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初探

2017-03-27 20:48刘艳丽
成功 2017年1期
关键词:化学平衡电解质高中化学

刘艳丽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0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初探

刘艳丽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0

化学概念是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本文联系实际教学从化学概念的形成、理解等方面介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化学概念;教学方法;案例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科学角度的概括,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人们对物质发生变化本质属性的认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高中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充分掌握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精髓,只有让学生清楚准确的理解化学基本概念理论,才能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但由于化学概念的内容往往抽象难懂,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这就给化学概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够找到科学实用的概念教学方法,无疑很大程度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下面笔者联系教学中遇到的案例初步展开探索。

一、引导归纳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对大量感性材料展开具体感知,对感性材料特点和规律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抽取材料的本质,使学生能够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得出概念。例如在进行“分散系”的教学时,可以先列举出较为熟悉的溶液、浊液的组成特征,让学生对已知的混合体系进行复习,再补充空气、水晶、豆浆等让学生展开分析。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比较容易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即为“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轻松地归纳出“分散系”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联系运用了已有“溶液”的概念,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又能通过比较分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分散系”与“溶液”“浊液”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再如,在离子反应的学习中,可以在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自行分析几组反应的变化过程:盐酸和NaOH溶液、CuSO4溶液和NaOH溶液、BaCl2溶液的反应中离子的变化情况。通过书写和归纳,学生会发现这些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实质是它们所电离出的离子之间在发生反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描述。在后面的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概念都可以运用此方法来进行教学。

二、关键词分析法:

有一些化学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大量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还需要通过对概念本身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免造成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上不够严谨和深入。例如:在学生得出了“电解质”概念之后,可以将概念分解成为几个关键词:研究对象—化合物;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中;特征—能导电。然后特别强调条件中“或”的含义,这样一来学生更能准确运用电解质的概念对物质进行准确的分类,避免出现对CO2、盐酸、BaSO4等物质的错误归类。再如:“燃烧热”的概念理解中强调对关键词“1mol”、“完全燃烧”、“稳定”的分析。这样学生在书写和判断燃烧热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才能更明确地抓住关键。“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理解则应抓住关键词“定”“逆”“等”和“动”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后面对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能准确判断。“勒夏特列平衡原理”的理解可以紧扣“改变”、“减弱”这两个关键词进行理解。还有很多概念的理解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帮助学生将概念分层次剖开,划为一个个的小单元来逐个击破。

三、比较分析法:

在我们学习的概念中有很多相对或相关联的概念,对于这一类的概念,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对比,在分析了“电解质”的概念后,教师引出“非电解质”,学生很容易想到是与“电解质”相反的一组物质,主要区别表现在其特征上:能否“导电”。而电解质导电的环境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意味着两种状态任选其一即可,那么非电解质就应该是两种条件都不能导电,即“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教学中、“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这一组概念的辨析中都可以用到该方法。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表格的工具来将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更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

四、并列类比法:

除了上面的比较分析法中提到的概念外,还有一些概念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并列类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透彻。例如“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电离平衡”这一组概念,它们所描述的都是平衡状态,只是研究对象产生了差别,分别为化学变化中的化学物质、水溶液中的难溶物和可自由移动状态下的弱电解质,所以都应符合“逆”“等”“定”“动”这几个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充分掌握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后,通过类比就可以较轻松地掌握后面两个概念。

五、模型建构法:

有些化学概念十分抽象,理解时需要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模型的建构将概念还原为较具体的表现形式,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有效碰撞”的概念,教师可以设定将具体的化学反应放在一个理想状态的反应容器中来完成,用图形或动画中的符号来代表微观粒子在容器中的变化和移动过程,借助多媒体工具,实现将微观的变化过程以模型的形式直观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对于“有效碰撞”的理解会比较透彻,对后面理解有效碰撞的运用会有很大的帮助。适合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来展开学习的概念主要是一些包含有微观变化过程的概念,如化学键的形成、原电池与电解池、化学平衡等。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让学习过程变得更直观,更形象。

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轻松并准确把握住概念的“精髓”,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同的尝试和探究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化学平衡电解质高中化学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数学方法在化学平衡学习中的重要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小题也可大做——由一道化学平衡题想到的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