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民粹主义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2017-03-28 07:50黄立群
传播与版权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网民舆论

黄立群

试论网络民粹主义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黄立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促进为解决公共事件的助进器、主导社会舆论场的发展重要舆论场,以及社会舆情传递的重要平台。而在网络中民粹主义以对抗社会精英阶层、批判体制机制、仇富仇官等躁动的表现形式,具有非理性、平民化和对抗性等特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消极作用。从网络媒介、网民因素、传播内容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网络;民粹主义;成因;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汇聚民意的新渠道。伴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上升,一些话题在网民的留言、转发、热议中一夜之间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络事件。网民通过虚拟空间进行的信息传播、评价,或者在现实社会中的行动参与,使得原来受限于传统媒体或者地域传播的公共事件的影响力被放大,成为一个个网络奇观。网络事件作为网络的产物,具有双重属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网络事件既可以团结网民的力量,同时也可以众口铄金,并对现实产生巨大的冲击。网络事件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政治民主的进程,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话语空间,开创了舆论监督的新局面,推动了公共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中网络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了网民群体极化与网络暴力的现象,极端的民粹主义思想和低俗文化蔓延。因此,在尊重网民话语权,让偏执的、非理性表达的网络舆论得以及时合理引导和处理是构建健康网络舆论环境的关键因素。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

民粹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主义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意义,概念较为复杂,涉及领域广泛,至今难以给出准确的表述。其基本理论为: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思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大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如平民的统一、全民表决、人民赋权、倡导“人民优先”等思想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操控。①胡正荣、戴元光:《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网络民粹主义是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与我国当前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矛盾高发期局势相结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思潮契合了广大网民特别是社会底层群众呼唤公平正义、表达利益诉求等,将平民利益诉求作为其最终价值观,对政治精英、社会权贵等做出非理性的否定与批判,并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把对其的看法和意见在互联网上宣泄出来,并在网络上成为舆论场的重要发源地,通过各种新媒体传播渠道快速传播,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力,对网民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时刻防范境外势力通过网络,以民粹主义思想为炮弹对我国进行点对点的渗透,达到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具体分析网络民粹主义表现及其成因,是正确引导网络民粹主义舆论倾向重要前提。

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目前主要是我国现实发生的涉及政治、司法、道德、腐败、安全等领域的事件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中发展为网络事件,并直接表现为网络舆论场与传统媒体舆论场、官方媒体舆论场的博弈,直至推动事件得到解决。如“杨佳上海袭警事件”“杭州飙车案”“宝马撞人案”“富士康跳楼事件”等社会事件中,网民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通过参与社会公共话题的讨论与评判来推动现实事件的解决,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其极端、偏执,甚至以语言暴力对现实社会矛盾进行非理性表达,上演“人肉搜索”非法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加剧了社会阶层的不信任和仇视,促使非理性、极端化的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与繁衍。

我国网民的逐年递增以及对网络深度的运用,促进了以网络为平台的公共领域的建设,网民的言论表达也空前活跃,有效解决了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事件的形成的有利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也成为民粹主义思想的发展和蔓延的源头。

