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对策

2017-03-28 07:50:23韩蓉辉
传播与版权 2017年9期
关键词:辅导员微信政治

韩蓉辉

手机媒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对策

韩蓉辉

当前,手机媒体的发展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方式、新思路,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如何更好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塑造其价值观这样的挑战。通过案例分析,分析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带来的挑战。通过分析得出,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一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重视手机媒体平台建设,注重思想引导,增强与学生的网络互动,构建师生信息传递渠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注入新活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

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案例分析

一、前言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越电脑成为首要上网终端。[1]手机媒体被称为继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2]大学生利用手机除了基本的接打电话外,会更经常性地使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手机沟通软件与朋友交流,或者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发布自己的心情以及表达他们对他人、社会事件等的看法。显然,手机媒体成为大学生交流与沟通、发表观点与看法的主要渠道。

手机媒体具有自主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2]。手机媒体的普及一方面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灵活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手机媒体也具有隐蔽性、隐私性等特征,由于缺乏对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及时正确的指导,所以学生可能会通过此渠道发布一些有失偏颇的评价或者想法,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及时通过手机媒体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积极引领学生在手机使用中的价值观,通过及时地干预矫正学生的思想。这就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把手机媒体看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学界的共识”[2],“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现实问题上,手机媒体因自身固有的便携移动的特性具有先天的优势”[2]。所以应该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2015年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在微信发布公开信,指其学生郝相赫无端嘲讽历史学者阎步克和韩树峰,令他极为震怒,决定与其解除师生关系。孙教授在公开信中提到,自郝入学以来,常在微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他感到不安,故约了郝中秋节时聊聊,但没想到,又看到了郝攻击他人的发文,令他忍无可忍,只能公开宣布“断绝与郝相赫的师生关系”。21日,一个疑为郝相赫的微博博主发表声明,称自己已经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感惶恐不安,决定痛改前非,借此表达了对自己导师的深深歉意。随后其导师做出评价,称郝同学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转变,是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否坚持断绝师生关系仍未公开表态,并成不希望事态进一步扩大。22日,人民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会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此事。此后,事态双发均未再进一步发表声明。

(二)案例具体分析

1.手机媒体充当了什么角色?

无论是郝同学发布自己的看法或者孙教授宣布解除师生关系还是郝的道歉信,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微博等手机媒体参与的,手机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郝相赫在说明中也承认,作为一个年轻人议论前辈学者,是不妥的,但要看这些议论是发在哪里呢?郝相赫认为自己是发在了朋友圈,且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只有自己的导师一人,已经将前辈学者的名字用字母进行了代替,并不存在公开损害前辈学者名声的状况,同时他指出自己的导师在朋友圈发布与自己断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很大程度已经使自己的名誉受到了影响,很大程度上将毁掉自己读博的前程。可以看出,在郝相赫与其导师的信息传输过程中,手机媒体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沟通平台,无论是郝相赫对前辈学者的批评指责还是其导师发出的公开信均有手机媒体的参与,这说明现在手机媒体正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

2.学生的自主性,如何尊重?

进入大学时期后,学生的课余时间极大丰富,表达自身观点的意愿不断增强,尤其喜欢对社会问题发表自身看法,更愿意接受自身所认同的观点,喜欢借助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应该得到肯定。但郝同学作为一名研究生,却在微信发布许多带有攻击他人的言论,这对其他学者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此案例也有一个重要的分歧,即郝相赫认为其是在微信朋友圈较为私人的空间发布自己的看法,不应该受到责罚。但即便微信朋友圈是其私人空间,但也应该保持高尚的行为举止。如何在具有隐蔽性、自主性的手机媒体背景下更及时有效地发现并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便捷性之外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

3.手机媒体的交互性,如何参与?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是交互性。交互性意味着参与的主体由一方变为了多方,由单向的传输变成了双向的互动,由绝对的权威变成了相对的权威。在本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在郝相赫发布的很多条朋友圈中,无论是学校的学生辅导员,还是他的导师,都没有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相应的互动,都忽视了学生发布的一些状态背后所体现出的学生思想上的变化。在手机媒体时代,学生话语权表达的手段更丰富多样,除了面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外,学生更乐意通过媒体尤其是手机媒体,如通过微博、微信空间表达自己对某人或者某事的意见。[6]这是学生话语权表达丰富的表现,高校辅导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手机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注意及时准确地引领高校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手机媒体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媒体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总结,提出以下相应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手机媒体平台的建设

手机媒体平台有多种多样,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高校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手机媒体平台的建设。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诉求,并且通过手机媒体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发布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在手机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人士对当前形势、社会热点解读的小文章、小视频等,有利于学生通过手机及时、便利浏览阅读的内容。[7]另外要健全手机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思想引导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一定盲目冲动倾向。很多学生热衷于在网络媒体发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去凸显自身的价值,如果对其进行粗暴干预与严厉惩罚,表面上看学生很可能会不再发表类似的看法,但学生内心潜伏的不满并不会得到真正的释放,长此以往,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首先自身要对学生的想法与所关注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与学生对其关注的进行公开、坦诚、深入的交流,适时举办时政、学术沙龙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同时在沙龙活动期间要注意通过引导的方式弘扬主旋律。

(三)增强与学生的网络互动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抛弃过去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课堂上转移到课堂外,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接触到信息急速膨胀,大学生由于自己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很多时候经常被一些具有煽动性的观点所蛊惑从而丧失正确的判断。[8]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使用网络平台,善于使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对网络上的热点问题、热点词汇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别是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自身要快速形成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充分了解不同人群的利益关切,在贴吧、微博、微信等平台发表自身对问题的看法,对网络上发现的一些学生的不正确认识,要给予积极、中肯的引导,切忌采取直接否定的方式。要变过去的单向传输为双向的互动,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使用网络话语,通过此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渠道,也利于学生的接受。同时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话语创新能力,增强工作热情,积极参与学生的网络互动。

(四)构建师生信息传递渠道

大学生利用手机媒体具有互动性和隐蔽性,大学生通常会以班级或者宿舍建立QQ群、微信群,学生在这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内会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诉求,互动性也较强。[9]同时大学生也会通过设置浏览限制等方式限制辅导员对他们动态的了解,他们把手机媒体作为较为隐私的平台。所以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除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外,更要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离学生最近的群体,同时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构建老师与学生干部与党员的传递渠道,通过他们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1]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isc.org.cn/zxzx/ywsd/listinfo-21627.html.

[2]胡余波,等.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0(8):100-102.

[3]胡华强.手机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11(4):95-100.

[4]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5]张瑜,李朗.消除话语差异: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38-42.

[6]任小艳,傅佩缮.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J].求实,2013(3):73-77.

[7]文译,张媛媛,于淼,邹杉.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70-71.

[8]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104-106.

[9]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作 者]韩蓉辉,西安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辅导员微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