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少华 王玲玲 王淼磊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分析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漆少华 王玲玲 王淼磊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目的 对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外行亲情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1.37±6.23)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60.34±7.25)分,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较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进行亲情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亲情护理;焦虑症;干预效果
焦虑症即为焦虑性神经症,属于功能性精神科疾病,可表现为无明确原因的持续性不安、紧张等,以及头晕、心悸、呼吸障碍等植物神经症状。研究表明,导致焦虑症产生的机制既可能是外界因素也可能是内在因素,意指患者可能在长期疾病状态及药物影响下产生焦虑症,也可能是由于自身性格原因所产生。在长时间的焦虑状态影响下,不仅易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生理问题,也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1-2]。为进一步缓解焦虑症患者的病情与症状,本文特对两组以不同方法实施护理的焦虑症患者临床资料做出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为时间范围,以随机的形式抽选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并施以亲情护理的34例焦虑症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并以相同的方式抽选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治并施以常规护理的34例焦虑症患者为对照组对象,两组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焦虑症的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中共有男性16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1岁,平均年龄为(33.59±5.47)岁;其中12例为轻度焦虑,17例为中度焦虑,5例为重度焦虑。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15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62岁,平均年龄为(33.33±5.62)岁;其中13例为轻度焦虑,17例为中度焦虑,4例为重度焦虑。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抗焦虑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本组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告知患者用于转移注意力的相关方法,并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同时指导患者以科学健康的规律进行日常生活与饮食,以对患者的焦虑症状起到缓解作用。
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另外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亲情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家人的支持与安抚可对患者症状的缓解及病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人员便应对这一特性进行充分利用,在获得患者家属支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帮助患者缓解病情。首先,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导致焦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使患者家属了解到该疾病的可防、可控性,并告知患者家属应在日常生活中予以患者更多的关注,并通过陪伴、聊天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②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按时服药对于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家属遵医嘱按时、按量监督患者服药,通过利用患者对于家属的依赖心理,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③除家属因素外,护理人员还应从自身方面为患者营造出舒适的护理环境。如主动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以耐心的态度为患者解答心中存在的疑问等。除此之外,还应从饮食、睡眠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感受到家居、亲情的舒适感,以达到缓解患者焦虑症状的根本目的。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前后的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的评分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4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由护理人员向所有患者发放自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客观评分。量表中所涉及的项目共为25个,包括头晕、心悸、恐惧、焦虑、尿意频发、噩梦、睡眠障碍等,对总评分进行计算后,以50分为临界点,低于50分即为正常状态,高于50分即为焦虑状态。51~60分的患者为轻度焦虑患者;61~70分的患者为中度焦虑患者;70分以上则为重度焦虑患者[3]。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同时将P<0.05作为数据之间差异显著的依据,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
注:观察组经护理后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n=34 68.64±8.72 51.37±6.23对照组 n=34 68.71±8.69 60.34±7.25 t 0.01 2.37 P P>0.05 <0.05
焦虑症作为一种病因相对复杂的精神疾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难以起到根治的效果,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极易形成患者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双重损害。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另外对焦虑症患者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笔者特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亲情护理是一种以人性化理念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精神、情感的高度渗透,来使患者的精神保持在轻松、愉悦的状态。有学者提出,家属与医院两个因素均可对焦虑症患者的病情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该观点与本次研究取得的结果基本一致[4-5]。从本次研究过程来看,实施亲情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家属、医院两个因素方面均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因此,该组患者在焦虑症状方面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论证了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亲情护理)经护理后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可见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人群中可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对于患者焦虑症状的缓解具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可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1] 陈爱梅.亲情护理对49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117-119.
[2] 唐莉.亲情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症状改善情况影响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1):1334-1336.
[3] 贺燕.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4):199.
[4] 林敏,魏晓花,陈晓燕.焦虑症患者亲情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3):127-128.
[5] 郑晓春.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246-247.
R473.74
B
1671-8194(2017)06-02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