目前我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第一种是批判现实的舆论场。它以社会发展现实中新旧利益格局的博弈、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激化、社会结构调整等为基础,反思社会发展改革,关注普通群众状态,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以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官民冲突、为富不仁、贪污腐化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网民在网络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各种渠道站在公平正义的高地发表意见,以反精英、反权贵的姿态维护合法权益、发泄不满情绪等,并形成网络舆论场直接干预整个社会舆论发展走向。如湖南永州的“唐慧案”、河南的“开胸验肺事件”、贵州的“瓮安事件”、陕西神木“房姐”龚爱爱案、沈阳摊贩杀死城管案、李某某强奸案、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事件等。第二种是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目的的舆论场。该思想高举民族主义旗帜,以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结和民族主义情结宣泄外国势力对我国的抵制、排斥等不满情绪为表征。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当中,长期以来受到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各种方式遏制,加之中国自近代以来那段辛酸屈辱的历史带给每位中国人带来的心理创伤和阴影难以消除,埋藏在国人的心中对侵略我国的西方列强仇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如果我国处于威胁和侵犯时就会迅速产生一种强烈的敌视和排外情绪,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激化为现实社会的排外行动,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其他国家对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各种不当言论、失事报道、宣扬“中国威胁论”等行为,使中国在国际舆论上陷入被动局面。而我国民众在在心中,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掠夺和蹂躏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果一旦有其他国家干扰我国发展,甚至是侵犯,价值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民族情结就会高涨并产生具体的行为以此来表达不满。如钓鱼岛事件引起的反日大游行以及抵制日货运动,拉萨“3.14”事件引发的抵制法国货物的家乐福事件、我国在南海正常合法建设石油钻井平台引起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下的越南发生排华事件后的抵制去越南旅游、投资等舆论。第三种就是以网络赋权为特征,广大民众草根文化不断兴起,并逐步消解传统文化等主流文化,以诙谐、幽默、简洁、调侃等表达方式在网络上风行无阻,备受网民的追捧和青睐,体现了自媒体时代对文化内容自我生产的追求。文化内容再生产不再是部分人的固有特权,普通大众也可以在网络中参与内容生产,体现自我话语权,不再是被动的文化内容的受众和消费者。大众网络文化生产正成为新词汇的来源地之一,如砍柴(can't I,难道我不行吗?)、囧(无奈)、小P孩(年轻人)、稀饭(喜欢)、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等词汇风靡于网络,同时传统词汇句子意义被重新解读,并产生新的意义,被网民得到认可成为网络流行文化符号。如新“三从四德”:三从——从不体贴、从不温柔、从不谅解;四德——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同时,网民在网络上通过简单个性、易于理解的词汇来代表和象征相应的人、事、物的文化现象。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用于没有钱的人对成为有钱人的向往渴望和对有钱人的羡慕嫉妒恨的自嘲心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用于表示对某件事情不可思议的惊讶之情,表示惊讶与讽刺;“涨姿势”被引申为长见识的意思。而以草根性为代表的底层文化正以反应下层民众自我生存状态、理解视角、切入文化内容生产传播,成为以各种网络红人炒作为代表的低俗、庸俗文化和对传统精英文化的恶搞,并逐步在文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如网络红人犀利哥、芙蓉姐姐,胡戈的《黑客帝国》《春运帝国》《唐僧结婚》,网络文学作品张威的《绝世唐门》、吴美美的《传奇》、刘耀辉的《山有扶苏》、朱克恒的《返回地球的前生》、朱洪志的《莽荒纪》等。

二、网络中民粹主义的成因及危害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以非理性、偏激性、煽情的舆论作为表现形式,其形成必然就其自身的原因,这与网民对现实社会表达自我意见和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复杂矛盾交织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不同力量的推动下出现在网络舆论场中,并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导向。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样的思潮在网络中形成的呢?根据其发展现状,本人主要归结于四点:

第一是传播载体网络平台。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交互性、去中心化、快速传播等特性,为网民提供了以自己爱好为导向的虚拟公共自由表达空间。网民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在虚拟空间形成网络社会社群。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与专家、社会精英平等的话语表达权,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各种思想聚集碰撞的平台,如网络微博、天涯社区、论坛等。同时,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和片面性,让广大网民通过极为便利的网络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取共享的信息,网民以共享的网络信息为认知、判断、行为的依据。但是网民在获取信息和发表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其个人的偏好、价值取向等,会使网民获取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从而导致语言和行为表达的偏激性。而网络匿名性、群体极化的特点,使网民在信息接受和交往机制中打破了身份、阶层、性别、等级等区分和界限,对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将以非正常逻辑解读,形成一个“乌合之众”的网络群体无意识、情绪化地在网络上散布各自创作的信息,并在极端情绪化网络群体中迅速蔓延,非理性表达,成为民粹主义表达倾向的重要力量。

第二是社会转型期深化的因素。我国经济社会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的攻坚期,各种矛盾交织,社会失序和不稳定因素的风险增加,整个社会非均衡转型导致社会各阶层的结构性断裂。正如孙立平所说,“从管理与控制的社会的角度看,行政集团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疏远、断裂,这种断裂主要是由行政系统和民主社会不对称发展造成的。特别是在基层,规模庞大的行政集团越来越内卷化,越来越脱离群众,由此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和冲突”①张伟:《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访孙立平教授》,《经济观察报·评书周刊》,2003年10月。。在存在社会阶层隔阂的结构性断裂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缺乏沟通整合,很难建立社会共识,社会的信任感减到最低,由此个人、团体的言论和行为会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平台上表达出来,并在这样的社会机制下会产生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引发网络民粹主义舆论倾向。

