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慧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丁晓慧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新诊断的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BMI、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利拉鲁肽治疗后,BMI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明显降低,胰岛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用利拉鲁肽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想选择。
肥胖;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表现为持续性的血糖上升、进行性的β细胞功能降低,且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几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惊人,超重与肥胖患者的患病率高达33%,这也是糖尿病高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往往患者初诊时就已经处于肥胖(超重)、高血压或高血脂的代谢紊乱状态,而大多口服降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促泌剂药物如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可导致患者体质量增加及低血糖风险增高。但利拉鲁肽作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在血糖控制、减肥和低血糖风险控制方面有良好表现,以使T2DM患者达到降糖、减重、降压和调脂的最佳平衡状态[1]。本研究以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源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
院住院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BMI≥30 kg/m2,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0~60岁,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排除急性并发症、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疾病者,既往无胰腺炎病史,女性患者处于非妊娠状态或采取避孕措施。所有入选者之前未接受任何糖尿病药物治疗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患者身高、体质量测定及BMI计算均由同一个人完成,利拉鲁肽(商品名:诺和力,丹麦诺和诺德制药公司生产)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6 mg,每日1次,根据血糖调整利拉鲁肽用量,若空腹血糖>7.8 mmol/L,2 h血糖>11.1 mmol/L时调整剂量为1.2 mg,剂量调整周期为2周,疗程为3个月,以空腹血糖<7 mmol/L,2 h血糖<10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血糖平稳后出院治疗,,患者出院后定期健康教育门诊复诊电话回访。
1.3 观察指标:所有入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比较BMI及抽静脉血检测包括如下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餐后2 h的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HbA1c),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FPG×FINS/22.5,HOMA-β=20×FINS/(FPG-3.5),
表1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x-±s)
1.4 不良反应判定:用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及时记录;肾功能出现异常及肝酶进行性升高者退出试验;出现严重低血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己无法处理)、一般低血糖者(有低血糖症状且指血血糖<3.9 mmol/L,可自行加餐)分别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HOMA-β及HOMA-IR指数均为非正态分布,按其自然对数计算后再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利拉鲁肽治疗前后人体学指标的变化: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腰围[(86±0.97)cm],BMI[(26.72±1.91)kg/m2]较治疗前[分别(96 ±0.99)cm和(30.81±2.57)kg/m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利拉鲁肽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与治疗相比,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利拉鲁肽治疗前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及HOMA–β的变化: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FINS[(11.38±2.22)mU/L]及HOMA–β(4.64±0.20)明显升高,HOMA-IR(1.11±0.49)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安全性:4例患者初始用药时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微恶心症状,随着时间延长,恶心症状均有所改善,可逐步缓解,对治疗疗程无影响,无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无低血糖事件。
GLP-1是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由胃肠道黏膜L细胞分泌,其与GLP-1受体结合后,产生GLP-1受体激动后效应,主要包括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并抑制其凋亡,刺激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等[2]。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长效GLP-1类似物,是将GLP-1第34位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并在第26位增加了一个16碳棕榈酰脂肪体内、酸侧链,经过修饰后,利拉鲁肽既保持了与天然GLP-1高达97%的同源性,又通过与白蛋白结合以及分子间自联,抵抗DPP-4的降解,体内及体外实验均证实,利拉鲁肽保留了GLP-1的各种生理作用和治疗优势,体外试验已证实,利拉鲁肽能够有效刺激GLP-1受体,发挥GLP-1受体激动后的上述效应[3]。
肥胖是T2DM最常见的伴发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T2DM患者减轻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利拉鲁肽通过减少饥饿感及能量的摄入,减少机体的脂肪成分,尤其是内脏脂肪。基线BMI越高,利拉鲁肽治疗减轻体质量的效果越明显,其体质量减轻作用主要在治疗的前16周内。本研究发现,肥胖T2DM 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后,体质量、BMI 明显降低,表明利拉鲁肽具有良好的减轻体质量的效果。
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FPG、2hPG和HbA1c,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患者对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4-5]本研究结果显示,新诊断的肥胖T2DM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FPG及2hPG,降低HbA1c,本研究结果发现,新诊断的肥胖T2DM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后,TG、TC、均降低,表明利拉鲁肽具有调脂作用,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
就低血糖事件而言,GLP-1降血糖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模式,即在高血糖环境中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发挥作用,而低血糖发生时,利拉鲁肽对胰高血糖素的抑制作用减弱,与传统降糖药物相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GLP-1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7-8]。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于治疗初发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并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用法和剂量调整简便,安全可靠,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新选择。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短,经验有限,还有待于大型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利拉鲁肽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1]刘胜男.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最新研究结果公布[J].药品评价,2010,7(20):61.
[2]Buse JB,Rosenstock J,Sesti G,et al.Liraglutide once a day versus exenatide twice a day for type 2 diabetes:a 26-week randomised, parallel-group,multinational,open-label trial(LEAD-6)[J].Lancet, 2009,374(9683):39-47.
[3]Gautier JF,Chouken SP,Girard J.Physiology of incretins(GIP and GLP-1) and abnormalities in type 2 diabetes [J].Diabetes Metab,2008,34(Suppl 2):S65-S72.
[4]Marre M,Shaw J,Brandle M,et al,a once-daily human GLP-1 analogue,added to a sulphonylurea over 26 weeks produces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glycaemic and weight control compared with adding rosiglitazone or placebo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LEAD-1 SU)[J].Diabet Met,2009,26(3):268-278.
[5]Nauck M,Frid A,Hermansen K,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comparison of liraglutide,glimepiride,and placebo,all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in type 2 diabetes:the LEAD (liraglutide effect and action in diabetes-2 study[J].Diabetes Care, 2009,32(1):84-90.
[6]陈晓媛,张秀娟,孟姝含,等.艾塞那肽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2,33:193-196.
[7]Bolen S,Feldaman L,Vassy J,et al.Systematic review: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oral medication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nn Iner Med,2007,147(6):386-399.
[8]潘长玉.长效人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的安全性回顾[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7):555.
R587.1
B
1671-8194(2017)04-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