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集粹
云报集团充分发挥党报集团的独特优势,用3年左右的努力,把云报集团建设成为舆论阵地巩固、传播手段先进、产品形态多样、具有强大舆论引导力的传播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传播形态,推出两微一端,建立全媒体数字化采编平台,建设媒体融合“中央厨房”平台,并在2014年成立全媒体指挥中心,大力推进媒体融合的发展。
中央厨房建设
2015年成立中央厨房建设小组,先后建设全媒体指挥中心、全媒体采编平台、大数据平台,累计组织13期人员培训。截至目前,云报集团已经进行了20多次全媒体采访,不断扩大集团的传播力、影响力,单次全媒体报道微博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还前往广西、贵州、上海等地展开全媒体报道。除了可视化产品,对H5与游戏化新闻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其中在全媒体指挥中心的智能化建设中形成分布式多媒体控制系统、专业视频系统与专业音频系统。全媒体采编平台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数据源进行融合,形成数据源支撑中心,从纸媒的落脚点转向以新媒体快速生产、快速分发为枢纽的内容交换,提升媒体产品生产工具,进行内容资产最大化的利用与追踪。在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中接入全国重点报纸800多家,新闻网站280多家,后续将接入政府网站、新闻网站、论坛数据以及其他需要数据。
云报全媒体指挥中心通过空间、数据、产品、管控、器材、策划六个集中,即:在有限的内容空间中,实现融媒体生产力的相对集中;实现集团媒体资源,省内、国内重要媒体数据资源和UGC 资源的统一整合;将集团主要内容板块的数字产品进行集中生产;形成汇聚分发、播发监控、调度发布的可管可控的“中枢”;融媒体新型采编器材集中保管使用,面向全集团服务,实现共享共用;集团内容产品的策划机制,做到重点策划与日常策划的有机衔接和线索共享。将“用户行为”和“传播分析”作为产品生产和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并实现可视化呈现,对产品生产与传播进行即时干预与调整。重构融媒体生产流程、融媒体生产线与产品以及融媒体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在融媒体生产流程的重构中确定“先端后网再报”的发布时序。在体系上,打通都市内容板块与党报板块、党网板块的连接,将报与网进一步融通。在统筹上按照融媒体的生产要求,规划早、中、晚三个大时段的指挥、策划值班体系与制度。在融媒体生产线与产品的重构上, 对集团现有融媒体产品进行梳理与评估,从全局高度进行统筹,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布局与调整。在融媒体评价体系的重构中分阶段修订现有的绩效评价标准,引入融媒体立体化的评价因素,紧随集团融合进程,最终实现评价体系的重构。力争实现面向数字产品的全员整体转型。
多种形态媒体的大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经过媒体融合的主流媒体,将会成长为不断发展的新型媒体。每一个时代的新媒体载体都不相同,随着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多种形态媒体的大融合是一种必然。
如何看待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比我们所知更为宏观、开放和动态的概念。纵观人类历史,曾有多次的科学技术关键创新或社会服务应用体系变革,导致了当时信息传播方式的重大变化。而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普遍应用,也显著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些变革及其引发的后续社会效应均可理解为当时的一次新媒体革命。
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新媒体,在本质上是人类历史中一脉相承的新媒体中的一代,即在数字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新一轮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所产生的各类媒体形态的总和。今天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新媒体仍然是非完美的。未来的新媒体也将具有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内涵和范畴。
融媒体的技术体系
