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高霜+王起富
摘 要: 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咸宁古树资源,通过每木调查的方法,对咸宁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分析其生存的现状、影响因素、當前保护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古树名木;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1-0063-04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含100年)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树种,或是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树木。咸宁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森林植被丰富。咸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羊楼洞茶马古道、赤壁大战、汀泗桥北伐等历史上系列重大事件在咸宁发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多彩丰富的风情民俗,孕育了大批古树名木资源。古树名木作为重要的风景资源、珍稀的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是林木资源中的精华[1],是弘扬咸宁市乡土文化的珍贵历史文物。
1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2003年以来,全市统一安排部署进行了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2008年和2012年又进行了补充调查。咸宁市古树名木共有39科101种,分布在咸安、嘉鱼、赤壁、通城、崇阳、通山6个县市区,主要树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银杏、楠木;省级保护树种黄檀、皂荚、南酸枣;还有桂花、刺柏、枫香、苦槠栲、重阳木、樟树、马尾松、金钱松、朴树、栎树、榔榆、三角槭、女贞等。全市古树名木共计8 360株,其中古树单株4307株(一级保护499株、二级保护575株、三级保护3 233株);古树群186个,计4 053株。中心城区共有古树13株,均为三级保护古树,树种有枫杨、乌桕、岩栎、重阳木、桂花、枣树、苦槠栲和朴树。
全市古树名木中树龄最长的有咸安区横沟桥镇孙田村八组邓家湾1株刺柏,树龄有1 000余年。嘉鱼县高铁岭镇仁安村有株樟树,树龄1 000余年。崇阳县路口镇泉洪村栎木山杨家有银杏古树群,其中一株银杏树龄850余年。通山县闯王镇高湖林场芭蕉湾村有2株银杏,树龄均为1 000余年。树龄最长的桂花树是咸安区桂花镇的1株桂花王,树龄约630 a,树高9 m,冠幅直径14 m。
2 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
2.1 自然灾害
不少古树苗木因衰老、因蛀干害虫的危害等因素,造成枝干中空、腐朽或有树洞、干皮开裂、树势倾斜等现象,极易遭受大风、雷电、雪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危害。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含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日益增多,从而使局部地区雨水pH值降低,形成酸雨。酸雨不仅影响古树的水分吸收,还会改变土壤成分,严重时能让部分古树苗木叶片(针叶)变黄、脱落。如通城县10年来已经被大风和大雪压垮达12棵300年的古树。如咸安区贺胜桥镇黎首村4组原有1株树龄500余年的铁桂,因生长在山坑边,年久日长雨水冲刷,树根外露,濒临死亡。后经咸安区林业局出资挽救。
2.2 病虫侵害
古树虽能经历漫长岁月,但已趋向衰老,年生长量少,容易遭受病虫侵害。由于部分枝干枯死,极易受蛀干害虫侵害。如赤壁市古树名木10%左右存在病虫害和枯朽腐烂现象。
2.3 土壤板结
古树名木大多生长在村头路边,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道路大多水泥浇筑,造成树下地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使树木经不起早涝和气温的变化,同时根部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长势越来越差。
2.4 人为破坏
受利益驱使,盗挖、滥挖现象仍有发生。群众保护意识不强,滥砍、树下放牧、认为火灾等现象仍然存在。如通城县近年来在古树下堆放柴和其他人为因素引起5株古树发生火灾。
3 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古树资源,在城市建设、旅游景观、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为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全面展示古树名木在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观赏美学等方面的特殊价值,咸宁市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古树名木。
3.1 加强领导
古树名木是十分珍贵的生态资源,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湖北省林业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古树名木挂牌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为基层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2010年9月,《湖北省古树名木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6号)出台,全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2011年6月,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咸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咸宁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日益规范。
3.2 普查建档
