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与政策取向

2017-03-28 18:01陈明星
城乡建设 2017年23期
关键词:城乡现代化战略

■ 陈明星

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与政策取向

■ 陈明星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央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未来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和基本遵循。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聚焦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深化城乡融合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目标是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乡村振兴是包括“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高水平的系统振兴,它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复合式的全面振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乡村建设,而是基于现代化目标要求的提质升级,是“五位一体”总布局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一)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的,还包括生态层面的,不仅包括最基本的食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还包括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大的表现就在农村。因此,顺应这一历史性变化,要充分发挥农村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劳动力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业成为兴旺发达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更体面更有尊严的职业,农村成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

(二)顺应我国现代化目标战略性提升的需要

十九大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战略部署的同时,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其中,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际上是将过去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也就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15年,到2035年来实现。而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和农村都是最大的短板和关键变量,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决定着“四化同步”的进程,农村现代化的短板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的水平。因此,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提升,必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三)顺应我国城乡关系新的革命性飞跃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上也在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两个趋向”的战略判断;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十九大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如果说从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变为城乡统筹,是城乡关系的第一次革命性飞跃;那么,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就是城乡关系的第二次革命性飞跃。城乡统筹更侧重强调政府调控手段在“统”上的作用,而城乡融合则意在通过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业农村自主发展动力和内生发展能力,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顺应对城乡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过去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概念也被拓展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也是对城乡统筹、乡村发展更为全面的设计和安排。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推进乡村城镇化,而是要在保留城乡特色、深化城乡融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要聚焦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坚定不移推进实施。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创新、提升和拓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要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开发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进都市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一要加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供应链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二要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三要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在增进食品安全、提高产品增值效益的同时,推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促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积极吸引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着力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进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积极创新“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搭建公益性为主的农村流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建设。

(五)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效补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一要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发展智慧农业,以最快捷、最直接、低成本的方式把产品供求、农业技术和法律政策等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帮助其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二要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强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生产服务。

(六)构建农业农村支持体系

农业农村支持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一要着力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二要着力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三要着力完善农村创业创新支持体系,整合落实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建立农业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

(七)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一要优化现代乡村治理主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乡贤、农村精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作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要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方式,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健全农村自治组织,推进自治组织与新型经济组织有效契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要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建设现代乡村治理信息系统,提高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取向

十九大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政策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一)推进优先发展,汇聚要素资源

坚持重农固本,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把农业农村发展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先位置,做到发展优先规划、项目优先布局、财政投入优先保障、资源要素优先配置、公共服务优先安排、政策措施优先落实。尤其是在资金投入、土地使用规划、金融创新等方面,要将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的全过程,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业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推进融合发展,重塑城乡文明

一是深化农业农村融合,将农业和农村作为整体考虑,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多维度全方位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发展新格局。三是深化城乡融合,通过资源要素融合、产业空间重构,加快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实现城乡文明共存共荣、和谐共生,进而在深化城乡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

一是优化生产布局,在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加快开展退耕休耕轮作,减少低效产能、有害产能、过剩产能,形成水土资源、环境承载和农业生产协调配合的空间格局。二是加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三是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节水生产,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宜居美丽。

(四)推进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

一是推动现代化成果共享,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二是推动产业增值收益共享,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服务方式,建立完善与小农户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让小农户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形成合作互动、共建共享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五)推进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信息化及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与推广,强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及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设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二是推进发展模式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在深化城乡改革联动互促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城乡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战略
城乡涌动创业潮
战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