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绍骏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一股热潮。在这个建设大潮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建设主体,对特色小镇建设有着不同的定位、解读,进而又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实践。这当中,以食品产业为特色主业的特色小镇在总量中占比很小,形成品牌效应、具有可复制创新模式的经典案例也并不多。然而,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又是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最重要的牵引型产业,加之其它多种社会关联性的存在,使得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案例,有深入研究、深度思考的必要。这不仅对于发展县域经济有利、对发展农业食品产业有益,对特色小镇建设热潮的冷静思考也有帮助。为此,本文以广西合浦建设“合浦月饼小镇”为背景,就“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实践,提出几点初步思考。
“合浦月饼小镇”项目,是2016年新一届合浦县委换届伊始,结合合浦发展实际和明确判断,率先提出并积极推进的。建设特色小缜的背景有多重原因,包括国家政策导向、县域发展实际、本地资源禀赋、新城镇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基础、地域环境优势等。而合浦月饼小镇的立项,与这些因素都密切相关。为了聚焦重点,我们仅就其中政策导向这一个重要背景因素进行研读思考。
首先是浙江特色小镇成功实践的推广复制。特色小镇是浙江省于2015年前开始的创新实践,并于2015年4月在浙江省《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系统化明确提出了相关概念与指导意见。浙江经验的最主要特点:一是各个小镇围绕单一产业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着力培育行业冠军。二是特色小镇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与建制镇和产业园无关)。三是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由发改委主导,而不是住建等其它部门。四是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立足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了盘活存量用地。五是浙江特色小镇选址相对灵活,城郊、城外、甚至城内都有涉足,重点在产业禀赋,而非地域特征。总之,浙江特色小镇的核心特征,不在于“特色”,而是一个产业为主导和内涵的“特色产业”。浙江经验由于成功实践,被包括广西在内的各地普遍复制推广。但是,由于一些全国性的政策导向与浙江经验并非完全一致,各地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实践往往与浙江经验有所差别。
其次是三部委倡导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以“建村[2016]147号”文件形式,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是迄今为止国家层面有关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影响力最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强的一个政策导向。目前各地开展的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工作,基本上都是参照这个文件精神推进工作。三部委的这个文件中,在一些重大概念上与浙江经验有所区别。一是具有鲜明的行政区划属性。文件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二是空间大功能多。建制镇的空间规模显然大于“非区非镇”的浙江特色小缜的小型化规模。而且建制镇要有齐备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与浙江特色小镇只重营造产业生态、不办小型社会的特征并不相同。三是出发点和目的与浙江经验有所不同。三部委培育特色小镇的重点在于探索当代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而不是浙江经验的以打造特色产业生态为核心。
此外,国家发改委2016年10月下发了“发改规化[2016]2125号《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开篇第一句话,就提出了明确的定位概念:“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文件进而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的这个文件,兼顾了浙江特色小镇模式特点与三部委培育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比较明确的区分了“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重要区别。
