目前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却很难与物流企业对接。这表现在从事物流规划、选址、优化、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人工智能等高端岗位的大部分是非物流专业毕业生;而低端的配送、调度、搬运、叉车司机等岗位,现在的本科生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不会也不愿意从事相关岗位。基于以上原因,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学院更应该找到自身定位,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通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物流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物流学、数学、物联网、信息技术、管理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2]。同时,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对学生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最后,物流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运用到物流管理当中,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够跟上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动手能力两个主要方面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完善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撑,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实践操作能力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就业质量。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市场营销系下辖三个专业,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从2015年开始招生,每个年级1个班,约40名学生。计划在人才培养方案稳定之后,招生扩大为2个班。2015级学生为文理兼招,由于部分文科学生在数学、运筹学等课程上较为吃力,从2016级开始只招收理科生。根据最新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要求,需完成总学分177学分,其中通识基础课程48学分,学科基础课10门27学分,专业必修课13门27学分,专业选修课共15门(需修满10门),每门课2学分,集中实践课15门32学分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5学分。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为30.5%。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没有设定专业方向,通过指导学生选课,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偏向于物流工程,注重数学建模与优化;另一个偏向于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注重工作实践操作能力。总体来看,课程安排比较全面,物流行业涉及的大部分课程都有开设。
但是,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无论是在理论基础教学还是在实践课程设置上都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就业及发展需要,无法为地方物流产业提供特定专精人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1.专业课课程数量过多,学分占比较大,有些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专业课重复内容较多。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高达26门55学分,这些课程约占总学分的31%,比例过高;专业课程过多也提高了教师授课难度,不利于精品课程的培育;由于专业课过多,整合不到位,也造成了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知识点较多。以物流管理的核心知识库存管理为例,目前的物流学导论、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这四门课程都有相关知识的介绍。由于培养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一些课程的开设顺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流规划类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完善的数学理论基础,应在运筹学、概率统计之后开设,而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物流运作管理两门课程却在运筹学之前或同学期开设,导致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课。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我校过于强调应用性、专业性的教育理念,希望学生在就业前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知识,以增加就业砝码,从而忽略了理论基础课的重要性,使得理论基础课的部分学分被挤占,如运筹学、西方经济学都只有3学分。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客观原因是,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行业与学科众多,再加上前期调研不够充分,没有完全理解每门课程的核心知识与理论方法,造成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知识较多。
2.实践课程过于分散且以软件为主,大部分软件都是流程性的,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目前,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主要以课内实训为主,缺乏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导的探究性实验实训课程。例如,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所配套的课内实训软件都是物流、配送企业流程的简单模拟,类似电脑游戏,只需点点鼠标,简单手算就可以完成决策,没有实际锻炼价值。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院缺乏购置大型物流硬件的场地与资金。同时,由于物流专业教学软件市场较小,市面上的物流实验实训软件大多不够成熟,能够提供物流相关软件的厂家也较少。另外,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刚刚起步,还没有与常熟及苏州地区的物流相关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学生缺少在物流相关企业深度实习的机会。
3.课程的开设没有紧跟物流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培养不足。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两年前还没有成熟的很多技术,如智能仓储、机器人自动化分拣、无线通信与传感技术,如今已在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不了解最新的物流技术原理、应用方法,会对其就业以及视野的开拓造成阻碍。另外,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学生在企业中必须的通用能力,如沟通、市场调研、发表、文案写作等通用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如论文写作与文献查询、市场调研等知识,培养方案中还没有专门的课程讲解相关的知识与应用方法。
应用型本科高校强调学生毕业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注重实践教学。但不应过分强调实践教学而轻视理论教学。物流管理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毕业后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基石。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满足社会与企业的要求;但在毕业三到五年后,能够决定学生发展成就的是个人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以物流学导论及课内实训为例,提出了以下教改思路。