第三是网民自身的原因。近几年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快速增长,规模空前。“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是6.18亿,网站数为320万个,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数量也已达到了5亿。”②余建斌:《互联网普及率近五成 从数量向质量切换创新逐渐取代模仿》,《人民日报》,2014年6月20日,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620/c40606-25175211.html。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其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网民占比较2015年底下降3.0个百分点。与2015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发展,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是中国网民的主要增长点,网名呈现低学历化、年轻化趋势。年轻的网民一般来说具有叛逆倾向和另类思想,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各个容易情绪化、极端化。加之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知识水平有限,容易在网上盲目崇拜、跟风等,并以网络语言暴力、恶搞等为乐趣,发泄自我对现实的不满的心理诉求,脱离现实的道德束缚以匿名的性在网络上发表过激言论,引发网民围观并转发,形成网络舆论场。

第四是网络传播内容议题具有争议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风险社会”时期,贫富差距明显,社会不公正现象严重,群体性突发事件易发,阶层分化严重等,备受广大民众诟病。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对现实的诸多不满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他们只有通过网络聊以自慰,展现自我意识。对官方信息总是加以怀疑和片面的看待,并对其负面信息不断在网络上散布传播,特别是对社会不公、公权滥用、贪污腐败等事件,将大事宣扬和渲染,呈一边倒的现象。对非官方信息表现得非常感兴趣和信任,站在道德的高地对现实社会发生具有争议性的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

网络民粹主义是现实中民粹主义思潮的映射。网络民粹主义其偏激的思想可能带来极端的民族主义、民主思想的绝对化,对我国传统价值观产生冲击,使民众失去共识。在网络上呈现非理性言论,扰乱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对现实社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也会对党和政府执政地位和公信力带来挑战。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应对策略

网络民粹主义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反映当下我国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对网络民粹主义的作用我们要以唯物主义辩证的观点看,既要看到其表达中具有正当利益诉求的一面,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诉求,也要看到网络民粹主义对网络舆论的操控造成对现实社会的消极影响,要合理的规范和理性引导其言论的表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应对网络民粹主义:

(一)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根治民粹主义滋生的土壤

草根众多的网络空间涌现出的民粹主义正是反映我国现实社会出现的问题的信号。这说明,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凸显,社会风险加剧,特别是以反映社会公平、反思社会改革、经济改革、司法矛盾与底层民众息息相关的事件,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在以网络为载体的网民群体表达诉求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社会危机乃至灾难。所以,我国就必须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态势的基础之上,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注重底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帮扶力度,提高其生活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拓宽社会阶层流动渠道,建立一个公开、公正、民主的社会新秩序。

(二)畅通平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民众参与政治的制度

网络民粹主义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发现现实社会的弊病。网络民粹主义反映了现实社会底层平民利益诉求的艰辛和表达的不畅,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维权艰难、诉求表达难以实现的现实。因此,网络民粹主义表达诉求的极端方式往往跟现实中的诉求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现实社会中民众的利益诉求表达不畅,这就必然使诉求者通过网络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吸引众人眼球,并迅速传播,从而将局部的、个体的风险公开化、扩大化,并进一步在传统媒体产生影响,直到诉求得到解决为止。因此,必须以民众的诉求表达难以畅通为因,在现实社会中建立起畅通的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为民众参与社会事务、表达个人诉求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疏导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舆论的引导不是封堵,而是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技巧。对正面的网络民粹主义,要充分合理引导,不是一刀切,这有利于民众与党和政府的良好沟通。如通过定期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建立通畅的交流平台,设立专门的发言人制度,及时公布信息,正面回应公众疑问,积极发挥传统媒体信任度等优势与网络媒等特性相结合,引导舆论发展,并打通官方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实现让两个舆论场互动,消除民众和政府间的不信任以及刻板印象,紧跟并把握社会网络舆情发展,通过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消解和引导网民的极端表达,防范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

(四)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言论,约束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具有两面性,一旦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形成之后,其潜在的破坏性极大,这就必须要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通过网络立法规范和约束网名的发表过激的言论和行为,让网民随时以理性的头脑,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提升网民道德自律素质建设,减少网民的民粹主义倾向

要克服网民的民粹主义倾向,关键是网民的自我理性的把握、道德的自觉、媒介素养的提高。只有明确了网络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的时候才会顾及他人的权利,并对自我发表的内容负责。要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培养和提高其自律能力。让网民正确和合理地使用网络媒介,理解网络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机制,掌握网络媒介传播操作知识,对信息具有一定判断和质疑能力,并对负面信息的干扰产生免疫力。因此,必须加强网民网络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尤其是提升低学历网民的媒介素养,使网民能够充分并正确利用网络媒体表达自我利益诉求,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来。

[作 者]黄立群,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网民舆论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