研读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与经验典范,不是为了品评其中的异同,而是为了更深入了解以浙江经验为兰本的“特色小镇”的真正内涵,使合浦月饼特色小镇建设在遵循政策指导之下减少盲目性,进而立足本地实际,更准确的把握特色产业小镇的核心内涵,发挥出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也于2017年出台(桂政办发[2017]94号)文件,提出“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城市中心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广西特色小镇的培育应突出产业发展能力,主要以建制镇(乡)、产业园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特色旅游集聚区等为载体进行培育。培育特色小镇,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完善延伸,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广西合浦月饼小镇建设实际,对照自治区这个实施意见,我们会发现,广西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是既充分吸收了浙江经验的内核,又兼顾了不同的国家部委指导精神,符合广西发展实际与合浦实际。而合浦月饼小镇建设,遵循自治区这个实施意见,可以体现出,目的明确、要求清晰、程序路径清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此外,由于合浦月饼小镇是基于合浦工业园为主体基础上产生发展的现实情况,所以,研读自治区(桂政办发[2017]92号)“关于加快提升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也十分重要。这个广西有关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文件中,系统详细的提出了广西县域工业园区“以发展特色产业园区为主基调”的转型升级、壮大发展的思路、路径、举措与保障。
认真研读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特色小镇的政策文件,不仅会打开思路、提高认识,而且可以对号入座、对照检查,最大限度用准、用好、用足当地政策优势。
合浦月饼月圆天下
月饼品类是食品行业中烘焙类产业的一个分支。全国食品产业状况、烘焙产业状况、月饼品类状况,以及纵向产业链、横向产业链及产业生态状况,都是合浦月饼小镇的产业大背景。而关于食品产业的产业数据分析、行业趋势分折及政策导向研读,都必要且重要。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产业[2017]19号)“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于“十三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月饼是一种特殊食品,承载着丰富内涵与宽广外延。做为一个极具特色的节令食品,月饼产业的产业生态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食品产业生态,而是涉及历史、文化、政治、地域、情感等多维因素。正因如此,月饼产业和餐饮行业一样,存在以地域特色命名的不同“派式”,是粽子、圆宵等其它节令食品和众多日常食品所不同的。所以,月饼产业发展背景较之于其它食品产业更为复杂,也更为丰富、更具魅力。后面我们会结合月饼小镇建设再深入探讨。
合浦选择建设“月饼特色小镇”,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合浦产业实际和比较优势。包括:合浦大月饼产业基础、合浦历史文化底蕴、合浦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合浦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建设区域品牌用好地理标志等等。2016年7月,在中共合浦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未来五年合浦发展的“五大优势”和面临的“四大瓶颈”,并提出了以“工业强县”为首的“四大战略”。其中重点明确了构建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等产业发展问题。并强调指出:“特别是要加快建设月饼小镇,推动月饼企业集聚发展,把合浦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月饼之乡,唱响合浦月饼,月圆天下”。合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月饼小镇建设工作,不仅是倾力推动、尽心支持,而且在遵循产业规律、打造产业生态等知识结构有关的重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县委书记王方红,不仅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学历、还有在广西不同岗位的多年工作实践,通晓产业经济理论、熟悉产业发展实践。小镇建设的工作团队知识结构与人员配备也十分理想,从而使这个项目,能够坚持用产业经济思维审视月饼小镇产业生态培育,并遵循市场经济和产业经济规律顺势而为。这些宝贵的“专业化”智力资源优势,不仅有助于大大提升“顶层设计”的质量,而且对于落地实践也有着很大的支撑作用。有关合浦县的多方面情况,将在后面讨论研究。
总之,合浦月饼小镇建设,是在国家、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及全国食品工业与烘焙产业等综合性大背景下立项推进的。了解这些背景情况,可以更全面理解合铺月饼小镇的发展逻辑,有助于加深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解与思考。
研究思考合浦月饼小镇发展有多个角度。本文的思维框架是以几个主要问题为导向,在对“为何?是何?如何?何种结果?”这几个问题的解读分析中寻找答案。
首先要聚焦在合浦自身发展这个角度来看。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大致包括:深厚的大月饼产业基础与大月饼产业文化、浓重的历史文明遗存与传承、优质的产业原料资源与配套、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产业服务、历久弥新的合浦大月饼原产地品牌与口碑等。
