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娜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发展区域经济已经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为加快经济转型,我国正进行京津冀城市群的打造,同时也在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但就目前来看,京津冀区域在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情况和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打造首都经济圈的要求被明确提出。2014年2月,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后,针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由国家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目标也就此得到了确定。按照国家规划,京津冀地区需要在2020年形成协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还应加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推动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情况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在三个省内,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高,分别能够达到北京省的1.5倍和天津省的2.6倍,在全国占据了5%左右。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北京省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高,其次则为天津,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为河北。从三个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上来看,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最高,在2015年达到了29448.3亿元,最低则为北京省,仅能达到7990.9亿元,天津省为13065.86亿元,与河北仍然有一定差距。
2.区域经济合作情况分析
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情况来看,北京省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转移,其产业发展拥有充足人才资源、资金和技术资源等多种资源,可以进行高级产业结构的建设。同时,北京省产业结构层次结构较高,能够影响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除了北京省,河北省和天津省目前仍然无法达到这一发展水平。而在交通业的发展上,三个省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能够形成完善的三小时交通圈,拥有35条和国省干线连接的高速公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京津冀港口吞吐量已经达到7.5亿吨,占全国的16%。此外,从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三省互为客源地,联合推出了“京津冀一卡通”,达到了优化区域有旅游资源的目的,有效推动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
1.缺乏一体化市场意识
目前,京津冀三省在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遭受着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出现这一问题,与三省缺乏一体化市场意识有关,以至于各省均以地方利益为先,通过实施行业垄断和区域贸易保护进行市场分割。在采取区域发展封闭政策的情况下,各省产业结构逐渐趋同,出现了重复进行生产建设的问题,以至于大量资源遭到了浪费。就现阶段而言,京津冀地区的很多地方政府只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财政补贴,不愿意其他省协同配合,在发展战略制定上各成体系。从总体上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体系具有“全而小”的特点,缺乏足够高的专业化程度。面对这一问题,还要先摆脱思想意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才能完成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局势构建。
2.各区域合作理念不同
在区域合作上,三省拥有不同的合作理念。一直以来,北京都已自己为中心进行战略发展,将天津和河北当成是后方,以确保北京能够得到优先发展,所以在产业转移工作中,北京得以保留高端制造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也被迁移到附近。在这种合作下,河北成为了低端制造也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被迁移的主要区域,面对着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经济发展畸形。为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河北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拥有龙头大港,并推行了滨海新区等政策,所以自身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处于“独善其身”的状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三省在合作上仅限于召开合作论坛等会议,合作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尚未开展高层次的区域合作。
3.未实现统一统筹布局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京津冀三省拥有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在实际进行区域经济建设时,由于未能实现统一统筹布局,所以三省分工体系并不合理,运行机制也不健全。在市场管理中,三省政府各自为政,未能进行統一规划指导。进而导致区域难以实现顺利沟通协调,市场之间时常发生恶性竞争和贸易摩擦。目前,中央也并未进行三省城市群的统筹布局,以至于无法形成协调发展规律和整体效益规律,进而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1)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低
想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还要完成综合性网络化基础设施的构建。但就目前来看,京津冀三省仅仅初步实现了高铁、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设施的整合,交通网络的构建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相较于北京和天津市内,附近地区的铁路运力较低,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例如,京保和京唐之间的铁路交通就未能将附近城市紧密联系起来。在高速公路建设上,尽管三省内有35条高速公路和多条国道及省干线,却未能将城市交通瓶颈打通。目前,河北张家口与省会石家庄就难以进行沟通交流,因此也难以实现区域间的合作发展。此外,在机场和港口交通设施建设上,则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比如以高标准建成的石家庄机场就存在客流小和航班少的情况。
(2)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受我国特殊行政划分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三省仍然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以至于三省产业互补性较差,产业结构趋同。目前,各省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为进行协同效应的考虑,以至于未能实现特色产业的开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三省各有一套产业体系,各省市都在进行项目和资源的竞争,以至于无法在强势产业发展上集中资源。从整体上来看,北京尽管实现了高端产业的聚集,却未能发挥自身首都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天津和河北也未能发挥各自港口优势和地缘优势进行特色产业发展。因此,三省无法带动周边省市经济的发展,也无法形成产业互补。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
