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体验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2017-03-28 14:01祝祖岗
中小学德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交通标志品德志愿者

祝祖岗

摘 要

游戏与品德课堂教学的结合须以“儿童的快乐发展”为指向,立足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凸显道德学习主旨,深入理解和把握游戏的特点,才能走出偏离教学目标等误区,激活游戏的价值。

品德课堂;体验学习;游戏;游戏精神

G41

A

2095-1183(2017)03-00-04

新课程改革以来,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可谓日渐普及并深受品德课教师的青睐。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游戏活动看似能够与教学相结合,但真正操作起来达成度并不高:学生或是对游戏不感兴趣,或是过度沉迷于游戏,而忘记了原本的学习目的。伽达默尔曾指出:游戏与严肃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游戏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神圣的“严肃”,游戏也需要游戏者“认真”对待。游戏同时具有“对话”“开放”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即“游戏精神”,也即游戏与教学二者的“共同要素”。[1]

对品德课堂而言,“游戏与教学”的共同要素指向“儿童的快乐发展”。作为一种常见的品德课教学活动方式,游戏本质上是儿童发现与探究世界的一种体验性活动。以“儿童的快乐发展”为指向,借助游戏为儿童提供真切生动的体验情境,才能真正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

以下,笔者拟以三个游戏设计为例,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一、“走偏”的游戏体验——课堂游戏须紧扣教学目标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儿童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与同伴、世界进行交流,会对世界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品德课堂必须立足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游戏激发儿童探究世界的愿望,才能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无缝对接”。

[游戏活动一]“平安回家”(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一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花花绿绿的标识牌很感兴趣,也看到其他老师在课堂上成功运用了类似的教学卡片。因此,这位老师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几十个交通标识牌,其中有常见的“斑马线”“机动车道”和“红绿灯”等,也有比较复杂的交通标识,如“道路变窄”“两车交会”“山路急拐”等。

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分到了一块标识牌。孩子们像模特一样,举着交通标识向同伴做展示。课堂氛围可谓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老师设置的教室空地上兴奋地来回走动嬉戏。但是,游戏结束后的课堂检测环节表明,孩子们并未记住这些交通标志,许多学生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张冠李戴,甚至有孩子对最常见的交通标志的认知也出现了混淆。

在评课中,老师们指出,本课的游戏设计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识,理解它们的作用,并学会自觉遵守”。因此,出现了“走偏”的游戏体验。低年级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一些常见的交通标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游戏方法的设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立足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儿童乐于认识和理解交通标识,树立初步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由此,执教教师调整了教学设计:课前,请孩子们关注平时上学路上常见的交通标志,之后,分组(为避免出现雷同的探究对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交通标识并制作成头饰。教学中,教师设计了“马路通行”游戏。先让孩子们进行分组交流,请交通标志宝宝(孩子们手持交通标识头饰)介绍自己的作用。教师则随机巡视,从中选择与孩子们平时生活高度相关的交通标志宝宝作为小组代表,参加全班互动环节——“马路通行”游戏,并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介绍自己,其他组员可做补充。于是,台上、台下互相呼应,大家玩得都很“嗨”。当交通标志宝宝们归位后,教师通过检测环节发现,孩子们不但记住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名称,而且能够准确说出它们的指示作用。

调整后的游戏设计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唤醒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常见的交通标识,更在体验中形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过度”的游戏体验——课堂游戏须凸显道德学习主旨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能够有意识地引进游戏元素,但有时会出现游戏与教学内容游离的现象。杜威曾说过:“如果注意力不曾直接用于实际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就不能为儿童所领悟,更不能在儿童心目中起到作用了。”[2]品德课堂的游戏必须凸显德育价值,围绕学习主旨营建特定的情境。如此,才能引领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获得品德的发展。

[游戏活动二]“我做志愿者”(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上课伊始——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志愿者”一定有所了解了吧。接下来,我们进行一個猜谜游戏,请大家好好开动自己的大脑,认真想一想。

师:(故作神秘)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

生答略。

师:你猜猜看,它有什么含义?

