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霞 杨光武 王灵玲 谢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气象信息传播提出新的要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省级气象部门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开拓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气象微信公众号的大量涌现,不仅提升了公共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精准性、气象信息传播的速率,更树立了气象部门的公信力。气象微信公众号在发展过程中应做好信息发布、运营方式、形式创新、与公众互动等方面,从而吸引粉丝,推动公众号持续发展。
“互联网+”如今已成为社会热词,何谓“互联网+”呢?2013年11月,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中国全速通往“互联网+”时代,对公众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政务微信风起云涌,气象微信也不例外,逐渐成为服务的后起之秀,它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为公众提供各类服务的新型便捷互联网平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气象服务平台在微信上线,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微信较强的服务功能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有些省级气象微信公众在通过简单搜索,就能找到本地天气预报,生活指南等,使用便捷且针对性强。
气象微信目前呈现出两大传播优势。一是传播有效性更高。微信已经广为大众所接受,它的信任度和到达率是传统媒介无法匹敌的。二是传播便利性高。借助移动端优势,气象微信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精确性更高,沟通直接,受众通过主动订阅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浏览传递消息,提供的气象信息和服务能迅速传达到用户,达到率和观看率都远超传统媒体。
如今省级气象微信遍地开花,但总体来说参差不齐,不少公众号缺乏与普通市民的互动,处在粉丝上涨慢、信息传播范围和层面窄的桎梏里,颜值传统,气质平庸。
目前,大部省级气象微信还在尝试阶段,不少停留在了信息传播层面,方式还比较传统,特别是一些气象微信将每日天气预报作为主要的传播信息,在未来三天预报上兜兜转转,受众并不买单,没有让气象信息的价值得到好的发挥。
一是内容加工少,简单预报内容堆砌痕迹重。在内容上,用户面临信息过载,部分气象微信没有独辟蹊径,只是单纯堆砌预报预警,搬运信息。二是缺乏时间管理。从时间上来说,推的快不如推的巧,要便于受众合理看天出行。三是推广运营力度不够,用户管理欠佳。由于公众号的大量涌现,要想获得用户关注难度加大。没有好的推广运营,拓展营销渠道有一定难度。此外,在互动性上重视不足也容易丢失已有用户,难以实现用户黏性。
“互联网+”时代归根结底还是“粉丝”时代,从成功的气象微信运维经验看,最主要的是还是抓住用户,充分考虑微信信息传播规律、核心价值、手机媒体使用习惯和优质内容等多种条件,提供及时互动,甚至定制服务。
首先,气象微信需要在内容上优化升级。作为气象微信,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就在于天气权威预报,所以每个重大天气、节假日天气、高考天气等关注度颇高,粉丝快速增长,体现出用户在遇到重大天气事件时对权威气象微信公众号的信赖与认可。 在提供专业的预报信息和天气资讯的基础上,要在内容的活跃性上做文章,趣说天气、“逗趣资讯”。同时气象微信也可以考虑语言播报的尝试,利用声音的亲近感获取移情效应,得到关注,但也要保证内容丰富,注意不能坠入为吸引粉丝而“戏弄”天气的怪圈。 其次要加强服务性功能的建设。吸引众多粉丝的秘诀,在于面向受众,始终以互动为特色、以服务为引导,吸引用户使用并驻守在平台,并引导用户通过口碑效应提高平台的影响力。三是多方营销吸引用户关注,活动添彩“黏用户”。气象微信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力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平台的宣传力度吸引用户关注,实现粉丝数上涨。除了活动营销,还可以通过线下活动汇集用户,紧扣天气特色,开展当地粉丝见面会等线下活动,形成良好互动,保持粉丝黏性。
“互联网+”时代省级气象微信发展仍处于高速探索发展期,但不少仍在“待推广”阶段。要实现信息传递恰到好处、叫好又叫座仍需要继续努力,迎接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激活气象微信服务新思维,推动气象信息服务在微信端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
[1]范久红,陈婉玲.互联网+ 政务:助推地方政府向服务型转变[J].世界电信,2015(5).
[2]肖菁.传统气象预报变身时尚“小清新”——浅析都市报气象新闻的拓展思路[J].新闻实践,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