1.实现市场的一体化调节
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京津冀地区同样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先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目前,三省大多资源和要素都在流向北京。而随着北京生活成本的提升,一些人口和企业也会选择离京。但就目前来看,北京生产要素流入量仍然比流出量要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要加强对三省市场的调节干预,从而合理进行城市功能的疏散,并做好产业转移规划,进而使北京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和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得到逐步缓解。而在进行三省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应遵循市场内在规律进行合理配置。
2.结合区情探索合作路径
在推动三省合作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区情进行合作路径的探索,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各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补平衡性明显,各主体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北京位于区域产业链高端和上游,拥有较多的收益,使用的资源也最多,在人力资本和政策上又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河北需要接受其他两省转移的产业,这些产业多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以至于河北不得不依靠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北京和天津提供充足资源。因此在三省合作的过程中,还应对各方利益诉求进行关注,为河北提供必要的区域援助和利益补偿,从而实现三省的合作共赢。为此,还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和补偿机制的建设,并重点加强水资源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同时为河北提供政策扶持等优惠政策,进而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3.加强区域经济统筹布局
不同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区域的政治背景较为特殊,无法只凭借市场力量实现区域经济整合和协调。为此,还应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区域经济的统筹布局,从而使区域合作得到有效推进。首先,还应由国务院和发改委牵头进行三省协调发展会议的举办,并要求各行政长官参加。在会议上,可以进行区域法规划的共同编制,从而使区域一体化战略决策得到统筹协调。其次,需要结合影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进行跨省项目的合作,并从互利互惠的角度进行问题协调,从而使深层次问题得到解决。再者,可以进行行政区划的适当调整,从而使三省核心城市疏密不均的格局得到改变,并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合理分布。比如,可以尝试将张家口等地纳入北京行政范围,从而使北京科技教育能力得到更好的释放,并为北京提供水源保护途径。
4.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
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还要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加快三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使区域内空间距离得到有效缩短,从而使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得到提高。首先,还要围绕首都机场和天津机场进行航空客货运输系统的建设,以实现北京和天津两省的交通联动。同时,需加快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间的客运通道建设,依托京津唐高速公路进行快速货运通道的建设。其次,借助北京和天津的交通枢纽,应加快双中心网络式运输网的建设,并进行保定至张家口和保定至沧州的高速公路建设,同时加快京唐、津秦高铁的建设,从而使京津与河北的关键节点得到打通。最后,应该考虑到北京为全国交通枢纽的问题,应使天津和唐山等地分担北京交通压力。为此,还要加快天津海陆空一体化交通网络的建设,并联合东北和华北等地进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继而达到缓解北京交通压力的目标。
5.推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为形成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还应推进京津冀区域产业的融合发展。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还应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进行确认,然后对各城市和区域进行产业定位。通过加强对各省不同资源的利用,并发挥各省在交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则能使技术创新得到推进,进而将京津冀区域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三省中,北京作为国家创新中心,还应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所以应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天津则应注重内生增长,应进行电子信息、化工和汽车等先进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并加快离岸金融业务的开拓,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河北在进行产业发展时,则应进行丰富资源优势的发挥,并进行密集型重工业的发展,从而主动接受被转移的密集型产业,继而完成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京津冀区域在经济一体化發展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目前仍面临着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对策的提出,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因此,相信本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展开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367-374.
[2]张亚明,张心怡,唐朝生.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困境与选择--与“长三角”对比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06:70-76.
[3]刘炜,陈景新,薛楠等.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2:78-83.
[4]全诗凡.区域产业链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研究[J].中国物价,2016,04:75-78.
[5]戴斌,黄璜.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设计--以京津冀为例[J].人文地理,2016,03:128-135.
[6]苏振东,尚瑜.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出海口”效应研究--兼论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16,10:108-118.
[7]娄文龙.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14,02:90-92.
[8]冯玫,刘瑶.京津冀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