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科技城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对策研究∗

2017-03-28 15:50
创意城市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青山湖高新区园区

◎ 吴 爽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 (简称国家高新区),无疑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引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区域中枢。

建设青山湖国家高新区,是持续贯彻落实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的重大战略措施,是杭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其不仅可以推动杭州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示范全省生态经济发展,促进浙江省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而且对于示范引领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 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发展基础和现状

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前身为浙江省临安经济开发区,于2001年9月批准设立,2005年通过国家发改委省级开发区审核。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临安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杭州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科技产业基础扎实

高新区累计引进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浙江 (杭州)材料与化工技术研究院、巨化中俄科技园等国内外知名院所、高校和企业研发机构53家,已成为全省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省、部属研发机构11家,“985”“211”工程院校研发机构9家。

高新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近4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61家,上市企业14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95家,其中10亿元以上11家。2017年第一季度,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实现规模工业销售产值68.07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6亿元,同比增长44.4%,实现限额以上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0.37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76.9%,位居全省园区前列。1~3月,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52.23亿元,占科技城规模以上工业的74.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53.1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科技城规模以上工业的78.1%,较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7年间,科技城 (高新区)已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7年第一季度,上年产值达亿元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较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占科技城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8.1%,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92.8%,成为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杭叉集团、万马电缆、杭氧股份、南都动力这4家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合计达43.3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63.6%。第一季度科技城市级8家成长性企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增速均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速。

高端装备产业占整个科技城 (高新区)规模工业销售产值近70%的比重,涌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装备行业龙头企业。如杭叉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叉车制造企业之一,占国内叉车市场23%,国际市场7.5%的市场份额;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空分设备设计和制造基地,占国内空分市场的50%以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快速兴起。科技城拥有三大新兴产业企业近60家,其中,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通信后备电源、动力电源、储能电源、系统集成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产品EVA胶膜拥有国内超过50%、国际超过30%的市场份额。

(二)区位环境条件优越

在交通区位上,与杭州主城区仅15分钟车程,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60千米,与上海、宁波等重要国际枢纽也仅有两小时车程,而且直通杭州的城际铁路将在明年动工建设,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所在地临安是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6.55%,PM2.5指数长期保持良好水平,是名副其实的 “森林氧吧”。在基础配套设施上,坚持 “不动树、少动山、不伤水”,注重细节,精雕细琢,完善配套。总里程达60千米的核心区和产业化区道路基本建成,集高等级酒店、大型商场、学校于一体的140万方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面动建,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造的规划展览馆投入运行,建成全省首个企业污水及公共雨水排放在线监测平台,“三网融合”等技术全面引入运营。

(三)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通过国际邀标等方式,高起点编制完成了以概念性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 “三大规划”和生态环保、低碳节能、智能化系统设计 “三项导则”为核心,以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布局按创新链分为核心区、联动区、拓展区和辐射区,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系。核心区:主要集聚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及高科技领军人才,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与中试、创意设计、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相关科技服务业等。联动区:主要为产业化区块,与核心区形成 “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产业化区块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拓展区:主要包括环青山湖115平方千米的其他地区,将规划建设高端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商业办公、生活居住、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适当发展文创、会展、总部经济,服务于核心区和联动区 “两区”发展。辐射区:重点推动省内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长远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四)创新创业体系完善

一是创新主体日益壮大。截至2016年底,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集聚了4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载体,3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0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超过60项。据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4月,科技城三年引进培育 “千人计划”人才80名以上,“四带”人才100名以上,新增高层次 “双创”人才3000人、专业技术人才10000人,引进和建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已引进科研院所全部投用。

二是创新平台日趋完善。拥有7万方国家级孵化器,一期2.6万方孵化大楼已委托国内一流专业孵化器管理公司运营,二期30万方孵化器、标准厂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启动省科技产权交易中心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分中心的建设,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临安分市场已全面投入运营。

