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内涵解析

2017-03-28 14:20贾洪洲
体育教学 2017年3期

贾洪洲

摘 要: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界容易混淆的三个重要概念。通过对三个概念内涵进行剖析,认为三个概念分别归属于“课程研究与制定、教材研究与编写、教学研究与实践”等不同领域,并且在研制缘由、研制主体、呈现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但是三个概念之间又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奠定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基石。

关键词: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教材化;教学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22-03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而教学大纲与教材制定者重叠,导致课程研究、教学研究、教材研究三者混乱,进而混淆了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由于一般课程与教学论中三者的混用,自然给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带来困惑。我国首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王荣生教授明确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这三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进行区分,被语文学界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贡献。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俞红珍博士对英语学科中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术语进行了辨析。三者的混用现象也同样存在于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如果三个联系密切但内涵不同的概念纠缠在一起,将严重影响学术研究与交流,因此厘清三个术语的概念及其内涵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

一、体育课程内容内涵解析

课程内容是课程论中的重要概念,学界不乏对课程内容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对其定义为“课程内容是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1];施良方认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2]”。廖哲勋、田慧生给出的定义是“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3]”等。这些定义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说明,但仅从这些定义仍然难以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为了更好的理解体育课程内容,也为了更好的和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等概念进行区分,下面对其研制缘由、研制主体、呈现方式等进行分析。

1.体育课程内容研制缘由

开设课程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课程一定包含自身的目标,即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依赖知识作为载体,这个载体就是课程内容。那么选择哪些知识作为课程内容才能实现课程目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在“科学发展按指数增长规律进行”的今天,知识更替、知识积累的速度更是惊人,呈“知识爆炸”形态。相对于知识的无限,人类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学校教育更是仅占一生学习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无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课程设置要从人类文化中提炼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就是课程内容。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同样符合指数增長规律。千百年来,世界各地人们为了追求健康、长寿,为了休闲、娱乐创造了丰富的身体运动文化,这些运动文化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在人类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将浩如烟海的身体文化知识在有限的体育教学中全部传授给学生同样是件不现实的工作,那么必须精选、加工出最能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知识就是体育课程内容。

2.体育课程内容研制主体

体育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的质量,这样一项肩负学校体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工程显然不是某个人或几个人思考的结果,它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研究的结果,最终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由于体育课程内容是教育专家和体育学科专家对体育知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整体把握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另外,体育课程内容是达成体育课程目标的载体,是体育课程实施与评估的依据,并最终出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教育法规文件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法定约束力。

3.体育课程内容呈现方式

体育课程内容是从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运动文化中精选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方法、态度及价值观等”。因此,体育课程内容是宏观的不是具体的,是普遍的不是个别的,体现在《课程标准》专设的“课程内容”部分中,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内容。学生习得体育课程内容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通过体育课堂、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训练与竞赛、校园体育文化等不同类型课程,日积月累获得。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内容是学科专家依据体育课程目标,从人类身体运动文化中精选、提炼的,并按照一定逻辑组织编排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体育课程内容来源是精选自人类身体运动文化,其目的是为了达成体育课程目标,其研制者是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体育学科专家为主,其特性具有稳定性、统一性和法定性。

二、体育教材内容内涵解析

语文学科中有“鲁迅文章应不应该退出教科书”的争论,体育学科中有“应不应该教滑步推铅球”的争鸣,可以说教材内容是学校教育各学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全面、客观的认识“体育教材内容”,下面对其选编缘由、选编主体、呈现方式等进行分析。

1.体育教材内容选编缘由

课程内容是从丰富的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高度提炼的事实、原理、态度、规则等,但课程内容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学生,因为课程内容是各科专家对现代科学发展高度总结,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并非可以在短时间内习得,教师也无法将这些“现成”的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学生,否则就是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对于强调实践能力的体育学科更是如此,如果体育教师仅仅告诉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等事实、态度,那么体育教学无疑等同于说教,学生最终也会由于缺乏身体参与而无法理解和运用所学课程内容,不能“致用的学”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内容是需要中间媒介,这个媒介就是“体育教材内容”。借助于体育教材内容这个载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地习得体育课程内容,并对其感受更深、更透。

2.体育教材内容选编主体

作为体育教材内容来源的体育素材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潜藏着健身、休闲、教育等价值,然而几乎没有素材天生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因此体育素材要进入课堂必须经过教材化,使之转化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材内容。这一过程包含两个层次转化,第一层次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依据教材内容选择的标准与程序,从浩瀚的体育素材中选择并对其相应加工,最后写入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这里的教育行政部门包括教育部和各省市两级,因此相应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也包括国家和地方两种。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第一次教材化的主体是体育学科专家。第二层次转化是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依据学生基础、学校条件等情况对教科书中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使之符合具体教育情景。这就实现了第二层次的教材化。体育素材只有经过了两次教材化才能进入课堂,成为“教-学”关系中的媒介材料,即体育教材内容。从中可以看出第二次教材化的主体是一线体育教师。

3.体育教材内容呈现方式

教材内容是由“教材”与“内容”两个词组成,“内容”含义比较明确,主要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4]。那么弄清楚教材的含义就成为解读教材内容的关键。学界对教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学者曾天山在分析了以往16种教材的定义基础上,对教材的基本要素和必要条件进行了说明:“一是信息(用以表达规范化和符号化的语言和思想),二是信息赖以存在和显现的物质载体。[5]”从中可以看出教材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教材是为了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这也是和素材的最大区别所在。第二,教材是为了传递一定的知识,因此一定含有特定信息。第三,这些信息可以呈现或记录在纸、胶片、磁带、录像、磁盘等各种物质上。

