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娥
媒介融合路径探析
——以澎湃新闻为例
沈春娥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媒介融合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推出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澎湃新闻依托于上海报业集团,一上线就获得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成为媒介融合成功的典范。其他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可以借鉴经验:传播内容是首要的、最重要的部分,要紧紧抓住自己的定位,在内容上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在新闻报道方面,坚守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从用户出发,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
媒介融合;澎湃新闻;新媒体;传统媒体
2014年对媒介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传统媒体纷纷停刊停办,而新媒体又没有发展起成熟的模式,在这种形势下,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媒体融合首次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反映了党中央对媒体发展、媒体融合的高度重视,也为当前形势下媒体如何发展与融合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澎湃新闻(The Paper),是上海报业集团开辟的新媒体项目,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以“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为口号,以打造“中国时政第一品牌”为目标,致力于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上线不久,就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澎湃新闻在内容的设置方面,仅仅抓住自己“专注时政和思想”的定位,围绕着时政和思想两个方面来进行内容的设置,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两个方面,加入了为受众服务的内容。澎湃新闻设置了“视频”“时事”“财经”“思想”“生活”“问吧”六个版块,在“时事”版块,设有中国政库、中南海、舆论场、打虎记、法制中国、一号专案、直击现场、知食分子、港台来信这几个内容,“打虎记”主要进行反腐报道,“中南海”专门报道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动向,“一号专案”主要进行法制方面的报道,“知食分子”则主要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港台来信”主要进行港澳台方面的报道,可以说,澎湃新闻将近期内用户关心的时政新闻都囊括在内,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政治新闻的需求。
在“思想”这个版块,又设有“社论”“思想湃”“上海书评”“思想市场”“私家历史”“翻书堂”“艺术评论”等内容,社论每天都根据最新的热点进行更新,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思想观点。同时,一些各个领域里的大家,如叶兆言、査道炯、赵鼎新、张悦然、孙甘露等在澎湃新闻开设了个人言论栏目,经常进行思想、观点的辩论和理性探讨。澎湃新闻通过这种思想的交汇和碰撞,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2017年1月,澎湃新闻推出了时政类脱口秀栏目《中国政前方》,每周更新。主要针对近期发生的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进行评论,脱口秀主持人或坐或站,看起来轻松随意,主要专注于官员群体,比如官员如何参加饭局、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看待在职学历、如何对待举报、如何对待记者采访等问题。评论的视频时间或长或短,运用口语化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这些官场现象或赞扬,或批评,或讽刺,或鞭策,或惊醒,给用户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角度,来看清这些官场现象。
真实、客观、及时、理性、准确地进行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有些媒体已然忘却自己作为媒体的职责和义务,随波逐流,跟风炒作、虚假新闻泛滥,使得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逐步降低。而在这种环境下,澎湃新闻坚持客观、真实、及时地进行新闻报道,彰显了负责任的媒体的态度,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澎湃新闻大多数新闻虽然是深度报道,但是澎湃新闻也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在2016年的奥运会中,澎湃新闻第一时间进行文字直播,将比赛现场的情况最快速度地报道出去,并且充分运用了文字、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让用户能够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比赛情况。
进行人道主义、人性关怀,也是新闻媒体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在新闻工作者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以人为本”精神,是新闻工作本身的应有之义,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必然要求[1]。澎湃新闻有个栏目“温度计”,以“深度记录社会冷暖”为口号,主要报道普通百姓关心、关注的社会新闻。报道申城水银体温计淡出药房医院、前举重冠军才力女儿手术成功、济南市民闯红灯被拍脸,还有失踪的MH370航班家属的近况等。还有一个栏目叫“围观”,以影响介入社会生活,用图片、新闻照片的方式展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2017年春节期间,澎湃新闻发布了题为“以编号为名的他们:想回家过年却不知家在何处”的新闻,报道了一群流浪的精神病人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不记得自己的家庭地址。该新闻一经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引起人们关心、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万家团圆的时刻,澎湃新闻报道关注了一群这样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让用户感受了浓浓的“人情味儿”,也让用户看到了澎湃新闻作为一个新闻媒体对“人”的关怀。