三是政策体系日益健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三级政府为科技城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陆续出台了如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 (科技城)建设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 〔2009〕296号)等7个专项扶持政策,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政策体系。临安坚持将50%以上用地空间和土地指标用于高新区建设;制定实施支持高端科技人才创业的 “四个600万”扶持政策 (即对初创企业给予最高600万元的启动资金资助;对发展前景良好、启动资金不足的优秀创业项目,通过论证后实行入股投资,最高投资600万元,股份不高于总股本的20%;对已引入风险投资的优秀创业项目,通过论证后,可按不高于创投企业实际投资额30%的比例跟进投资,最高投资600万元;对创业项目给予两年最高600万元银行贷款的全额贴息)。

四是产学研对接日益紧密。探索建立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五)体制机制保障有力

以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 “三链”融合为重点,致力于打造扁平高效的政务环境,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在组织保障上,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是浙江、杭州和临安三级共建的大平台,省里由分管副省长牵头成立了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杭州市成立了推进高新区建设协调小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成立了管委会,形成了 “众”字形管理体系,临安市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 “一办五局一部”为内设机构的高新区管委会,负责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服务保障上,设立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 “一对一”“保姆式”的人才招引服务机制、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企业日常服务机制,全程跟进人才服务和项目建设咨询、评审、代办等工作。在财政保障上,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属一级财政预算单位,财政固定收入实绩超基数部分按50%留用高新区。同时,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出台三级扶持政策,设立总计12亿元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发展专项资金,保障高新区建设发展。

三 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仍待完善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相互依存、密切联系、聚结成网的产业体系,而就目前来看,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尚未完全形成这样的网络体系。

园区内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关联度不高。从总体看,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还属于产业集聚的初级阶段,园区以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为重点,集聚了相当数量的企业,初步将企业集聚在同一空间,但是没有将企业从生产组织上融合在一起,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仍比较弱,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和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属于 “集而不聚”的状态。以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销售产值占科技城规模以上工业74%的装备制造业来说,产业依然存在集聚层次水平偏低、技术水平偏低、结构趋同等问题。园区内的许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其生产销售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涉及关键性技术的配件仍依赖从国外进口,园区内的企业缺乏业务之间的关联度。

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和措施匮乏。由于目前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建设仍属政府主导,这一特性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导致产业化的中介服务仍然滞后。具体表现在园区内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和措施都匮乏,产权市场不完备,技术市场不健全,企业获得技术创新信息不灵,创新风险加大,技术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成功率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进行技术产权交易的科技型中介机构太少,特别是针对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优势科技成果市场价值评估、转让及配套的监管制度几近空白,缺少这些中介服务活动的支持和搭桥,不少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很难获得实质性的银行融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园区的发展和园内高新技术成果的迅速产业化。

(二)创新创业资源尚存不足

研究型高水准大学建设不足,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匮乏。杭州市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虽然在省内占据重要地位,但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研究型大学数量少,水准也不高。目前仅有浙江农业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驻扎其中,且两所学校 (学院)的性质与科技城重点产业内容关联度不大,难以使学校和高科技产业产生互动效应。此外,近年来虽由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三级政府出台了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系列政策,使得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高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但须清醒地认识到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发展总体水平与国内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城市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现有产学研联合研发层次低,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低。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杭州为数不多的科研机构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大多数科技人员还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突出表现为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在创新价值链上还存在缺位和错位现象,科技资源分散,各自为战,尚未形成推动城市全面创新的合力;科研院所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元器件、关键材料及精密装备技术储备越来越少,不能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联盟,以致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内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在新上的重大项目中,在关键技术的研发上都选择了与国外公司合作。此外,企业之间联系松散,普遍无供应链关系,难以建立起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网络关系,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产业联盟以及战略联盟发展缓慢。