1.加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整合,提高核心基础课的学分比例。目前,本科院校在通识基础模块上的设定基本相同,其中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要学习的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对多学科知识都有较高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以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应该着重建设并加大相关课程的学分:物流学导论、管理学、微观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会计学。其中,运筹学、统计学以及微观宏观经济学是重中之重,这些课程为学生在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与理论依据。以物流学导论为例,该课程目前3学分,48个学时,承担着打下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基础,为学生开阔物流行业视野的重任。同时,在本课程内会运用到经济学、微积分、统计学等知识,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到数学、经济学等学科在本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该课程应增加为4学分,并替代现有课程中的重复知识点。物流管理是管理学与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在经管类学科中偏向工科,对数学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核心课程的建设方面要着重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大专业课程的整合力度,将现有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部分课程进行合并,减少专业课数量。
2.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一直强调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应用型本科发源地之一的德国,应用型高校要求学生在入学前要进行“预实习(Pre-internship)”才能够进入高校,并且预实习的企业要和报考的专业相关;在校一般进行3年的学习,1年在外实习。通过“做-学-做”的模式,加深学生对自己专业及未来工作的了解,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及就业的专业对口率[3]。在我国,目前做不到“做-学-做”,但可以通过课内实训及综合实训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企业及就业环境。对于一些专业知识,也需要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掌握。对于物流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设置物流企业认知实习、企业沙盘模拟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营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设置应本着从基础到综合、由验证型到设计型、由浅入深的原则开设。学校可考虑购买一些现代化的物流硬件设备,如货架、分拣线、流水线操作台、手持RFID识别扫码设备等,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更易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一些基础课程同样需要配以实践课程来深化学生的理解,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物流学导论的课内实训物流企业认知实习为例,目前仅是到物流企业参观,走马观花,认识不到物流在企业中的作用。今后,应选取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一家制造业企业,如常熟开关厂,一家商业企业,如常客隆,通过学生观察及企业人员、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详细了解物流管理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的作用及运作管理模式。
3.增加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介绍,加强通用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一定都在物流企业或从事物流相关工作。以本校及调研的应用型本科兄弟院校为例,约有5%的学生在国内继续攻读研究生,5%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深造,选择就业的学生中约有70%从事和物流相关或完全对口的工作,30%不相关或不太相关。因此,不能过于强调物流专业能力而忽视通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物流前沿专题中,教师也应介绍在物流产业中,新技术是如何应用并改变物流产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在一般企业中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如观点发表、写调研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PPT发表能力、文案、论文写作能力、数据调研与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除此之外,本校在近期购买了两套通用能力综合模拟实训软件系统,用于集中综合实践课程。一套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跨专业综合实训系统,可以模拟财务、营销、物流、工商、税务、工贸企业等完整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所需知识;另一套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推进的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面向文科学生,提供100个行业的工作岗位体验、科学工作能力训练和工作能力资质认定。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完成学生的校内实践与实训,提高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为每个学生都安排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以此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专业方向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多为地方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输送人才的重任。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每年约有70%的学生在苏州大市实现本地就业。在物流专业方向设定上,应充分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特色,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将专业方向融入平时的课程当中。课上可充分结合常熟本地的产业经济结构,如服装产业、汽车产业、现代制造业等,用案例的方式介绍不同行业中物流的运作管理模式与特点。利用实训课或其他形式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同时,我校每年也会邀请大量的企业家到学校讲学,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及具体要求,通过双方的信息交流,更好地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的课程改革无法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教改应从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逐步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
[1]王蓓,赵柴厚.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改的思路[J].中国市场,2008(41):154-155.
[2]李栋.物流管理专业教改思路探讨[J].现代营销,2013(7):26.
[3]胡克.德国应用型大学的实践特色及其启示——德国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技大学的访学体会[J].黄山学院学报,2015(6):137-140.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YANG Shuai, SONG Xiaojiao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grows dramatically.At the same time, there exists a big demand gap of logistics personnel.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has been founded in many universities in China, but the graduates do notfit themselves for the logistics work.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jor.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and tries tofind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practice-oriented colleges.
teaching reform;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ality
G423.07
A
1008-2794(2017)06-0117-04
2017-07-15
杨 帅(198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