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伦
摘 要:提高课的练习密度,等于延长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常态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练习—优生展示讲解—巩固练习”进行教学,让大多数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更加注重自身指导;教师决定练习的内容与方法。本课采用“教师确定授课内容—随机分组—组长指导自主学练—组间PK——实战评价”的流程进行授课。教师盯着学困生,着力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教师决定练习内容,学生决定如何组织练习。
关键词: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练习密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62-02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课堂中学生实际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当前,上至国家,下至家庭都高度重视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成了学校体育的焦点话题。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尽责呢?笔者认为提高体育课堂练习密度是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因为提高一节课的练习密度等于延长了学生的锻炼时间。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课。为了提高体育课堂练习密度,笔者用所任教的小学五年级四个平行班级,分别通过改变课的结构、练习方式、教师指导方式和有效评价等,对如何提高课堂练习密度进行对比实验。
(一)普通班采用传统的授课过程
1.激趣热身阶段:教师宣布本课内容,然后带领学生慢跑热身,做徒手操;通过同伴间的上肢肌肉拉伸,使身体活动更充分;配上轻松愉快的“爱尔兰舞曲”,使学生身心愉悦,为下一环节教学打好基础。
2.技能学习阶段:教師在学生复习足球传接球动作时,引导学生发现优秀学生传接球准确到位的原因——动作协调,重心稳定。
(1)传接球能力前测。在教师的讲解、指导下,进行两轮两人一组的脚内侧传接球练习,记住自己连续三次传接球不失误的距离,让传接球成功最远的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本节脚内侧传接球的练习重点——动作协调,重心稳定。
(2)身体协调用力巩固练习:教师结合童谣:“支撑脚(与球)平行站,摆动脚向上弯;摆动脚推(足球)中间,另一只腿要稍弯,眼睛看向传球点。”让学生边背童谣边做练习3遍,教师巡视,纠正动作。
(3)两人一组脚内侧传接球练习,同学间互相交流、学习、评价。
3.放松活动阶段: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跟老师跳简单的放松舞蹈,使身心得到充分恢复,然后师生进行总结,整堂课结束。
(二)实验班采用改进的授课过程
1.激趣热身阶段:从上课开始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策略和评价方式。
在开始准备部分,首先让学生(以42名同学为例)绕8米×8米的正方形场地慢跑,听教师哨声慢跑至球筐位置的同学分别从两个筐内各拿一个球托、一个球放在内侧标志线的大致均分位置上(每边两个等距放置的球托)。当8个球全部放置在球托上后,教师在慢跑中讲明下一环节的游戏规则:“教师吹跑操哨,当哨声停止时,慢跑中的同学快速就近将一只脚踩在足球上,没完成的同学到场地内侧做两次蹲起,哨声开始慢跑开始,哨声结束马上踩球。”观察到学生身体充分预热后,加一组抱团游戏,老师伸出4根手指,4名同学一组抱成团,教师当即宣布抱成团的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分别站在8个球的后面,完成随机分组,每组用20秒的时间推选一名组长。然后让各组组长领做徒手操,教师检查学生状况,督促同学们动作要到位,尤其踝关节要充分预热,如碰到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及时给予处理。最后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的巩固练习,小组长到场地中心领取任务单。
2.自主学练阶段:听到教师召唤小组长的集合哨声后,小组长迅速安排其他三名组员进行三人的脚内侧传接球练习,自己则跑向场地中心领取任务单,教师进行“举手示意要球”的练习方法传授,小组长掌握后,马上回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学困生。练习熟练后,进行相邻两组的“PK”,看哪组的传接球更准、更快。小组长听到集合哨后,迅速撤出练习,安排剩下的6名同学继续进行“举手示意要球”的巩固练习。小组长跟老师继续学习下一环节的内容——“1人防守,其他3人传球”。
3.身心恢复阶段:师生跟着轻松愉快的SPARK音乐,呈散点站立,身心放松,自己跟着节奏拍拍腿,拍拍肩,互相拍拍背,然后交流一下本课收获,最后师生共同收拾器材,完成整节课。
二、对比分析
(一)各环节练习密度效果的对比与分析
1.激趣热身阶段
普通班:教师主导整个热身阶段,着力达成技能练习目标。热身活动有针对性,但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目标的培养,上课用器械,教师课前布置,看似教师准备充分,但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参与组织体育锻炼的权利,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才会进行体育锻炼,离开教师后,布置场地与热身都可能不会,教师领做准备活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劳动,因为学生早已熟悉热身活动的内容,浪费了学生自主学练的时间和教师观察学生上课状态的机会,降低了课堂练习效果。
实验班:让学生在慢跑中布置好器材,节省了布置器材的时间,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布置场地的能力;让小组长领做或学生独立跟音乐做徒手操,注重培养学生练习前独立完成热身的习惯;同时为教师节省出检查学生着装和观察学生身体状态、指导学困生、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通过4人抱团成组安排,不仅节省了分组的时间,而且实现了分组的随机性,为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
2.技能学练阶段
普通班:教师主导整个练习过程,细致的讲解教学重点,评价练习效果,集体纠正错误动作,看似细致入微,实际效果不佳。因为教师始终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必然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4个步骤中,每个步骤的开始与小结的过渡都需要全体同学集合,这样势必会造成练习过程碎片化,从而影响练习密度。
实验班:这种分层教学结构安排的目的是不管组长还是组员,大家始终处于练习状态,减少了教师频繁集合讲解的无效时间。其实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在不服输的内驱动力下,通过小组内的相互交流帮助以及展示或比赛的评价方式刺激,大部分同学是能够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师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个别的学困生身上,不仅提高了课的练习密度,而且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对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很有帮助。游戏的创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速度,提高了练习密度,而且培养了学生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
3.身心恢复阶段
普通班:水平三阶段的学生,热情、活泼,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已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简单创编动作,这样对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身心的充分放松都是有好处的,而教师的教授与领做削弱了学生独立放松能力的培养,讲解和示范的过程又降低了课的练习密度。
实验班:学生感受运动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在音乐的渲染下自然而然的流露,将身心的放松、交流体验和器材的回收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了提高放松效果的作用。
(二)练习密度的时间对比与分析(表1)
三、案例反思
通過对比可以看出,提高课堂练习密度,需要教师制定各环节准确的教学目标,如果目标不精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影响教学效果。
1.以学定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节课首先要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实验班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贴近实战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教师指导小组长,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的方式,起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重新唤起他们对体育课的热爱。通过练习方式的转变,不仅真正实现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而且使课堂练习密度大大提高。
2.以评促学,提升课堂练习效度
通过自评、组评与教师的点评,提高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要简单、直接,让大家都很清楚的看到公平、公正竞争后的结果。如实验班的最后的传接球评价,就是看相同距离的各组同学,哪个小组穿过中间障碍次数多,为获胜组。执行与评判简单明了,如果评价模糊或评价复杂,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参与,削弱课堂的练习效果。
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对体育教师来说,要准确把握课标各个领域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才能驾驭好每一节课,打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