教材内容就是教材中所包含的信息或组成教材诸要素总和。教材是一个指称,它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材料的共同代名词,那么这一个个呈现在教科书中的具体的材料可被视为教材内容,也就是说教材内容是教材的承载物,即呈现在教科书、光盘中等具体的信息。例如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选文、数学教科书中一道道例题、体育教科书中一项项运动技术就是教材内容。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体育教材内容是学科专家和教师为实现课程内容而选择、加工的各种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练习、锻炼方法等信息的总称。

综上所述,体育教材内容是达成体育课程内容的载体与媒介,相对于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易变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远离生活、学生不喜欢的教材内容逐渐被舍弃,同时不断有新兴运动项目经教材化后进入课堂,实现着体育教材内容的“新陈代谢”。体育教材内容来自丰富的体育素材,体育素材需要经过两次教材化才能进入课堂成为体育教材内容,第一次教材化的主体是有关体育课程与教学专家,第二次教材化的主体是一线体育教师。

三、体育教学内容内涵解析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工作中提到的高频词汇,但深究“体育教学内容的内涵,与体育课程內容、体育教材内容关系”等问题时又难以清楚地给予解释,为了深化认识“体育教学内容”,下面对其设计缘由、设计主体、呈现方式等进行分析。

1.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缘由

体育课程内容的实现必须依托于教材内容,即课程内容要教材化,但仅有体育课程内容教材化是不够的,因为如果体育教材内容不经过“教-学”活动只能静态的停留在教科书等物质载体中,无法转换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体育教材内容一旦进入不同教师的课堂经过“教学化”后其形态就不再是静态的、单一的,而是动态的、多样的,就会变得灵活丰富、生动真实。这是因为:第一,体育教材内容本身具有“一项多能”的特性。体育教材内容来自体育素材,每一项素材本身包含多层价值,经过加工、整理成教材内容其原始的价值并未消失,如跑步潜在着健身、交友、培养意志品质等教育价值。第二,不同教师具有不同教学风格。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各自的教学经验,对同一教材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结合体育教材内容一项多能的特征,不同教师虽然使用相同的教材内容,但教师教授的、学生领悟到的一定会出现差别。这样同一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不同课堂中就经历了“教学化”的过程,即教学内容的生成。简而言之,由于体育教材内容“一项多能”的特性和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迥异,造成了同一教材内容可以出现多种教学内容的现象。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材内容进入课堂后,在师生双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是体育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结果。

2.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主体

体育教材内容虽有“一项多能”的特性,但体育教材内容不必时时处处“物尽所用”,实现其所有的价值。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使用权利就交给了教师。教师根据体育教材内容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和千差万别的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预设,并在复杂多变的具体教学情境中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生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主体。这样就给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发挥自己聪明智慧提供了空间,容易形成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也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3.体育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体育教学内容顾名思义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是预设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教材内容特征、学生基础、自己特长来预设的内容,即计划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那些内容。第二,是生成的。虽然教师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周密的计划,但具体的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尤其是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容易受天气、场地等外在条件影响。加之,体育课堂中师生交流、生生交往频繁,因此虽然不同教师用的是同样教材内容,但是最终教师教给学生,学生真正学习的内容会有所差别,有时候这种差别还很大。因此,有学者指出“教材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转化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取决于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教学情境。它内在地蕴含着教师对教材内容个性化的演绎和创造。[6]”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依据具体教学情境,创造性的将体育教材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包括体育教材内容的沿用和创生两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材内容经过教学化后生成的,反过来不经过教学化的体育教材内容只是一纸空文。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与创生的主体。理解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含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有助于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风格形成。

四、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1.三者之間区别

从上述分别对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者区别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三者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分属于“课程研究与制定、教材研究与编写、教学研究与实践”不同领域。其次,主体不同。体育课程内容研制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法定性;体育教材内容需要经过两次开发,其开发主体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统一性范围较课程内容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体育教学内容生成主体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从教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体育教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最后,目的不同。体育课程内容是有关专家从浩瀚的运动文化中提炼出的,直接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服务的。体育教材内容是有关专家、体育教师从对体育素材进行“教材化”后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与实现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2.三者之间联系

体育教材内容是体育课程内容的分解与呈现,体育教材内容受制于体育课程内容,必须反映体育课程内容,没有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也就失去了依据。反过来,体育教材内容是体育课程内容的载体,没有体育教材内容,体育课程内容就无法实现。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材内容的利用与开发,是教学化的结果。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基于体育教材内容本意的演绎,脱离或偏离体育教材内容本意的体育教学内容将无法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体育教材内容如果不进入课堂教学化为体育教学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范畴来说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教材内容,就像钟启泉教授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但它不过是一种成分,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导、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7]”

体育课程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也是相辅相成的,体育课程内容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制定与生成提供了目标,而学生通过一节一节课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日积月累实现预期体育课程内容,最终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五、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目标必须通过学生习得体育课程内容而实现,学生掌握体育课程内容又须通过学习体育教材内容这一载体,体育教材内容必须进入课堂经过教学化后通过生成的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其价值。可以说,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各部分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服务于体育课程目标。只有从学理上辨明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内涵,才可以帮我们认清研究对象,找准研究的问题属于哪个层面,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选择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江山野.简明国家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5:110.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183.

[4]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8:2633.

[5]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1:8.

[6]俞红珍.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以英语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8:49-53.

[7]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