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辉
摘 要:基于学校主体、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的“三维联动”教育机制背景下,“大语文”教学变得更有空间、更有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抓实校园语文教学”、“让语文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近语文”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让语文走向社会”这三方面,尝试论述“通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大语文教学”。
关键词:改革课堂;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三维联动;大语文教学
“三维联动”是学校主体、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的教育联动机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居于主导地位,“三维联动”教育机制是一个良好的组织体系。作为一个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维联动”的教育机制作用下,树立 “大语文”教学理念,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一、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三维联动”机制强调:学校教育是主体。而语文教学的核心则在课堂上的語文训练。语文训练不是仅就所教读的课文本身来设计,而是既要瞻前顾后,考虑单元间的纵向联系,又要左顾右盼,考虑这个单元的课文教读同其他各部分的横向联系,要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做统一安排,使各方面相互配合,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大语文教学”总体优势。
把每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组织成训练过程,根据单元的总教学要求,对应感知、应理解、应掌握的内容,分别进行相应的训练。笔者在进行每一篇课文教学时,一般按照“预习见疑”——“质询研讨”——“巩固深化”的步骤进行,但这只是一般步骤,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格式,实际情形是灵活多变的,有时可能把某一阶段压缩得很短,而另外某一阶段可能延展得较长;有时可能把某两个相邻阶段融合为一等等。这就要求教者根据教学的需要相机处理了。
二、让家庭走近语文
仅凭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家校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开发“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诱人向上的知识氛围和语文教育的天地,向家长倡导每个家庭建立学习型家庭。如果学生在家中有书房、有书桌椅、有书柜、有图书、有健康向上的室内布置,对孩子来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建议家长挤时间多和孩子一起阅读书报、给予必要的指点。其次,开设公开课的观摩,请家长走进课堂。面向家长开设公开课的观摩,家长通过亲身体验,观摩教学过程,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使他们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再者,让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分享成功的快乐。例如,质量检测时,可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监考活动;举行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引入家长的评价。只要教师多做些家长的工作,活动前考虑周到些,尽量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客观、全面评价学生为出发点,就一定能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语文教学跟家庭相结合乃至熔铸到一起,能为语文教育开辟一块新天地,教师乐教,学生也乐学。
三、让语文走向社会
在“三维联动”机制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要素中,“社会”的学习是最为广阔的。语文大师吕淑湘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课内知识的占30%,课外知识的则占70%。拓展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让语文走向社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是向社会学习语文。为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融合沟通,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商场,来训练语文的各种能力。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 XX 电动车,骑乐无穷”,“ XX 蚊香,默默无蚊”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四、结语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不但可以提高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的效率,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社会也是学习资源的直接投入者,他们的知识、经验、资源等对优质“大语文”教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语文”教学贵在“于无法之中取法”。如果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事事越俎代庖,善于从社会中挖掘丰富的学习资源,家长们又能通力合作。施行“大语文教学”,不仅不会加重语文教师的负担,反而能让老师和学生都变得轻松。
参考文献:
[1]朱小蔓.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2]赵维娜.浅谈如何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德育机制[M].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01期.
[3]周晓芸.家校合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