深厚的月饼产业基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月饼产业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合浦就商贾云集,出现了糕饼加工手工业。北宋时期,苏东坡在合浦中秋之夜品尝合浦“茶饼”时,留有著名诗句。近现代民国以来,合浦大月饼出现并形成一个传统产业。而当代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合浦大月饼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并成为国内大月饼生产最大的产业集聚地与主产地。二是月饼产业规模庞大。合浦大月饼生产企业有数百家。2017年规模较大、纳入统计获证企业的大月饼产量在6000吨以上,产值大于5个亿,生产高峰期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由于合浦大月饼的特殊手工加工工艺,还有大量小型生产单位未纳入统计。所以合浦大月饼的实际总产量与产值要远远大于这个数据(本数据参见广西日报2017年9月27日“探访合浦县月饼小镇”一文)。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面包糕饼专业委员会对全国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月饼销售的统计数据看,2017年月饼全国销量为200亿元左右,其中,主要由两广地区生产的大月饼在总销售额中占比不超过4%,既约为8亿元左右。这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合浦大月饼在全国大月饼产销量中占比达60%以上。而若再扣除广东地区大月饼产量的部分后,合浦大月饼在广西大月饼产销中占比则会高达80%以上。三是月饼产业配套齐备。合浦大月饼产业配套程度高、质量好。馅料方面的肉、糖、仔仁等主料基本选用本地原料或在本地深加工。辅料方面,油脂选用本地花生精榨专用油与本地特色海鸭蛋黄。其它包装、物流等配套服务均成熟齐全。大月饼产业文化包括:合浦大月饼手工制作工艺促成的工匠精神; 历史传承的大月饼馅料纯正选材精良;同业遵循的价格公道货真价实;避免恶性竞争的行业自律等同业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与维护地域品牌的业界共识等。
浓重的历史文明遗存与传承。“合浦”一词意为“江诃汇集之处”。合浦又被史称为南珠古郡,自古就是人文繁盛之地。两千多年前的合浦已成为郡治所在。西汉时设县治,东汉至宋代设郡治,宋到清未均为州、路、府的治所。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都是专区行署所在地。特别是建县两千多年来,县名从未改变。而自从汉武帝开辟以合浦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合浦就成为我国最早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而改革开放以后,更是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是北部湾经济区构建和“一轴两翼”战略的重要节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成为合浦大月饼的成长沃土。宋朝苏东坡在合浦留下的《留别廉州张左藏》诗句就记载了品尝合浦月饼的感受。“编萑以苴猪,谨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更多史料证明了合浦月饼至少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而清《合浦县志》文字记载,清道光年间,合浦传承有制作大月饼的习俗,并在华南地区独树一帜。而当代合浦大月饼则在传承“古法古蕴”的前提下,实现了产业化发展。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核心资源,也是当代合浦大月饼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
优质的产业原料资源与配套。好的食物通常来源于好的食材与独特的资源要素。合浦大月饼的核心优势之一,正是其独特的原材料特色及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这些要素资源的质量可控与可持续性。合浦大月饼独特的感官口味与优良的理化品质与合浦地域特性有诸多关联。包括:一是与地理气候有关。合浦处于北部湾东北岸的沿海平原地区。日照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润。其北部山区南部海洋的地形地貌及十分完好的绿色植被,都使得花生、橄榄仁等经济作物十分适合生长,而本地的原种农家土猪、海鸭蛋等养殖品种也有独特优势。二是与土壤水质有关。合浦土壤属中层砂贡岩赤红壤,大多是南流江冲积平原和北部湾古浅海沉积物堆积而形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氨、钾、磷和pH值等理化指标十分优越,为优质经济作物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提供了宝贵的生态条件。合浦优良的水质和充沛的水资源,也为农作物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合浦大月饼馅料生产所需的20多种大宗食材原料的大多数,均来自于本地的农业生产。由此提供了长期可持续供给、质量可控的原料保障。