澎湃新闻设置了新闻问答的功能。用户在看过新闻之后,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随时提出疑问,由专业人士进行答疑解惑,也可以由其他用户解答。这一功能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思维,让用户更多地参与进来,增强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同时,用户回答也可以被推送出来,被其他的用户看到。只要用户的回答很精彩或者很有新意,编辑就可以提送出来被其他的用户看到。澎湃新闻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热门追问的页面,有代表性的问与答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这个页面在设计时也充分考了用户的体验,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在主页上轻轻左滑即可进入,这个页面和主页有着同等的阅读率。
澎湃新闻还专门针对近期的热点事件做追踪报道设置了新闻跟踪的功能。很多时候,新闻事件的发生有连续性的,相关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一次报道就完结,而是连续报道。很多用户对自己所关注的新闻事件,都希望可以最快地知道它的最新进展。澎湃新闻的新闻跟踪功能就是针对这一需求而设置的。用户在读完一篇报道之后,如果觉得对此新闻事件感兴趣,就可以通过新闻跟踪按钮跟踪该新闻。当该新闻事件有新的进展时,系统就会通过标签关键词自动将新的进展报道推送给用户,用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
澎湃新闻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在移动媒体时代,用户不仅喜欢点赞,还喜欢分享,澎湃新闻充分考虑了用户的这一需求,在每一篇稿件下面都设定了新浪微博、微信好友和微信朋友圈这三个分享地。用户只需要点击转发按钮,就可轻松地分享到想要分享的地方。
页面清晰、架构简洁。传统的新闻客户端往往会设置新闻、财经、娱乐、体育、视频等频道,再加上订阅平台等,整个页面几乎没有任何留白,显得多而杂乱。而澎湃新闻在页面的设置上,虽然设置的栏目较多,但是只是在主页上显示几个板块,内容结构显得简洁、清晰。用户自己管理主页的页面显示,将自己订阅的、喜欢的栏目放在首页,这样每个用户打开的页面都不一样,非常个性化。
为了适应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澎湃新闻设置的有手机APP版本和PC端网站两个不同的版本。PC端网站上显示的新闻更完整、更全面,图片较多,方便坐在电脑前的用户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而又不必考虑流量的问题;而在APP上的内容则省略了新闻提要和大幅图片,满足了移动用户碎片式观看的需求,也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设定为不显示图片,考虑了更多用户移动观看时节省流量的需求。
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媒体资源、采访权、新闻人才、新闻报道经验以及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新媒体将这些优势吸收、借鉴过来,既能保留这些优势,又能顺应新的传播环境。澎湃新闻依旧是走内容的路子,这和继承传统媒体的特色密不可分,在传播内容上下功夫,内容向用户传播优质内容,澎湃新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此。
传统媒体拥有采访权,且有经验丰富的记者,而现在一般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还没有获得合法的采访权,在新闻的来源方面比较缺乏。上海报业集团的《东方早报》是澎湃新闻的母体,澎湃新闻依托于《东方早报》,将《东方早报》的优势加以利用。《东方早报》原有的记者和编辑人员为澎湃新闻提供了新闻甚至是独家新闻的来源。这批记者和编辑在传统媒体干了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较之很多新兴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讲,这些老记者和编辑们对新闻报道的把握更为精准,评论观点更独到,报道内容也更深入、透彻。特别是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更是考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长期积累和报道水准,没有多年的积累和报道经验是难以把握的。而在这些方面,澎湃新闻很好地借鉴传统媒体的优势并获得了成功,这也成为所有的传统媒体转型或融合中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之一。
但是,这个对传统媒体的借鉴并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照搬过来,依然采用传统媒体的观点和套路,只是让新闻内容换个地方换个方式显示,这样的“新闻搬运工”模式可以说只是“换汤不换药”,相比于一些已经存在的新媒体门户网站(比如搜狐、新浪等)来讲,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难以吸引到受众。
总之,澎湃新闻迈出了媒体融合和改革的步伐,能够坚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并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兼收并蓄,合理使用,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注重与用户的互动,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力求创新,取得了成功。其他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可以将澎湃新闻作为典范和榜样,开拓创新,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方能促进媒体的融合和发展。[本文系2017湖北文理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培育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kypy027)]
[1]陈绚.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1.
[作 者]沈春娥,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新闻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