当前,融媒体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关键技术、前沿技术与支撑技术。其中关键技术中涉及新闻生产方面的有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的微博微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在前沿技术领域中包含了4G、可折叠电子纸、可穿戴设备、5G等。基于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是最主要的支撑技术。媒体融合的技术性阐释是指,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类媒体系统和媒介形态在内容制作与集成、内容与服务传播与分发、受众体验、服务机制等层面产生的趋同与汇聚的趋势。
核心技术应用
大数据:大数据的本质是社会深度信息化的必然结果,是巨量高速增长的数据的广泛互联,是用户需求驱动的信息服务的价值聚焦以及智慧信息技术进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不仅关乎数据本身,也是一种信息领域的生态格局与趋势。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它是一种动态的、可伸缩的、被虚拟化的,并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目前云媒体的业务覆盖面广,包括新闻云、云电视、云电台、云办公等多个方面。
新媒体的未来是心媒体
(心体如一)
新媒体的未来是由人与智能体构成的智慧媒体生态,人会成为网的一部分,而网也会成为人的一部分,人网融合成为蜂巢智慧,人类也将因此而进化成前所未闻的新境界。
媒体变革
媒体融合是近年来媒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传播需求发生了变革,在决策、内容、传播与服务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线索发现呈现多元化、即时化和突发化;选题研判的舆情化、深度化和非同质化;指挥协调的共享化、实时化与体感化使得在决策方面从过去的经验决策到现在用数据决策,以及在未来将会是智慧决策。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生产要素。在内容变革方面,新闻内容的生产正朝着“快、全、深”的方向发展。形成知识化服务与可视化服务。在传播变革方面信息源与受众之间的角色模糊,点对面的传播变为了多点对多点的立体化传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形成个性化传播。传播变革的路径由立体传播到精准传播再到人人都是媒体。而在服务变革方面则由内容运营到服务运营再到用户沉淀。
而服务变革则由内容运营到服务运营再到用户沉淀。数据+服务让媒体与用户之间建立关系连接,让内容创作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建立匹配。
新媒体时代的新技术重新定义内容生产方式
新媒体时代新技术的应用重新定义了内容的生产方式,数据新闻、短视频、直播新闻、VR新闻、H5新闻等凭借技术的力量为用户带来浸入式体验。“黑科技”的盛行,迎来浸媒体时代。在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以拓尔思的技术实践为例,以“中央厨房、大数据、新闻可视化、智能画像、云服务”这五大关键词为核心,定位了当下绝大多数媒体探索的方式。其中中央厨房形成了资源的集中采购、资源的统一存储以及一体化加工、多渠道配送和资源的个性化服务,重构了整个新闻生产的流程,形成碎片化、分众化的新闻产品。大数据智能重构了传统内容的生产模式。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了内容生产。新媒体可视化产品重构了内容传播形态。智能画像内容重构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体系。通过读取用户的行为信息判断用户的兴趣图谱,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而优化新闻产品,优化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在移动时代,大数据与传媒业融合的精髓在于信息的智能匹配。将公众想看什么与媒体要做什么结合起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在新的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各个环节都在以数据为核心,从采集、加工、分发到用户画像等,更加注重媒体的价值与服务。
在媒体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为筛选信息资源、研判媒体决策与增加用户黏性等多个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浙报集团的媒立方项目等实践案例表明,技术的运用在媒体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融合新闻需要复合式团队
移动为王、信息爆发、数据洪流的屏读时代,新浪新媒体实验室团队将编辑、设计、技术等多种背景的人才放在一起形成小巧灵活的复合式人员结构,通过融媒体报道的方式让内容与技术充分结合,不断探索用户需求,让包装引领全新的内容审美,创意带动用户的新闻消费。
用户互动
(案例:G20进化论:你来感受全球升级)