合浦大月饼原产地品牌与口碑。合浦大月饼生产工艺独特,不同于其它派系的月饼生产早已采用大工业化生产模式。合浦大月饼至今在炒叉烧、糖浆熬制、制作葱花调味油、包馅、刷蛋液等关键环节上仍坚持采用古法手工方式,以便更精准控制一些细微工艺诀窍。在这种大量保留着传统工艺的现象背后,是“工匠精神”和“传统理念”的价值追求的体现。也正因如此,合浦大月饼独树一帜,以“好吃”为人称道、以“货真价实”赢得口碑。在这些社会普遍性评价之外,结合国家月饼标准(GB/T19855一2015)及“合浦地方大月饼标准”进行量化分析,我们可知合浦大月饼在感观、理化指标、工艺特色等方面普遍高于国标、行标。例如色泽上金黄油润,由于是手工先后刷三遍蛋液、再回炉烤制三遍,所以色泽鲜亮富有质感。在形状上平整饱满,无裂口或漏馅,这也与纯手工打造的技艺有关。饼皮厚薄一致,无僵皮硬皮。内质上馅料不同成分分布均匀,既新鲜又紧实。这是因为合浦大月饼传统工艺对馅料是现配现烤,馅料制作后及时使用。而在口感味觉上自然更胜一筹。在月饼国标中干燥失重比、蛋白质含量、脂肪、总糖等指标上,普遍优于其它对比样本。而特别是在馅料净含量占比指标上,远高于标准规定和其它对比样本。所以,合浦大月饼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2017年7月己被国家质检总局受理,这是实至名归的。而合浦大月饼这种十分过硬的产品质量与消费者美好的消费体验,正是合浦大月饼区域品牌数百年兴盛不衰的核心密诀,也是合浦月饼小镇的比较优势之一。
二是传统园区升级。合浦工业园是合浦“工业强县”战略的主要载体,也是合浦月饼小镇的诞生母体。合浦工业园是成立于1992年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面积从原规化面积6.12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近20平方公里。食品相关产业是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16年工业总产值约135亿元。
产业园区做为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挈和集聚载体,经历了几次迭代过程。第一代工业园是1979年蛇口工业区和1984年大连经开区成立为代表的早期劳动密集型、“三来一补”加工产业集聚的老产业园区,“无主导产业”是典型特征。第二代工业园是各地普遍存在的、有一定规化水平和产业有所分类集聚的、以标准化厂房为标配的升级版工业园。这类工业园虽然有了产业集聚,但产业链并不完备,产业生态尚未形成。“有集聚短链条”是其主要特征。包括合浦工业园在内的大多数工业园区基本处于这个层面的发展阶段。由此,以解决产业链配套问题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基于产业经济规律而科学发展,成为这个产业园区升级版的重要特征。这个基于二代工业园的升级版,虽然己经体现了产业经济的进步,但是由于互联网新经济的快速演进、城市化进程的新战略调整、国家发展理念的更新等诸多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内生性因素,其仅仅体现在产业自身完善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产业需求变化,这个迭代过程,有可能只是短暂的过渡型态,因为,以“特色产业小镇”为代表的第四个迭代进程已经出现。所谓的新一代产业园区,不仅停留在产业链层面,而更聚焦在“产业生态”培育上,通过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跨界融合式的系统化服务,进而激发产业内生力,使园区产业形成可持续的高效发展。合浦工业园转型升级在所必然。而在普遍性上从二代向三代升级是可行之路。但是,通过月饼小镇建设,实现跨越式迭代发展,同样具备可操作性。建设合浦月饼小镇,是合浦工业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战略性选项。月饼小镇建设成功,将会带动“水产小镇”“包装小镇”“果品小镇”等更多的合浦工业园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迭代升级。
三是农业食品融合。合浦是农业大县,也是特色经济作物、种养殖业、水产捕捞与养殖、热带果蔬等丰富的农、林、牧、渔资源大县。发展合浦经济,“工业强县”己成为合浦四大发展战略之首。其次为“旅游旺县”“农业稳县”和“民生惠县”。我们认真分析后会有两点发现,一是食品加工制造业事关这四大战略。在“旅游旺县”方面,有旅游特色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工业旅游观光及消费、旅游文化派生与窗口建设(包括月饼文化、小镇客厅)等等。在“农业稳县”方面,有食品企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带动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订单农业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及推动农地流转增值、农民增收等等。合浦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业、痛点在农民。通过做强食品工业,实现对农业产业化的拉动提升,走合浦特色的“农业食品”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农业稳县”的重要路径。而“民生惠县”方面,食品产业在质量安全、创造就业、财政税收、反哺三农、满足消费等方面,同样有所作为。二是“月饼小镇”是最佳载体与创新实践。月饼小镇虽然是“月饼产业”的专业化平台,但由于其跨界特征和产业经济场强,使得小镇小体量、大承裁,在支持合浦社会经济发展四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独特作用。而促进合浦“农业食品”融合发展,是合浦月饼小镇的亮点之一。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广西在国家经济带的四大版块中,被列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在传统的经济评价体系中,经济相对欠发达,但是,在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后发优势明显。