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电视新闻采编如何做到贴近民众生活

2017-03-28 18:21马军亚
传播力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民生

文/马军亚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的受众总量在急剧减少,同时,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民众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不如社会生活新闻和社会热点新闻。面对这种变化,电视新闻栏目必须认识到电视新闻采编贴近民众生活的重要性,及时调整电视新闻节目的工作环节和工作方式,并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实事求是地帮助民众解决身边的难事,实现新闻采编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着明显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现象。首先,民生的立场不够坚定,虽然很多新闻栏目已经意识到了民生新闻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来的工作惯性思维,加上不敢创新的工作惰性,导致我国电视新闻栏目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现状,脱离百姓生活的问题,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不能站在大众的角度,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闻内容空洞,缺少现实意义。其次,电视新闻采编千篇一律,缺乏本土特色。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域风貌,百姓的生活各有特色,百姓新闻的内容也应该多种多样,然而在实际的采编过程当中,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僵化、固定化和模式化的问题,对于本土特色的重视程度极低,甚至有很多电视记者认为过分强调本土特色会降低了新闻的严肃性和正统性,这种现状导致老百姓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得不到情感上的共鸣,很难产生对于节目的认同感。第三,民生新闻的关注范围太小。在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关注的民众范围小,圈子窄和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虽然很多新闻采编过程中也下意识地贴近民众生活,但是其关注的范围不足以满足大部分民众的利益要求,新闻价值不高。

二、电视新闻采编必须努力贴近民众生活

(一)站在百姓的立场,加大对于民生话题的重视程度

民众的利益问题,是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解决的第一要务,我们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民众生活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以更加全面的眼光看问题,不只关注民众的物质生活问题,还需要考虑解决民众生活中遇到的精神、思想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但是在现如今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者的姿态放的还不够低,往往是以“上帝视角”来看问题,新闻采编过程中容易出现生硬的说教和高人一等的姿态,容易引起民众对于电视新闻的反感,降低了新闻的现实价值。因此,我们在进行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必须认识到贴近民众是电视新闻生存的根本,新闻采编必须从观众的地位及时代需要出发,坚持“三贴近”原则。

1.电视新闻采编必须贴近实际,用事实说话

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在进行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保证新闻采编工作最大程度地接近了事件的真相,贴近了民众生活的本身,做到了“用事实说话”。记者们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间,用鲜活的生活场景和事件捕捉来表现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用生动的表达形式使新闻表现得入情入理,使广大民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2.新闻采编必须贴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

电视新闻采编要贴近群众,就是要使整个工作过程深深扎根于群众中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了解民众真正想看的新闻、爱看的新闻,从而改变电视新闻报道寓意陈旧、方法僵化的问题。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多动脑筋,求变,求活,通过改变新闻的播出顺序和尽量简化新闻枝节的方法,使新闻节目的播出更加简洁明快,长短相接,最大程度地照顾和调节观众的收视情绪。

3.新闻采编必须贴近生活,深挖节目内涵

在做出形式上的改变之后,电视新闻采编如果想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就要在电视节目深度上做文章。新闻越是贴近生活,对于生活内涵和社会现象的挖掘越是深入,就越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带给观众精神上的“补给”。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作为一档深挖新闻内涵的“老节目”,近年来常办常新,并没有受到观众的“冷落”,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它贴近生活本身,并将深挖内涵作为节目的追求。

(二)新闻采编根植于本土文化,凸显地域特色

本土特色,是新闻,特别是民生新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肥沃土壤,离开本土文化做新闻,就会导致新闻“干巴巴”,缺乏吸引力和情感共鸣。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重视本土文化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力,要深入了解地域文明和风俗传统,在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遵循本地区的人文、经济和社会环境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风俗和习惯,同时做好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和传承工作,避免本土文化的流失。

挖掘本土文化,要求我们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在继承中发展,将新闻视角和新闻眼光投向人们的身边事,站在民众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与此同时,我们要摒弃“闭门造车”的新闻采编习惯,要加强地区新闻节目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优秀电视新闻节目的先进工作经验,加强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使本土新闻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三)放宽视角,将“小民生”转化为“大民生”

在这里,我们说的“小民生”是指电视新闻视角只集中在百姓生活和民众个体生活展现方面的新闻,我们强调的“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化,是指电视新闻节目要关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国家政策方针和决策决议。我们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而是要以统一的和更加宽阔的视野来看待它:我们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除了生动活泼地展现人们的生活场景之外,还应该打破市井、琐碎和平面化的窠臼,在民生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时政要闻,促进百姓生活难题的解决,并且将国家大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表现,既提升了新闻的高度,又满足了民众的收看需要。

(四)重视新闻采编方法的创新,提高新闻的可看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对于新闻采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深度性、纪实性、评论性和趣味性。除了在内容上保证材料的真实和内涵的深度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采编方法的创新,来提升新闻的价值和可看性,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比如,在新闻制作时,注意新闻语言的活泼、亲和,改变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由“播新闻”转为“聊新闻”“说新闻”,这些方法已经在电视新闻创新实践中收获了不错的成果,受到了民众的好评,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

三、结语

脱离群众,电视新闻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欣赏眼光和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电视新闻采编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了解并满足民众需求,进而得到民众的认可。

[1]孙天霖.小议当下电视新闻采编如何做到贴近民众生活[J].才智,2015,(23):321.

[2]杨涛.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如何做到贴近民众生活[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172.

[3]左秀丽.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J].科技传播,2016,8(1):25,31.

[4]范立平,于静.试论电视新闻节目的“三贴近”[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07-107.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