企业研发投入不够,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目前,国际上通常以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R&D/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国际上的一些学者认为:R&D/GDP应达到2% ~3%才合适。从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内现有的企业来看,只有极少数中小型企业能达到这个比例。研发经费的不足,使一些企业无法及时完成产品更新及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始终处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状态,很难在 “高、精、尖”的技术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此外,近年来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高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在许多领域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总体来看,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较少,尤其是能代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极少,即便是作为园区重点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其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等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无改善,因此园区的重点产业只大不强,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但效益不好,附加值不高。

金融支撑环境有待加强创新。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企业创建期和成长阶段缺乏必要的资金,其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风险投资的需求量比较大,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风险投资和金融支撑。但目前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借助风险投资、信用担保和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仍较低。以风险投资为例,园区内专门从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企业为数极少,规模较大的如2014年8月签订入区协议的杭州森林湖投资有限公司。其他实力较为雄厚的投资公司,如浙江青山湖科研创新基地投资有限公司则主要从事园区的开发、经营、基础设施投资等。而2015年特批设立的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际运作效果也还有待观察。而在信用担保方面,园区内仅有的几家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总计实收资本较低。平均每家实收资本3824万元。没有一家担保机构实收资本达到1亿元的银行业审慎经营监管额度,由于不具备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的资格,只能与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合作,导致担保范围和覆盖面较窄。此外,直接融资渠道不畅。2014年至2017年,仅新增3家企业上市,已有的上市公司未有一家能通过增发或配股获得再融资。

(三)政府自身管理运作仍需完善

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是由浙江、杭州和临安三级共建的大平台,其管理范围和多个行政区划重叠;管理区域涵盖管理主体层级复杂。而多级管理直接导致行政内耗较大。为便于研究,本文将其从行政内部管理主体和承载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园区两个层面来阐述,更有利于认清问题的主要方面。

一是行政内部协调存在多主体矛盾。从行政内部协调来看,在青山湖科技城(高新区),省里由分管副省长牵头成立了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杭州市成立了推进高新区建设协调小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成立了管委会,形成了 “众”字形管理体系,临安市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 “一办五局一部”为内设机构的高新区管委会,负责青山湖高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虽然解决了市本级科技城建设主体 “弱化”的问题,但是科管委与市级部门、开发园区、临安地方行政主体等关系并未完全理顺,在科技城范围的行政体系内仍然存在多个管理服务主体,而各个管理服务主体的定位、职责、利益都不尽相同,单靠简单的行政行为很难在基层政权组织乃至项目上得到推进,因此难免在重大问题的利益取向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直接增加了行政协调难度和行政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对园区发展规划侧重存在偏差。从园区统筹发展角度来看,各级政府对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发展方向、重点和政策扶持也各有侧重。从本质上讲,园区的设立都是地方政府在发展辖区经济,争取资金、项目、政策等发展要素,在特殊时期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近些年由于重 “项目招商”轻 “产业择商”,重 “当前利税”轻 “持续发展”,重 “硬件建设”轻 “服务提升”,在经历短期急速发展后,园区同质化竞争趋势导致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土地等要素资源逐步减少等。而科技城管委会运行目前尚处在磨合期,在财权、事权、人权上对各园区 “统而不全”,难以做到精细管理,导致科学规划、统筹发展、集约推进的管理效益还未真正显现。

三 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打造两大体系

1.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围绕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面向企业建设或对接区域内的公共技术服务、专业技术研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创业导师服务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创新中心、技术推广与转化、检测机构、科技投融资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研发成果快速产业化。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根据园区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质量检测等科技需求,新建或对接浙江省、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专业仪器设备和开放实验室,建立检验检测、中试、开发设计、技术信息咨询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建立完善科技中介政策体系。加大中介机构招引力度,用活已有浙江省科技厅青山湖科技服务大厦、锦江科技广场、“浙商风投谷”等,实体运作 “中介超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引进国内优秀的孵化器运行管理机构,争创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国家试点。组建公共创新服务、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产权交易等服务平台,建立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机制。

建设专业技术研发平台。以专业园区为载体,以引进、新建、提升为主,采取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多方合作建设的方式,选择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建设特定产业的专业技术研发平台。

