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林 巩 峥
浅析大众传媒对河北农村的影响
——以河北省大林村为例
胡晓林 巩 峥
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河北省农村地区受此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民族志调查法为主要方法,运用传播学理论,以河北省南和县大(dai)林村为例,结合田野调查材料,论述大众传媒对河北农村的影响。
大众传媒;河北农村;影响
对农村社会的研究,很多都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从传播学的角度很少,关于大众传媒对农村地区社会的影响研究成果就更少了。农村的发展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其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大众传媒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深入了解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以及带来了哪些影响,才能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发展农村建设。
大林村隶属于河北省南和县,位于河北省的南部,是平原地区一个典型的村落。选择代林村为调查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林村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汉族村落。河北省位于黄河流域,土地肥沃,百姓多在平原地区生活。大林村位于河北省南部,太平山脉西侧,黄河以北,属于较富庶肥沃之地。目前大林村全村共有366户,1452人。全村共有四种姓氏,分别是胡、林、李、孙,其中尤以胡姓人口为最,林姓四五十户,李姓二三十户,孙姓一户,是典型的汉族聚居区。
(2)该村在响应国家号召与时俱进的同时,将传统文化也保留了下来。该村以种植业为主,第二产业缺失,第三产业匮乏,是北方平原地区的典型代表。
(3)大林村交通较发达,因此该村信息流通较快,大众传媒在该村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较大。从历史上的口耳相传,到文字印刷的泛滥,再到如今电子通讯的横空出世,大林村因为便利的交通不断地跟随世界的潮流。因此大众传媒在大林村的作用无法替代。
(4)作者自小在大林村长大,对该村的了解有二十几年,经验和见解都为对大林村展开详细的调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影的播放历史在大林村是值得关注的,在电视普及之前,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电影放映日时集体在街上看电影。
我们进村调查的第一人是一位叫胡占平的中年人,提起村子里的电影放映,他印象很深刻,多是小时候的记忆。他特别喜欢看电影,隔壁村子里若有放映的,哪怕时间很晚,道路不好走,他也要看完才回家的,为这没少挨家长打骂,但是只要能看上电影他还是很高兴的。
在调查中还发现,除了不定时会有人来村里放映电影外,村里过会(也称集会)的时候会有商人在街道专门占一片地方,用厚厚的布围着播放电影,只要给几毛钱就可以进去看了。
播放的电影有《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南征北战》《奇袭》等。但是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在家里就可以看电影,这种露天放映的电影就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经过调查后发现,该村订阅报纸杂志的人并不多,除了几户老师家庭外就只有村长家有长期订阅报纸的习惯。大林村村民订阅报纸杂志少的原因除了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外,经济水平较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份报纸订阅一年要一二百元,杂志的费用还要更高。并且他们普遍认为对于“成天在地里刨食”的他们来说,报纸、杂志的用处不大。而少数订阅报纸杂志的教师家庭也表示,因为电视、电脑的普及,大部分新闻在电视、网上都可以看到,并且比报纸还要齐全,所以有不再订阅报纸的打算。报纸、杂志等纸媒在大林村面临消失的危机。
收音机在大林村几乎已经看不到身影了,在家里大林村村民都不再听广播,唯一听广播的时候就是开车的时候,所以广播在汽车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除此之外,大林村还在使用广播的地方就是大林村村民便利服务站,即村委会。大林村安装着喇叭,村长等村干部在有事情通知的时候会利用广播大喇叭把消息发出去,这样整个村子的人都能听到消息并及时作出回应。因为广播在大林村的这个特殊功效,所以广播还会继续在大林村存在并发展下去。
电视在大林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的黑白小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现在的超大屏液晶电视,大林村每家每户都安有电视。电视接收信号器也在随着电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黑白电视时代是手摇天线,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被安排到屋顶去摇天线,边摇边问“好了吗,清晰了没有啊”,这种手摇天线接收信号不稳定且接收到的信号不多,只能接收到十几个地方台。彩色电视时代,在流行了一阵手摇天线后就开始安装“锅盖”接收电视信号,这比手摇天线接收的信号更稳定且接收到的台包括各大卫视,因为形状所以被称为“锅盖”。现在大林村也被“三网一体”覆盖,液晶电视可以使用网通连接上网络,使用更方便快捷。电视是大林村村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大众媒介,大林村都是通过电视获知新闻,了解国家动态各类消息,农闲的时候电视也成为其主要娱乐休闲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天村民都会收看天气预报,因为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在大林村的发展处于鼎盛时期,且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对村民收看的电视节目种类进行调查后发现,几乎每家电视都能收到15个台以上,除了中央和几个省的卫视台外,就是本省的几个频道,比如河北农业频道、河北经济频道、河北都市频道等。人们喜爱的节目大致可分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电视剧电影、音乐、农业、军事等,不同的节目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受众。孩子老人比较青睐电视剧、电影,青年除了电视剧电影外对音乐和军事也各有喜爱,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农业的受众多是年龄较长者。