2004年古树名木第一轮普查工作结束后,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基本摸清了境内古树名木数量和种类,组织专人对古树名木逐株挂牌、统一编号,录入档案、保存备查。古树名木档案分为照片和文字两部分,照片为能反映古树名木生长状态的彩照,文字部分主要为古树名木单株调查表和照片简要说明。全市林业部门统一制作了古树名木标志牌,规格为长26 cm,宽16 cm的矩形铝牌,牌上印有古树名木编号、学名、类别、挂牌日期等相关文字。目前全市古树名木挂牌率达到100%。
3.3 加大宣传
各地不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宣传力度。咸安区、通山县林业局精心编印了《桂乡古树名木》和《通山古树名木》画册,精选了一批围径大、树龄长、有名气、有树种代表性的古树名木收录入册。咸宁日报2013年曾连续刊登《古树名木——伤不起的瑰宝》系列报道,集中报到宣传我市古树名木知识。
3.4 加强保护
林业部门组织对长势衰弱、遭受病虫害侵袭的古树名木进行了疏通土壤、培土加固、护砌围栏、喷药灭虫等复壮措施,对弱枯劈断枝的古树进行修剪及伤口保护处理,倾斜古树采用支撑、拉纤、围栏保护,对树体空洞的古树进行填充、封堵、修补保护。有极少数因为自然灾害和严重病虫害面临倒伏枯死,目前正在组织抢救和处理。探索了古树名木认养机制,咸安区动员各界领导和市、区两级单位对桂花源风景区内桂花古树实行认养,300余株古桂花全部落实了认养个人或单位。
4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4.1 保护意识不强
大多数村民知道古树名木重要,但只知道古树名木稀有古老的经济价值,缺乏对它历史文化背景的追源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了解,更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存在重经济轻文化轻管护现象。很多部门对本单位管理的古树名木保护不了解,以为只要树木不倒伏、不死亡就可不管,没有及时向林业或园林部门反映古树名木遭受病害情况。
4.2 保护力度不够
少数古树名木保护牌由于自然灾害和雨水侵蚀脱落或锈蚀,没有及时更换处理。有的古树名木已空心或根裸露,濒临死亡,由于人力物力不足,经费缺乏,没有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伙同当地村民盗伐、滥伐古树名木到外地贩卖,特别是大桂花树。
4.3 管护责任不清
各地古树名木的权属分别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有的古树为整个屋场自然村的所有居住人所有,很多集体所有的古树名木管护责任都没有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存在管护责任不清甚至难以落实情况。
4.4 保护经费缺乏
保护经费基本全靠政府投入,社会资金没有投入进来。
4.5 天灾虫害难防
近年来咸宁市每年汛期都会遭遇洪涝或大旱极端气候,极易造成古树名木倒伏、根系裸露、缺水或遭受病虫害侵袭,加剧古树名木的衰弱和死亡。
5 对策与建议
古树名木见证了生态历史文明,其研究和保护价值巨大。为提高对古树名木珍稀资源的有效保护,建议各界有识之士,积极行动起来,爱护古树,关注名木,依法护树。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
古树名木保护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文化、广电部门要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力度,多制作、刊登和发行宣传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影视、报纸和有关刊物,林业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可组织师生参观古树名木基地,讲解古树名木知识,培养下一代对古树名木的热爱。
5.2 落实管护责任
对于权属为国家或集体的古树名木,要动员单位和村组尽可能将古树名木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或有关组织。因客观原因无法落实的,可由第三方组织参与保护管理,古树名木权属方要提供管理条件和适当的管护经费。积极探索古树名木认养制度,引进社会力量和专业机构参与古树名木管护。对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区域内因地势地形险要、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域而当地村组不便管护的,属地政府要落实专项管护资金,采取护砌、填实、支撑加固、修剪和增设防雷等设施,林业部门要组织人员定期巡查。要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认养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家庭参与古树认养,对管护工作做得好的政府可适当奖励。
5.3 完善管护措施
可以借鉴山东、重庆、南京等地做法,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各地中心城区内的重点保護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设立完备的电子档案,增加GPS定位装置,实现远程监控。加强对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测报工作,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各地保护复壮古树名木的有效经验,加强对古树的抢救复壮工作。制定和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损害古树名木的不法行为,大力弘扬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风尚。
5.4 落实管护经费
建议各级政府把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足部分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解决。对靠近中心城区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可以动员有能力的家庭认建认养,有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参 考 文 献
[1]王丹英,王建炜,潘声雷.北京市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7, 12(6): 2933.
[2]徐炜.福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 .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 (1):121126.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