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艺
对于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
满 艺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继续教育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而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出版业来说,其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继续教育形式合理有效地开展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出版企业
继续教育是企业提高员工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对于出版企业来说,由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的特殊性,编辑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创新能力就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们往往直接转化为出版企业的核心产品。所以,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对于出版企业的意义更加重大。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迭迅猛,各种新规范、新事物、新事件不断涌现,要求编辑人员与时俱进,有敏感的触角接收、学习并整合新知识。除此之外,随着编辑工作的拓展、深入,职位的提升,编辑人员也需要提升个人能力与之相匹配。而继续教育正是编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人学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编辑知识体系大体可以归总为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编辑出版知识、编辑出版技能、职业道德、营销理念、交际能力、互联网知识、数字出版知识等。针对这些方面相关部门和机构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特别是近年来,培训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编辑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其领导下各省市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短期岗位培训。其培训周期较短、课程频次不固定且无连续性。由于授课时间有限,课程往往只能涉及表面,对阐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也由于其缺乏课程的长期规划,所以授课往往具有任意性,如由授课老师拟定题目等,甚至出现课程内容每期都一样等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另外,课程的定位以及针对的授课人群也不明确,常出现同一课堂新老编辑混杂的情况。培训课程缺乏统筹性、系统性,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具有较强的任务性,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2010年11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该文件第7条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
由于继续教育并未与编辑人员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直接挂钩、主观认识的偏差及懈怠,编辑人员往往不能给予继续教育以足够的重视,未将其看作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仅将其看作每年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任务。有些人甚至为了凑学时,不看课程,也不参照自身的需要,只要是培训,统统都参加,这种功利心理大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往往听课不认真、迟到早退甚至缺勤。这就使得继续教育完全背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
由于继续教育的现实成效从投入到产出周期较长且难于计算测量,故较多的出版企业,特别是一些着眼于短期利益的出版企业,未给予继续教育足够的重视。它们往往因为担心员工参加培训、进行在职深造会影响其工作,变相阻止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更谈不上重视员工职业教育、建立完善有效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继续教育的有效运行,仅仅依靠编辑人员的自身自觉性是不够的,其更需要出版企业的加入和督促,需要其建立一系列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如完善的教学体系、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健全的考核机制、奖惩办法以及与岗位晋升挂钩等等。缺乏这一机制,继续教育往往无法持续、有效地进行。而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能促使编辑人员更好地将继续教育转化为自身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短期面授学习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其往往需要脱产学习。面授学习有一定的好处,例如便于编辑人员之间、编辑人员与相关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具有一定的约束性等。编辑人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及时排忧解难、了解行业内的前沿信息,并便于与相关人员形成长期的联络关系。但是,脱产学习由于存在工学矛盾、周期较短且费用较高等问题,往往无法有规律地、长期有规划地开展。
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优势,与高校建立合作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是出版企业开展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较优选择。如湖南出版集团就曾与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达成协议,派出20多名青年员工在该系进行学习。当然,出版企业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高校开展合作,除了出版专业知识外,让本企业的编辑人员参与更多的与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市场营销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英语等,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为自身服务。同时,也使得编辑人员能够根据某阶段的工作需求等,自由选择、按需学习,帮助其及时有效地提升个人能力、自身素质,以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在线学习具有较多的优势。第一,在线学习对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少,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以充分利用个人的闲暇时间,拓展学习的空间。第二,一旦建立起丰富的网上课程资源库,编辑人员将可能拥有比学校资源更为强大、便利的教学资源系统,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样。编辑人员可以利用其及时查缺补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填充自己的各项知识储备,以更加迎合时代对于编辑人员知识体系的要求。第三,相比其他形式来说,在线学习的费用有着大幅度的降低。另外,与面授课程等相比,其往往也不需要交通费用、住宿费用、场地费用等。因此,出版企业应充分利用在线学习这一继续教育形式,并将其作为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自身的人才队伍培养服务。
出版企业是继续教育的迫切需求者和重要组织者、规划者,在推动编辑人员继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编辑人员的教育并不是一次性教育,一旦编辑人员进入出版企业,出版企业应承担起编辑人员能力再开发的任务。所以,出版企业应建立起自身的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出版企业自身拥有的众多的出版人才和专家,其也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自身编辑人员的教育服务。
出版企业应加强编辑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转变编辑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不正确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继续教育学时并不是每年的硬性任务要求,而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其个人职务晋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让编辑人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出版企业需通过反复的宣传教育,让编辑人员端正学习态度,及时查缺补漏,针对个人的工作需要和不足,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能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成效,使继续教育成为编辑人员解决工作瓶颈、开拓工作视野的有效手段。
出版企业应利用其人才优势组织相关专家队伍订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继续教育大纲,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资历的人员设置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做好单位人员的划分,做到层次分明、体系健全。有能力的出版企业甚至可以结合一部分作者资源,编订符合现阶段出版业发展的编辑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等,以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课程,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在订立学习规划的过程中,出版企业应遵从继续教育的原则:从编辑人员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并结合编辑人员的工作部门、岗位、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继续教育是长期、严密且有规划、有步骤的系统化工程,出版企业应制订出相应人员的短期、中期、长期继续教育规划,并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工作需要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另外,在继续教育学习特别是长期学习中,出版企业应利用好在线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以便于编辑人员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课程,减少传统教育形式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更加有利于编辑人员有效利用时间,使得继续教育得以持续开展。
出版企业在建立完善继续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起针对继续教育成果的考核机制,即建立起一整套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出版企业应对继续教育成果分阶段、定期进行考核,在考核结果的同时,择优进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编辑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和警告,并可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薪酬体系挂钩,以进一步提高编辑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紧迫感,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形成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当然,考核的形式应当多样化,即主客观相结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环境。
企业内、行业内交流,特别是优秀编辑、优秀出版物等的案例式教学对编辑人员来说,有着较大的学习借鉴意义,将其转化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将极大地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编辑人员的实战经验,往往具有较大的成效。
出版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定期组织工作成绩较为突出的编辑分享工作经验等,同时,也可利用其在行业内的资源优势,与其他出版企业开展合作交流,邀请其他出版企业的编辑、专家到本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等。当然,出版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讲座的内容需针对出版企业特定的学习群体,进行特性化的定制,要将出版社对课程的需求与讲课人员的优势相结合。即出版企业应对课程内容进行把关,而不是请到了专家就了事,应将其合理地规划入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中。
在数字出版发展迅猛的时代,相比IT公司和新媒体公司来说,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转型却发展得较为迟缓,其最大的因素是缺乏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出版企业应该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员工数字化出版方面的技能,如计算机技术、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等,以应对产业发展的需要。
[作 者]满艺,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