推进创业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具有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评估、专利服务、创新管理咨询等综合性创新服务功能的青山湖创新服务中心,作为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核心载体;活用技术产权评估交易中心和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中心,通过两个平台的 “桥梁”作用,集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成果;引进或建设技术转移机构、专利服务机构、创业孵化机构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综合性、专业性孵化器,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浙商研发总部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建立区域性成果转化与交易平台。借力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等渠道,与未来科技城建立技术转移战略联盟,与省内外主要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创业服务合作机制,与上海、长三角等区域技术转移联盟建立合作机制,与省知识产权 (专利)和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2.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创业体系

在重点建设一批公共科研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支持院所引进和产业化项目落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资源集成利用和产学研相结合为特色,以创新平台为支撑,以社会化的创新服务组织为纽带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内联外合的道路,提升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在全国重点产业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催生新行业、新企业、新业态。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级创新基地,打造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和龙头企业 (如杭养、杭叉、西子富沃德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引进、集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推进已引进的香港大学浙江科技研究院、浙江大学青山湖科技研发园等机构的发展,支持环科院、医科院等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若干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园区企业依托创新基地和平台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联合开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

鼓励企业牵头成立产业联盟。选择重点产业细分领域,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牵头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支持联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计划项目以及青山湖重大工程建设。加强与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的协调,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联盟创建全国性产业联盟,提升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引领和带动能力。

(二)重点实施聚才工程

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加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创业资助、贷款担保等创业扶持政策,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营造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环境,为高新区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1.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

深入实施 “千人计划”、“浙江省海鸥计划”、“杭州市521计划”、“天目彩虹”引智工程、“天目智汇人才计划”和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发现、高技能人才登高”等专项计划,吸引一批研发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地位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人才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先进院所和创新团队的整体引进。设立临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驿站,吸引集聚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创业创新的初创期提供服务,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实现高校、地方、企业和人才的多赢。充分利用浙商全球网络资源,通过举办同乡会、联谊会,或通过个人关系,引进各类企业管理与文化创新人才。积极争取从国内外引进高科技领军人才,带回一批高科技专利,落户一批高端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从国内外引进一流创新团队,提升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2.加强对技术转移人才和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技术转移转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一批熟悉浙江省、杭州市和临安市重点发展产业、研发技能的各类科研骨干。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技术职业学校;探索设立长三角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高新园区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创新创业提供现代产业技术人才支撑。

3.建立区域人才共同培养与交流机制

利用同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周边地区和浙江省内外人才互聘、互访和交流等方式,加强区域人才的共同利用与合作培养。鼓励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科研机构柔性聘用浙江省内外各类高端人才;联合杭州市各类科技园区共建人才培育基地,重点加强高科技人才、中介服务人才和高级技工的培养。

4.建立高端人才短期工作和咨询机制

鼓励高新区研究机构和企业聘请外地高端人才为特聘客座研究员,或由政府聘请为产业顾问,从事短期研究和咨询。由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搭建网络平台,在重大项目论证、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邀请海内外专家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指导。

5.创新人才发展机制

集成 “千人计划”“浙江省海鸥计划” “杭州市521计划” “临安区天目计划”等政策资源,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扶持力度。企业或科研院所自主申请的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 “千人计划”、省 “千人计划”、杭州市 “521计划”,给予企业或科研院所和高层次人才一次性财政奖励,其中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直接奖给高层次人才。对高新园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引进或培育的其他高层次人才,按杭州市有关政策给予相应配套奖励。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贡献、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流动机制,发展人才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科研人员成果转移的激励奖励政策,建立股权、期权、企业年金等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6.优化人才创业和发展环境

