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曼
新时期,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首先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法规体系,不断提高提升道路运输管理法规的立法规格、执行力,并以此为基础严厉打击各种扰乱运输市场行为,着力构建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首先,要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立法的层次和规格,逐步从以往的部门立法向行业立法和人大立法转型升级,切实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要完善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切实提高道路运输法规的可操作性。第三,要指导各地方管理当局在地方立法中强化横向衔接,逐步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努力打造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体系。第三,逐步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和市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输企业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经营组织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和发展规模化,不断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政策法规的执行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乱纪行为,重点对道路运输行业中出现的各种宰客、甩客、倒客等行为进行整治,逐步打造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整治“三位一体”的道路运输管理机制,着力营造科学高效的道路运输管理氛围。
新时期,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将完善管理体制作为重点工作,严格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着力构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统一省市县三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名称,科学界定相应层级的行政级别,努力打造完备高效的道路运输管理机制,实施人性化管理,切实提升道路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首先,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制必须要精简,严格按照效能优先的原则,坚持中央政府的交通运输部统一领导,着力形成以省级政府为管理主体,市级和县级为主要内容,乡镇级为延伸和补充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其次,我国管理当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名称设置,构建省级、市级和县级三级统一的道路运输管理名称,比如均统一采用省运输管理局、市运输管理局、和县运输管理局,为后续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理清职责、强化执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三,我国管理当局要合理设置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行政级别,并与同级交通运输管路部门级别进行对接,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执法业绩。最后,我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逐步转变管理模式,逐步从以往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向基于市场规则的服务型道路运输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严格推行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切实提高道路运输管理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新时期,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以优化运输结构为载体,引领道路运输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运营机制,逐步优化社会运输运力结构,积极稳妥地实施“车头向下”运营模式创新,切实提高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水平。首先,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要严格按照中央政府颁布实施的《公路、水路交通结构调整意见》和《关于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引领道路运输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大力实施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客货运输企业兼并重组,努力做大做强道路运输微观经营主体,促使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发展。其次,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要重点整治客货运车辆的挂靠经营行为,促使道路运输企业坚持走“自营”发展道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提高中高级客货车的比例和比重,努力提升公路客运和货运的档次与质量,切实提高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第三,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要探索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逐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引领道路运输企业尤其是货运企业逐步以往的代理服务发展模式向现代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最后,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要实施政策驱动,引领道路运输企业在做好城市道路运输服务的同时,大力进军农村客运和货运市场,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新时期,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创新资金融通渠道,着力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领,以股份合作和发行债券为主体,以引进外资为重要支撑的多元化融资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道路运输站场基础建设,为我国道路运输管理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节点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国的道路建设事业和管理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全国公路总里程为487.14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6.78公里/百万方公里;全国高速公路里程为11.28万公里,其中国家级高速公路7.48万公里;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567.1万辆,其中大型客车31.21万辆;公路客运量总规模为195.74亿人,旅客周转量为12154.42亿人。然而,相对于我国的道路建设成绩,我国与道路管理密切相关的站场设施设备建设还十分滞后,尤其是一些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客货运物流站点与设备布局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管理当局要从战略高度,综合考虑道路建设与站点建设,将运输站场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公共交通建设的范畴,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我国管理当局要大力借鉴公路建设的模式和经验,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努力形成以财政、股份合作、企业债券、引进外资为载体的资金融通渠道,为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道路运输站场基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新时期,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科技兴运的道路运输发展理念,以技术进步为抓手,不断强化对客货运车辆的技术装备水平,着力构建集管理、查询、交易和服务一体化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高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首先,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以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加快运输车辆等设备的更新,提高车辆档次,积极推广现代道路运输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适合现代汽车维修使用的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研究推广汽车排放治理的维护检查技术和清洁燃料车改装维修技术,大力提高道路运输的装备水平。其次,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和运输经营者经营信息系统组成的信息平台,并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要为加快完善和全面运用“运管通”系统、运管费统一征收管理系统、从业人员资信管理系统和运政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号召和引领各地各城市公共交通采用多种运输方式推行“一卡通”票务系统、陆上货运交易系统以及站务联网售票及监管等道路运输的智能化和电子化系统,推进实施道路运输电子政务管理,以全面提高客货运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最后,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当局要有计划地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建立以先进技术研发推广为重点,以行业技术进步为目标的科研运行新机制,使之成为我国道路运输产业升级的动力和源泉。
[1]余航.道路运输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大炜.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4(5):87-89.
[3]李双村.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对策[J].中国公路,2015(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