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彭 磊,范方方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协同创新项目中校企合作利益均衡影响因素研究
*
李 林,彭 磊,范方方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在对校企合作利益均衡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双方合作的利益均衡模型,分析高校谈判能力、研究人员保留费用、风险概率、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创新成本占比及企业期望收益等因素的变化对利益均衡模型的影响。研究表明校企之间的合作具有双重交易外部性,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利益均衡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期望收益的影响最大,会导致校企利益均衡状态被打破。
协同创新项目;校企合作;利益均衡;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新模式,也是全球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新趋向。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创新发展理念首要是创新,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做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在市场需求和国家创新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协同创新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协同创新的形式以产、学、研为主,而校企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市场化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1],其作为知识转移、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关键环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快速进步[2]。高校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运营能力,高校的知识只有通过企业才能进行转化,企业技术的提高需要以高校为依托,因此经济的增长需要高校研究和企业活动的协同发展[3],两者只有有效结合才能推动协同创新体系的良好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每年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5%左右,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4]。科技成果的转化实际就是要实现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结合的关键就是高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而合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校企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校企协同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协同创新的动因、机理、模式与效应等方面[5]。关于校企合作利益均衡的研究很少,尝试用数学模型的形式分析校企合作之间利益均衡影响因素的论文更少。具体哪些影响因素对校企合作的利益均衡状态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及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补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拟在考虑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两者合作的利益均衡模型,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校企合作持续时间和效率的影响,以期丰富此类问题的研究,为高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利益均衡问题提供参考,为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一)校企合作动力因素
校企合作作为科研成果和市场结合的最佳方式、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经,其合作的具体动力有哪些,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研究。例如,刘佳认为校企合作的动力主要有校企双方自身发展的需要、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的需要、应对市场变动的需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等四个方面[6]。周正则把其分为内部动力(利益驱动力、战略协同引导力)及外部动力(需求拉动力、市场竞争压力、技术推动力、政府支持力)两大类[7]。Veugelers等认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动机为合作双方资源上的“异质性”、节省合作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及知识技术的独占等三方面[8]。此外,在定性访谈的基础上,S.N.Ankrah等从合作利益的角度出发,将校企合作动机分为经济方面的利益、社会方面的利益及组织方面的利益等三个部分[9]。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刘芹等得出校企合作动力有效率因素、激励机制和竞争因素等三个主要方面[10]。以上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利益驱动、资源互补、竞争需求、政府激励等几个方面,本研究在构建利益均衡模型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二)校企合作障碍因素
在市场环境下,协调创新项目的持续过程意味着校企之间的利益维持在均衡状态,或者是均衡状态有所改变但未被打破。但是随着影响因素变化的加剧,很多情况下这种利益均衡会被打破,导致协同创新项目的暂停或失败。具体哪些因素阻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Muscio等指出校企之间的激励偏差、学术过程缺乏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学术目标和技术商业化之间的冲突、学术研究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等是阻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11]。Bergmanze则强调校企合作过程的冲突因素,指出企业的商业化目标和高校的专利化目标、职称评定、晋升目标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校企之间知识的流动[12]。另外,Calcagnini等认为高校的制度也是影响知识技术溢出及商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3]。徐静等认为阻碍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技术供需偏差、政策定位模糊、法律发展不健全、投融资体系缺乏等几个方面的因素[14]。通过对上述文献总结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障碍因素可以分为创新政策、利益冲突、交易成本、目标冲突等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两个方面,但是,校企合作处于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其利益均衡不仅受到双方合作动力因素和障碍影响因素的限制,同时还受到市场中校企数量、企业市场占有率、市场风险等一些因素的影响[15]。在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均衡模型的过程中要从合作市场和合作双方两个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尽量全面地考虑到影响校企合作利益均衡的所有因素。