生答略。

之后,教师陆续出示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标志”等,让学生猜测。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猜对了,有的没有猜对。

教师在与学生你来我往的猜测互动中,用课件展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北京奥运会标志,并探讨了其含义;然后,师生又欣赏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等。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猜猜看”的游戏激活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师生互动可谓活跃而有序。但是,品德课程的每一篇教材都有明确的主旨,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我做志愿者”一课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奥林匹克志愿者的活动,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乐趣,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独特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3]

这一游戏设计显然偏离了本课的学习主旨,游戏活动有些“过度发挥”,导致游戏主旨定位于“对志愿者标志的学习和含义的理解”,目标层次较低。在明确这一失误后,教师遵循本课的教学目标,重新设计了游戏活动——

教学中,先请一位学生扮演志愿者。当他兴致勃勃地要去工作时,他的一群好朋友追来了,要告诉他当好一名志愿者的“秘诀”,大家七嘴八舌地“献计献策”。志愿者终于上岗了,热情接待了一批来自印度的客人。志愿者一边回想印度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一边做好接待工作。工作结束后,他得到了印度客人的夸赞。这时,有记者前来采访他,让他谈谈当志愿者的感受。他侃侃而谈……

这一活动设计聚焦本课的学习目标,融合了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方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真切体验、生动对话、合作探究,“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等价值自然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参与国家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三、“冷场”的游戏体验——课堂游戏须实现“知”“情”结合

游戏本身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子,儿童的游戏活动极富规则性、交往性和情感性,有利于锻炼儿童宽容、合作、理解、对话、规则意识等品质。[4]深入理解和把握游戏的特点,找到其与儿童生活经验的契合点,才能激活游戏的价值,让儿童在真切、生动的体验中,获得道德的自主建构。

[游戏活动三]“游戏快乐多”(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片断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有时候,他们又不知如何开心地玩好游戏。了解了这一情况,有教师在教学前,将学生课间的游戏场景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做展示,之后,请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看了这些游戏场景,只能说出课间玩游戏很高兴,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有学生看着课本,念出游戏中要互相谦让、帮助、友善等注意点……

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将孩子的游戏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为课堂“暖场”。但由于这一设计缺乏对游戏特点和儿童生活的深入理解,没有实现游戏和儿童学习之间即时性、生成性的互动,未能找到游戏与教学的真正契合点,自然难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导致课堂陷入冷场的尴尬境地,无法激发孩子的情感体验。

儿童游戏时的情感是丰富且多变的,他们会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技能在游戏中重现,并且会依据不同的情境与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5]孩子们在日常游戏中,总会发生诸多精彩的故事,有待我们发掘。在反思教学后,教师开展了细致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在游戏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与同伴发生矛盾,以致于影响了玩游戏带来的乐趣。基于这一生活经验,教师重新设计了教学,从游戏中的冲突入手,引发孩子的反思——怎样才能玩得愉快。

[教学片段]

师:你们这么喜欢玩这些游戏,为什么呢?

孩子们激动地介绍自己玩这些游戏所得到的快乐,教师从旁归纳。

师:说得不错,老师也想和你们玩玩。

(把孩子们带入了“羊羊趣味游戏节”情境中。游戏开始不久,矛盾出现了。)

师:看你噘着小嘴满脸不高兴,为什么呀?

生:我觉得不公平。

师:为什么?(老师环顾四周,以询问的目光向大家寻求答案)

孩子们七嘴八舌,陈述理由。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传球的?那到底应该怎样传球呢?

孩子们思考后,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趁势鼓励孩子们尝试制定游戏规则。

……

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激活了孩子们的道德体验,让我们看到了游戏中的“对话”精神。游戏中的交往、对话与场景的开放,让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意识得到了“更新”,一种外在于人的“交往标准”与内在于心的“儿童个体情感的需要”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知”与“情”的结合帮助儿童形成了关于“游戏规则”的正确的“道德信念”。而“信念”与“情境”的结合能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必将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戲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特点,寻找最“适合”儿童和课堂的游戏方法,并大胆进行实践与研究,从而让游戏与品德课堂教学逐渐走向融合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赵慧臣.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对教育游戏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10.

[2]董春晶.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4(9):17.

[3]鲁洁.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第4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26.

[4]李敏.儿童游戏:德育的重要载体[J].中小学德育,2016(2):12.

[5]孙金平,钟晓琳.儿童游戏中的情感观照[J].中小学德育,2016(2):16.

(作者单位:海门市实验小学

江苏南通 2261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交通标志品德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交通安全伴我行
志愿者
好学者贤
交通标志小课堂
品德
我们欢迎你!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