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国说

2017-03-28 21:51李鸿江
体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强则体育国家

李鸿江

晚清中国,曾被日本和西方列强蔑称“老大帝国”,言外大有没落、衰败之意。故晚清革命志士梁启超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并著有“少年中国说”一文而流芳后世,更将自身名号更改为“少年中国之少年”。足见当时的中国所需的是一种怎样热血少年的朝气。

今日中国,经济发展已然全球第二,全球第一想必也指日可待,也曾被国内外媒体冠以“经济大国”等名号,包括体育领域的摘金夺银,奥运赛场上的奖牌榜前茅。但依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大而不强”,于是也早有了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目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此言甚好,可谓大言大义。这是总书记首次将体育和国家强盛联系在一起。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即“体育中国说”恰逢其时。尤其是在中国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向着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勇往直前之际,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体育中国。

如梁公“少年中国说”中云: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进而指出“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农业工业、社会经济、军事科技等无不彰显了国家实力,也成为了国家强大的符号之一。但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还离不开文化、体育等软实力的强盛。其中,尤为体育:论外在,把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等水平变得直观可见;论内涵,更有民族凝聚力、文化传承性,乃至塑造坚韧刚毅、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之性格,培养规则意识、团队精神更有着不可替代之功效;再论影响力方面,体育的社会、国际影响力之深度、广度又远在其他国家层面的硬实力之上。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当经济、工业、科技、军事等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的发展刻不容缓,并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中体育又是文化之首选;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社会经济发展之初,可能急需的是一种所谓专才教育,即一个萝卜一个坑般地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通才教育便应运而生,需要的就是人文素养俱佳的通识人才与社会同步而没有短板、软肋,体育更是不可或缺。

纵观古今中国,概莫如此。古之圣人孔夫子曰:富尔教之。老百姓说:穷文富武。诸多说法恐怕都是这个道理。今日回首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同样如此:所谓发達程度不过文明程度罢了。文明程度的表现之一或者说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休闲阶层的出现,而休闲阶层的标志似乎多与体育相关。

故曰,体育强则国家强。而今日之中国,体育之强盛乃中国之强盛;体育之发展乃中国之发展;体育之地位乃中国之地位。

猜你喜欢
强则体育国家
少年中国说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新时代,我的梦
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我们的“体育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