校企之间的合作有多种形式,但是最终的目的均为双方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满足自身需求的期望效益。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需要和企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形成了知识资源的供需市场,双方之间的合作为非竞争关系,但有效合作的前提是合作双方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利益均衡状态。想要校企之间的合作长期处于利益均衡状态,重点是要理清校企合作利益均衡影响因素与其均衡状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拟考虑创新政策、谈判能力、研究人员保留费用、风险概率、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创新成本、校企数量及企业市场占有率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均衡模型,探索这些因素对校企合作利益均衡状态的影响。
假设在一定区域内,某一时刻t,企业中空置创新项目数量和高校中未合作研究人员的数量分别为m和n,两者找到合作对象意味着项目的开始,没有合作协同创新项目的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存。一个企业的协同创新项目合作概率随着这个区域内项目数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和高校研究人员的数量呈正向增长关系。随着政府创新政策P0的完善,协同创新项目合作的概率也会增加,根据以上情况,企业和高校找到合作者的概率ρe和ρu的表达式为: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如果企业的合作概率ρe提高时,在P0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m的减少或者n的增大,然而高校的合作概率ρu则会减小,两者存在双重交易外部性。但是当P0增大时,ρe和ρu会同时增大,由此看来创新政策对校企合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ξr为由于市场企业数量或者企业技术转化能力的变化导致市场占有率变化的浮动值,均衡状态时ξr=0,即
企业的成本c由资源成本c1和创新成本c2两个部分组成,资源成本为创新过程中创新资源的投入量,与资源价格a、资源数量X相关,资源价格或资源数量的增加都会使资源成本提高,则资源成本与资源价格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创新成本主要是创新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与高校科研效率密切相关,科研效率由科研人员的努力成本b及其数量Y决定,随着科研效率的提高,创新成本会急剧增加,故设创新成本和高校科研效率为二次函数关系:
根据上式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进行合作创新的主要动力是期望收益π,设G为合作成功企业的潜在收益,H为没有合作时企业的潜在收益,在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耗费的资源费用为λπ,合作成功时其包含在资源成本中。此外,企业的期望收益π受到市场占有率r的影响,随着项目的进行,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项目会遇到没有满足双方的合作需求及市场环境变化等一系列风险,风险发生的概率为θ,可以得到在两种情况下企业的收益函数如下:
在以上两种状态下,达到均衡的状态时,则意味着收益、损失的变动值均为零,即ζG=ζH=0。如果企业项目没有合作时的潜在收益H>0,则企业会持续提供项目直至其边际收益为0,均衡状态时H=0,由此可得:
值得注意的是,均衡状态下,合作的期望收益要弥补因合作带来的费用及风险造成的损失。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c=π,收益无法弥补由于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就不会高,所以,合作项目应存在盈余。
设A与B分别代表合作高校研究人员和非合作高校研究人员的收益,高校在协同创新项目中获得的收益为企业的创新成本投入,σ为高校的研究人员的保留补助,可得到:
在均衡状态下,高校的收益变动值均为0,即ζA=ζB=0,根据上式得出:
项目的总收益为高校与企业的收益和,收益的分配是校企双方通过协商决定,分配比例受合作双方谈判能力的影响,若φ为高校谈判能力,可以通过纳什谈判(Nash bargaining)解决高校和企业的协商问题,在此情况下,纳什谈判解满足下式:
由于H=0,则
得出:
由公式(12)(21)得出合作费用函数:
通过上述公式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到校企合作利益均衡模型,用Y1、Y2分别为合作条件函数、合作费用函数:
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合作才能达到利益均衡,根据以上函数可以得出利益均衡状态下,c和x值的大小,如图1所示。
图1 利益均衡函数图
在实际协同创新项目中,当一些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怎样利用构建的模型分析因素的变化对利益均衡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补救,在此借助做图的形式对高校谈判能力、研究人员保留费用、风险概率、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创新成本占比及企业期望收益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利益均衡模型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为高校、企业和政府等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1)当谈判能力φ或者保留费用σ提高时,费用函数Y2上移,费用c增加,x值减少(如图2所示)。这意味着企业进行创新合作成本会有所增加,愿意提供创新项目的企业就会减少,相反的是此时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高校研究人员数量会有所增加。这时政府可以出台积极创新政策,促使企业提供的创新项目数量增加,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谈判能力或减少成本来抑制Y2的上移,以提高协同创新项目合作的成功率。
(2)当风险出现的概率θ或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q提高时,合作条件Y1曲线下移,c减少,x值减小(如图3所示)。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概率大时,则其进行创新合作的概率会减小,提供创新项目的数量也会变少,导致研究人员被解雇的概率提高,未合作研究人员的数量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校企合作双方应密切合作,政府出台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减小风险对利益均衡状态的影响。单个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提高,使得其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产生挤出效应,其他企业就会退出市场,对整个协同创新市场的发展不利,政府此时应该进行宏观把控,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
图2 谈判能力或者保留费用变化函数图
图3 风险概率或技术转化能力变化函数图
(3)当创新成本占比w提高时,Y2曲线下移,使得c减少,x值增加(如图4所示)。创新成本比例增加则意味着高校在合作中的收益值增加,研究人员参与创新合作的兴趣提高,创新项目的数量就会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高校之间也许会形成恶性竞争,因此,政府应该做好对协同创新项目的积极引导,此外,企业也应该合理规划成本,创新成本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因资源成本和创新成本比例失衡引起项目的成功率低。
(4)当企业期望收益π减少时,Y1和Y2曲线同时下移,利益均衡状态被打破,费用c减少,x减少(如图5所示)。这种情况使得协同创新的合作不能满足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会阻碍创新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政策的完善,可以使合作概率提高,促进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所以,政府应当出台完善的创新政策积极引导。另外,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期望收益变化的高度警惕,期望收益变动时,合作双方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弥补,防止因期望收益的变化引起项目的失败。
图4 创新成本占比变化函数图