合浦产业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之一,正是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模式束缚,用创新发展引领,走出“立足合浦实际,具有合浦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新时代县域产业经济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初,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东莞)模式和晋江模式,曾经做为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引领了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之路。在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经济深刻变革着传统经济的当下,合浦食品产业发展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创新是实现这种可能的唯一武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微经济等新型经济实践,己经打破了传统经济的理论范式与实践经验,这些新理念与新实践,已经或正在接受了实践检测。合浦月饼小镇本具有一些“无中生有”特征,不是建制乡镇、没有原有的载体空间,是在一张白纸上做画、广西乃至全国没有一个以月饼为主导产业或类似的产业集聚型态、没有可以照搬复制的模板等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不利因素,在创新发展的框架下,变不利为有利,有利于轻装上阵,先行先试。合浦食品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全面创新。合浦月饼小镇是这个创新工程中的重点突破。
五是区域品牌建设。合浦大月饼是广西人心中重要的“中秋符号”。合浦大月饼的产业发展,是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华人圈一个知名的“中秋符号”。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十分骨感。合浦大月饼在全国月饼产业中的影响力与位置,在最近版国家月饼标准(GB/T 19855—2015)中,可以看出端倪。在这个标准产品分类的“按地方派式特色分类”中,广式月饼(9大类及果蔬类中含3小类)、京式月饼(4类)、苏式月饼(1类)、潮式月饼(3类)、滇式月饼(两类)、晋式月饼(4类)、琼式月饼(未细分类)、台式月饼(未细分类)、哈式月饼(未细分类)、其它类月饼(“在各派式月饼及其他地区中,或以其它月饼加工工艺制成的风味独特的月饼。”)。这些国家月饼标准的内容,实际上勾画出了目前的“月饼产业版图”。广西合浦大月饼周边,除了血脉相近的广式月饼之外,还有海南的琼式、云南的滇式、广东的潮式围在周边。而更远一些的哈尔滨、山西等月饼的榜上有名,也值得合浦月饼产业深思。虽然我们不能简单的去比对这些列入国际的“派式”,但合浦的月饼生产历史与工艺特色,及独特的消费体验和品质特征等因素,是有可能、也更有必要努力争取上榜国家标准。强化合浦大月饼的区域品牌形象,是发展合浦月饼产业的重要支撑。争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仅是重要的一步,争取上榜国家月饼标准、尽快完成相关广西地方标准、启动制定合浦大月饼团体标准等“定规则”、“设门槛”的产业促进与保护工作,都有望借助月饼小镇平台,得以推进、争取实现。
六是一带一路对接。中共合浦县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合作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重点改革攻坚,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促进开放、推动发展。”并在第一条强调指出:“一要加强区域开放合作。深度挖掘合浦优势,通过区域开放合作,加强在投资、贸易、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多领域的合作。推动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努力构筑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合浦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合作,而对外经贸合作又离不开良好的合作承载平台。传统的产业园区一直是地方经济对外开放寻求合作的承载主体。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形式的对外开放合作遇到了诸多挑战。传统招商引资工作越来越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从理念到模式,从路径到方法。正如合浦县委所指出的,“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合浦月饼小镇,正是合浦县对外开放的创新窗口,招商引资、引智、引产业要素资源的平台载体。月饼小镇既是平台型经济载体,又是共享型经济舞台,还是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同时,还有可能成为全国烘焙产业一带一路、面向东盟、走出去战略的桥头堡。所以,合浦月饼小镇兼有合浦县域经济对外开放合作与全国烘焙行业内外交流合作的两方面开放型经济功能。
以上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合浦月饼小镇立项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试图回答建设月饼小镇“为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