关于村民收看节目的时间,除了孩子收看时间较长和天气影响不方便外出外,多为晚上6点半到10点。因为晚上6点半是河北新闻联播播出时间,而村民一般在晚上10点之前就休息了,若是冬天休息时间会更早。
大林村已经被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网络全部覆盖。据调查,大林村四分之一的家庭都安有电脑。村支书道出原因:“现在青年们结婚都会被女方要求必须有电脑。”经过调查发现,村民们使用电脑主要是娱乐看电视剧电影等,只有很小部分是看新闻搜索信息。虽然电脑在大林村的覆盖呈上升趋势,但是大林村村民对电脑的使用情况还比较单一,有待提高。
现在智能手机发展迅速,不仅能接打电话发短信还增加了很多功能,例如视频播放、照相和信息搜索等。经过调查发现,大林村已经工作的青年男女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有些甚至不止一部;而中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较少,老年人中几乎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的。使用智能手机的村民除了接打电话发短信外,最多的便是使用娱乐功能,只有极少数用智能手机了解新闻。另外,很多村民会订阅天气预报短信,毕竟一年的忙碌都与天气有关。
物质文化最易受到大众传媒影响发生变迁,这是因为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的外层,最先受到冲击。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生活方式等逐渐发生变化。
大林村村民常年靠种植为生,生产方式也与此相关。大众传媒对大林村生产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村民通过大众媒介掌握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并从大众媒介的信息中了解市场行情,做出更改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是否立即售卖的决定。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很重视从大众媒介中获得信息。他们表示,农作物种植除了精心打理外,也需要农药化肥的帮助,但是现在品种繁多且市场上存在很多假药,哪种效果好,如果靠尝试就会耽误收获。鉴于这种情况,大众传媒上的广告信息就成为他们鉴别的一种手段。因为他们认为,电视广告会告诉人们该产品是否通过质检,是有一定保障的,所以他们对电视广告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在选择时就会倾向于在电视广告中出现过的。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他们分外重视天气预报,因为天气跟农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为了及时了解天气信息,方便做出决定,他们几乎每天都准时收看天气预报,并且相互交流传播信息。为以防万一有事情耽误没能及时收看天气预报,他们还专门订阅天气短信。
大众传媒给大林村带来的变化不仅在生产方式上,也包括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既表现在居住环境,还表现在室内装饰上。电视、互联网的普及将更多都市信息传播到此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朝着都市化方向发展。
电视、互联网不断向大林村村民传递着都市生活舒适和方便之处,村民们对此表示强烈向往。向往之后就是模仿,以期达到同样舒适和方便。调查显示,有一半村民近几年都在盖新房或翻新旧房,并且在盖房的过程中融入了很多现代都市化元素,比如抽水马桶、太阳能加热器、地板、天花板、吊灯等。另外还有一些家庭不再盖平房,也向城市的高楼一样改成盖小楼,多为两层。另外,电视、互联网也给村民带来装饰观念的变化,房屋的装修风格上也逐渐向都市靠拢,很多时尚元素被加入其中,家具不仅讲究实用也开始讲究美观。
除此之外,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大林村的交通工具、运输工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多样。现在大林村几乎每家都有至少一辆电动车。电动车的选择很多也都是根据电视广告的介绍,主要是小鸟、小刀、艾玛等电视上经常播出的牌子,并且一些家庭也配备了汽车,出行更加方便。在运输工具的选择上,也大多是参考电视广告。
大众传媒对大林村的影响还表现在饮食习惯、实物种类多元化,政治观念上更加民主、平等,参与欲望加强,教育观念更加开放、公平、公正,法制意识更加深化。另外,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大林村村民的消费观念和精神生活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张启忠.“露天电影”与农村的文化启蒙——十七年农村电影放映网的历史分析[J].艺术评论,2010(8):49-54.
[2]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42-48.
[3]吴定勇,王珏,石明昌.侗族地区大众传播及接受现状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5):126-131.
[作 者]胡晓林、巩峥,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