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研究制定特殊办法,统一协调组织人才引进、入驻手续和生活设施等相关事宜,为人才提供良好条件和服务支持。高新园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子女、直系亲属可申请落户临安市区,积极协调杭州市研究制定实现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同城待遇的办法和政策措施。在企业注册、创业融资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 “绿色通道”。在子女教育方面,配套建设双语幼儿园和国际学校,协调省内一流中、小学在本地建立分校。在医疗方面,要建立从社区到杭州市整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在住房方面,通过建设 “人才公寓”“专家公寓”等形式,构建适合多层次人才居住的住房保障体系。在配偶就业方面,由临安市和杭州市协调推荐就业岗位。

(三)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

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创业投资服务体系和风险分担体系,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1.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的优势,依据 “宽准入、严监管”的原则,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吸引各类社会资本、风险投资机构等进入高新园区开展创业投资。引入浙江创业投资集团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设立分中心,为资本与项目连接提供服务通道,并提供日常的融资咨询、中介服务、创业辅导。组织风险投资 (VC)、私募股权投资 (PE)机构与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企业对接会,帮助创新项目寻求战略合作者。推进临安市和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风险投资促进体系,大力吸引风险投资中面向初创企业早期融资需求的天使投资和面向特定行业的专业型风险投资,以及投资领域较宽并提供配套服务的综合型风险投资。

2.推进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体系建设,缓解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是由地方财政提供部分资金,成立专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引导银行、保险等社会资金流入中小企业。二是推动中小企业投融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有利于分散担保机构风险的区域性再担保体系。三是由浙江省、临安市出资共同设立贷款 “风险池”,将 “风险池”作为引导资金存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按1∶8的比例放大提供信贷支持,对合作银行贷款实际出现的本金损失,由 “风险池”予以部分风险补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3.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

鼓励和引导各类银行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进入园区,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不断探索与创新企业债券融资、信托理财募资、股权信托投资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引进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充分发挥杭州市和临安市国有担保公司尤其是科技担保公司的作用,为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创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公司股权质押、订单和应收账款质押,以及期权回报等创新模式的信贷融资。将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作为浙江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试点,为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实施经验。探索建立新型金融组织,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

4.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探索企业融资渠道突破,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重点通过专项补贴、奖励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园区科技型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并积极探索各种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新支持方式。

5.搭建高新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调动国内外资本和各类银行类金融机构、风投机构、证券公司、担保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参与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重点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以增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融资机构的交易成本和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二是建立企业经营产品数据库、企业技术档案库,以便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清晰地了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真实价值与市场前景,快速做出融资决策。

四 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加强组织建设

科技城 (高新区)领导小组对高新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协调小组集成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强化对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倾斜与支持。

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为促进高新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浙江省、杭州市及临安市三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建立 “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第一阶段: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建设初期,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由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管委会来具体负责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第二阶段:当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建设和运行相对完善后,可引入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银行、基金会和其他机构来共同参与园区的管理与服务,构建起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管理模式,建立 “政府引导发展、市场自主配置”相结合的互动互促机制。第三阶段: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基本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后,政府逐步退出园区的管理,将管理运营交由青山湖科技城(高新区)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导向,进行企业化运营管理。同时,广泛吸纳入园企业家、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技术专家、金融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与园区管理和监督,推动高新区管理决策科学化。

建立高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与项目评审委员会。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管委会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设立高新区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和产业发展与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参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项目研究和论证工作;参与高新区重大项目、技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对重大项目、工程提供咨询评估服务。针对高新区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与决策咨询,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二)努力完善运营机制

建立企业化的运营模式。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管理理念,遵循 “自我筹资、自我建设、自我运营、自我还贷”的运营模式,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管委会下设立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高新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负责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内的土地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项目运营。其具体职责是:经政府授权开展高新产业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利用、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本运营、房产经营开发等业务,着力打造城建、金融、房地产开发经营、资产经营与管理、城市道路交通五大板块;负责园区项目引进、产业开发和招商引资,确保高新园区建设资金自求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