图5 企业期望收益变化函数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谈判能力φ、保留费用σ、风险概率θ、企业的技术转化能力q、创新成本占比w及收益π的变化均对校企合作的利益均衡产生影响,但是影响较大的是期望收益,它的变化使得原有利益均衡被打破,由此也可以看出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对于高校及企业这两个重要的创新主体来说,追求自身利益是进行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只有合作的利益保持均衡状态才能保障协同创新项目的顺利完成,因此,企业、高校及政府等创新主体要关注利益均衡影响因素的变化,一旦变化幅度超出可控范围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多种,也十分复杂,对我国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有着直接影响,而用构建数学模型形式探讨校企合作利益均衡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校谈判能力、研究人员保留费用、企业期望收益、风险概率、企业技术转化能力、创新成本占比等一些因素对项目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校企合作中存在双重交易外部性,如果企业合作概率提高,则会导致未合作高校的合作概率降低;2)高校谈判能力、研究人员保留费用、风险概率、企业技术转化能力、创新成本占比等因素的变化对校企合作函数或费用函数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期望收益的变化会导致校企合作利益均衡状态被打破,企业有可能会终止项目或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协同创新项目中校企合作的利益均衡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不容忽视,合作双方和政府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应对。结合对模型的分析比较,本研究给出如下建议:1)政府创新政策是影响校企合作概率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当出台完善的创新政策,如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产权保护等,以保证校企协同创新项目的稳定运行;2)政府和合作双方对项目合作过程中一些因素的变化保持警惕性,根据利益均衡模型分析这一因素的变化将会对哪些均衡关系产生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救;3)企业期望收益对利益均衡的影响最大,不管是政府还是校企合作双方都应当对企业期望收益的变化保持高度警惕,确保期望收益的变化在可控范围内。
[1] Leyden D.P.,Link A.N.Collective entrepreneurship: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esearch Triangle Park[D].Creating competitivenes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olicies for growth,2013,176-185.MA:Northampton.
[2] Link,A.N.,Welsh,D.H.B.From laboratory to market:On the propensity of young inventors to form a new busines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40(1):1-7.
[3] Michelacci,C.Low returns to R&D due to the lack of entrepreneurial skills[J].Economic Journal,2003,113(484):207-225.
[4]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5] 李林,刘志华,王雨婧.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J].系统管理学报,2015(4):563-568.
[6] 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87-90.
[7] 周正,尹玲娜,蔡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3(7):52-56.
[8] Veugelers R,Cassiman B..R&D Cooperation Between Firms and Universities: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elgian 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5(56):355-379.
[9] S.N.Ankrah,T.F.Burgess n,P.Grimshaw,N.E.Shaw.Asking both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actors about their engagement in knowledge transfer:What single-group studies of motives omit[J].Technovation,2013(33):50-65.
[10]刘芹,吕郑超,何彬斌.效率、激励和竞争: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3(9):48-55.
[11]MuscioA.,Vallanti,G.Perceived obstacles to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Results from a qualitative survey of Italian academic departments[J].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14,21(5):410-429.
[12]Bergman E.Knowledge links between european universitiesand firms:A review[J].Regional Science,2010,89(2):311-333.
[13]Calcagnini G,Favaretto I,Giombini G,Perugini F,Rombaldoni R.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location of innovative startups[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5,3(05):1-24.
[14]徐静,冯锋,张雷勇,杜宇能.我国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7):74-80.
[15]李林,贾佳仪,杨葵.基于合作博弈的协同创新项目的风险分担[J].社会科学家,2015(3):64-68.
Factors of Benefit Equilibriu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s
LI Lin,PENG Lei,FAN Fang-fa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we construc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benefit equilibrium,and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when these factors,such as the ability of universities to negotiate,the researcher reservation costs,changes in risk probability,corporate technology transfer,innovation cost accounting and the expected business benefit change.The results show tha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dual external transactions,a change of influence factors has varying degrees in affecting benefit equilibrium,especially the expected business benefit thus,the benefit equilibrium of school will be brok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balance of interests;influence factors
F270
A
1008—1763(2017)02—0076—06
2016-05-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76)
李 林(1963—),男,广西荔浦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