屏阅读时代,作为媒体人应该努力让内容场景化、新闻游戏化。其中场景化叙事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打造有沉浸感的新闻体验。以《G20进化论:你来感受全球升级》这一产品为例,G20化身小恐龙,从恐龙蛋中破壳而出,在观众手指点击下逐渐成长,将G20看似遥不可及的首脑级会议拉到用户指尖,让新闻变得更有趣。
从用户角度来看,资讯获取是娱乐需求,要吸引用户主动来用。新闻的游戏化形式服务于内容,趣味性与主题鲜明要相互统一。让用户在消费体验新闻产品时达成目标是游戏型新闻可视化的关键。以《舟游天宫》为例,新闻专题模拟神舟飞船的内部环境,让观众打开第一秒即有代入感,同时打通线上线下体验平台,通过线下VR秀场,让用户将“天体知识”玩起来,构建更加立体化的互动体验。
融呈现
报道融合是思维、视觉与听觉感官的立体延伸。在杭州G20峰会报道中,新浪新闻将航拍、场景化H5产品与体验式小游戏捆绑打包,做成一个集合“空中、地面、场内、场外”四线立体直击的专题产品,开创移动端融媒体报道新模式。在媒体发展进程中,技术会不断迭代,但多媒体报道的逻辑没有变,人文精神需要从业者去坚持。
变模式
从编辑到内容产品经理的转变,将新闻内容产品化的过程中结合了新闻、设计、技术、交互等多个领域,数据新闻团队需要协同作业。在报道融合化方面,富媒体专题要求编辑多元把控。随着信息的公开、社交媒体的发达、自媒体化与大数据技术的共同爆发,采编与原创的外延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交媒体与自媒体的崛起,实现资讯社交化,拓展用户获取信息的传播渠道,推动编辑有传播意识。当内容生产进入一个产品时代,内容产品经理在新闻游戏化的探索中,需要更加重视产品体验。
AR与VR助力媒体发展
媒介融合从流量时代进入到时间占有时代,从中国社交媒体的大数据来看,每60秒微信的文章发表数为486篇,微博的浏览量达1650463次,大众点评的评论数为110,从涵盖社交、生活服务、知识分享平台等众多APP的数据来看,用户的阅读习惯在发生改变,流量数据越大,占用的用户时间越多。对于用户而言,新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会让阅读更具有趣味性。
在新兴的可穿戴设备与虚拟现实设备的刺激下,游戏、AR与VR技术正在改变新闻的生产方式。例如,新华网在两会期间打造的VR直播,充分运用VR技术打造沉浸式新闻;在G20峰会期间,CCTV的AR新闻报道模式,打造游戏型互动新闻等等。AR与V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直播、纪录片等领域,为媒体变革注入新鲜活力。
“VR+报纸”打破时空限制,通过VR还原新闻现场,为用户提供多维感知和深度体验,实现身临其境看新闻的用户体验。AR+报纸,通过AR入口,让报纸在手中动起来,打破传统纸媒的显示局限性,让用户在了解新闻的过程中,体验互动的趣味,营造话题与交谈。目前VR与AR技术已经可以广泛应用于报纸、客户端与直播平台,从而进入新闻内容生产过程,甚至是新闻事件本身。
从工具来看,体验VR与AR的工具已经从头盔发展到纸盒、眼镜,越来越轻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内容生产和人们了解新闻事件、参与新闻事件的方式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2016年被称为VR/AR技术元年,科技感十足的未来值得期待。
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
技术打造更加智慧的“中央厨房”,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在云报中央厨房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其中全媒体指挥中心的室内布局由中央指挥区、可移动工作区以及固定的全媒体采编工位构成。对外窗口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发布平台。
其智能化系统是集计算机网络、大屏幕显示、数字会议、供电保障、图像监控传输、可视化指挥、综合控制等为基础的业务平台,满足全媒体采编平台的一体化采编与多渠道分发和大数据平台的多渠道传播分析与显示,以及本地、远程视频会议的使用要求。
使用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全部采用网络化布线,简化了布线工程,小体积的传输节点方便放置,可任意组合,在视频传输上高清画质可实现无损传输。整个中央厨房的信号输入输出、大小屏幕显示、音频播放、灯光切换,包括窗帘移动等都可以实现一键操控。
版权印解决版权困境
新媒体时代,版权问题常常是原创媒体的一大痛点。一方面原创内容经常被盗版,版权得不到保护,原创价值无法体现,另一方面转载的媒体找得到内容,但找到联络人拿到授权的路径存在困难。面对版权问题,原创内容的价值将如何维护,“版权印”适时而生,为原创者与转载之间建立快速授权通道,解决两大痛点。
版权印基于“作品与版权不再分离”的理念,是一套结构化描述作品版权信息和授权规则的机器可识读的版权标识。作为交易媒介,通过“版权印”的投放、邀约、交换、披露和反向查询机制,可实现多平台交易达成和多平台间交易协作,使得版权随时随处可查询、可交易。其特点为轻量级接入,不干扰原有业务,在认证、授权、监测、维权方面都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