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控制入园的企业、科研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标准与范围。申请入园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必须先将其投资计划,产品、技术、资金成分,生产和质量控制计划,市场销售计划,公司组织和财务状况等资料送交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然后管委会根据申请书召集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经审核批准后,才能入园办企业或事业。同时,对入园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后期项目建设与产业开发要进行全过程管理,对不按入城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等,实现严格的淘汰与退出机制。对严重不完成投资计划者,撤销其投资方案,并令其迁出高新区。

建立园区科技资源统筹与协同创新机制。在中试、测试、检测方面搭建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和整合各种层面的科技资源。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联盟,合理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创新。推动建立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联盟,完善联盟管理和运作机制。积极落实高新区创新体系协同政策,实现同周边区域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既推动园区的科技资源向外开发,同时又能有效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构建以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为重要辐射点的创新网络体系,以实现高新区的辐射引领功能。同时,通过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与研发服务平台等,推动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园区运营管理考核评价与监督机制。建立高新区运营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引进项目的建设运营、土地用途、税收缴纳及节能环保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评估的同时,也对整个高新区建设发展的管理、运营和进程、质量及效益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优化高新区的运营管理水平和行政服务效率。

(三)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目前,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已设立包括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大院名校研发机构引进专项资金等在内的多项专项资金。为实现升级国家高新区建设,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建立高新区建设发展资金。建立青山湖国家高新区建设和发展资金,初期由浙江省、杭州市和临安市三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投入。资金重点用于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建设 (设施、设备)等建设过程,之后通过土地滚动开发和企业缴纳的地方税费对资金进行补充,专用于高新区建设投入。后期建设资金可以使用股权信托、信托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面向投资者进行募集。

设立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通过贷款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方式,面向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优势产业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引导金融机构资本和民间资金共同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重点对在高新园区实施的符合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 (雏鹰计划)要求的孵化项目和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实施产业化并实现年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科技成果项目,按不同等次给予奖励;对入驻单位输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与在浙企业合作开发、应用推广和试验示范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项目给予资助。

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在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推动和鼓励入园企业同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技术研发,开展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发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浙江省和杭州市科技应适当向高新区倾斜,并结合高新区产业规划和科研需求,设置专项科技计划。

(四)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推动浙江省高新园区立法工作。积极推动浙江省加快高新园区立法工作,并制定法规实施细则。从高新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科技成果开发主体、转化与转移主体、服务主体和承接主体多个层面,明确政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企业在高新园区建设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形成完善的激励政策、规范的制度、明确的约束限制,推动高新园区创新链与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高效融合,为强化高新园区向周边地区及浙江全省的创新引领与示范带动提供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支持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高新园区企业、科研机构与国际国内优秀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高层次的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机构,搭建开放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和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促进合作研发与科技交流。支持本地企业、科研机构利用学术休假等渠道引进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业氛围。积极发挥杭州传统文化、浙商文化优势,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促进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突出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在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浙江省及长三角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利用浙江活跃的创业文化,通过政府设立专项创新资金,面向全国举办 “青山湖创新论坛”,开展创新政策、产业发展等主题研讨。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相关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应用技术领域,设立 “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论坛,开展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大力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自主创新学术研讨活动。评选全国年度十大创新人物、十大创业人物、十大创意,举办全国创新成果展览等,以文化促进经济、科技等交流与合作,扩大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与合作,提升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影响力与知名度。

(五)强化规划监督检查

建立高新园区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实时呈现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研发投入与科技活动产出及技术转化的发展动态,为青山湖科技城 (高新区)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建立高新园区规划实施报告制度。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高新园区规划实施情况短期、中期和长期检查报告制度,加强对主要规划目标实施情况的监控,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修正完善,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重点对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关键指标进展,各部门在规划执行中的责任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园区重大科技工程、重大计划、重点项目的出台与执行情况,以及园区在科技投入、人才队伍、基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与重大进展等进行检查和报告。

猜你喜欢
青山湖高新区园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黄石市青山湖3#湖环保疏浚效果初步分析
美丽的青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