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枝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外一科,广西 南宁 530409)
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屈文枝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外一科,广西 南宁 530409)
目的 对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临床常见原因展开分析,讨论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 在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0例,观察术后并发胆漏患者的手术部位、治愈数量、治愈时间,分析发生胆漏的原因,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不娴熟、T管放置不合理、胆管未予结扎或扎线脱落、创面渗漏、患者自身缺陷如年纪大、营养差等。在15例术后并发胆漏患者中有13例于住院期间完成胆漏治疗,有2例带管出院,均在11~65 d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原因较多,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处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并发胆漏重要方法。
肝胆外科手术;胆漏;原因分析;并发症,对策
胆漏是指胆汁或含胆汁的混合液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胆管系统的现象,是肝胆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胆漏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康复和住院的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1]。不及时有效展开治疗会导致其持续恶化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胆道与其相邻脏器进行的所有手术都可能引起胆漏发生,在肝胆外科手术的胆道切开、显露、引流及缝合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手法粗劣等原因极易导致术后并发胆漏[2]。因此,在临床上要对胆漏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研究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次研究通过对200例患者中并发胆漏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简单分析胆漏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总结出处理策略,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72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2±8.5)岁,对并发胆漏患者进行观察,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引流出过多胆汁。病例纳入标准:肝胆外科手术后腹腔引流管连续3 d有胆汁引出,每天胆汁引流量>100 mL;B超或CT提示腹腔、膈肌下有积液;有腹痛、畏寒、发热及腹膜炎体征。
1.2 治疗方法:给予所有胆漏患者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或补充人血白蛋白等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对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保持有效充分引流胆汁,引流期间患者可饮食加强营养;B超或CT检查发现肝下或腹腔积液体,积液量不多,腹膜炎轻微的根据引流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负压引流,引流量逐步减少后,改为常规引流治疗。对已经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腹膜炎体征严重或者全身中毒现象明显者要再次手术冲洗置人引流管,术后初期进行负压引流,待流量逐渐减少之后,转换为常规引流。对于胆肠吻合胆漏患者以及胆囊管残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也需再次手术,胆囊管残端牢靠结扎;进行腹腔引流,重置T管。
1.3 观察指标:观察15例胆漏患者手术部位、治愈数量、治愈时间。
1.4 疗效评价:超过3 d引流管无胆汁流出、无腹痛、无畏寒、发热、无腹膜炎体征可判定为治愈[3]。
1.5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原因分析:在15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中,有5例(33.33%)是由于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不娴熟造成的,如T管放置不正确、不合理、T管处缝合不严密或炎症水肿明显、胆管未予结扎,钛夹钳夹闭不全,有6例(40.0%)是因为胆管扎线脱落导致的,有4例(26.67%)是因为患者自身体质体质弱,体质差或疾病因素所致。
2.2 治疗效果: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200例患者中,有15例在术后并发胆漏。其中8例患者行负压或者常规引流处理后(10.5±0.8)d治愈,5例患者行手术引流后(13.6±1.2)d治愈。有2例患者带管出院,通过随访得知,均在1~1.5个月痊愈,平均痊愈时间(1.25±0.25)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治愈时间11~65 d,平均治愈时间(38± 2.5)d。
2.2 手术部位与并发胆漏的关系:从手术部位来看:胆部手术156例,并发胆漏12例,发生率为7.69%。其中胆总管切开术5例,胆囊切除术3例,开腹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后3例,胆肠吻合术后1例。肝部手术44例,并发胆漏3例,发生率为6.28%。外伤性肝破裂术后并发胆漏3例。不同手术部位并发胆漏的概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胆漏的临床症状有腹痛、发热等现象,但诊断胆漏通常是根据引流液的数值和颜色,引流液>300 mL/d说明很有可能发生胆漏;用腹水稀释胆汁后颜色呈现昏黄色,表明可能发生感染,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4]。
表1 不同部位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对胆漏的发生并没有直接影响,而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对胆漏的影响较大。
在临床上胆漏并不能完全被避免,但可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首先要仔细观察伤口,尽早诊断,一旦确诊立即展开治疗;手术操作者需提升自己的临床经验及操作技术,尽可能减少手术中对胆管的损伤;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的水平,并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还需注意的是:探查胆总管时,尽量避免解剖操作损伤胆管血管;切口缝合不可过密;选择T管应以胆总管内径为根据,选择小于胆总管内径的,在使用前进行修剪,且在固定后反复对其松紧度以及渗漏情况进行检查[5]。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平衡电解质,保肝抗感染,同时通过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序贯疗法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组织修复和漏口愈合、提升机体免疫能力[6]。
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加大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康复和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成本。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当患者出现疑似胆漏情况时,确定是否出现胆漏、胆漏部位以及胆漏原因。对于肝总管或胆总管有明显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剖腹探查,设置T管引流;漏口小,无需手术的患者,可直接局部置管引流[7];胆肠吻合术后胆漏,除引流之外,还应给予生长抑素,预防创面积液和感染;对于胆漏时间较长,量较多,漏口大的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医务人员应应对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患者抗炎治疗和营养支持。手术操作人员在术中确保视野良好,对可疑胆管进行牢固结扎,正确放置T管且固定牢靠,适当延长年长患者的拔管时间,尽可能减少对胆管的损伤。
本次研究中,8例患者行负压或者常规引流处理后(10.5±0.8)d治愈,5例患者行手术引流后(13.6±1.2)d治愈,有2例患者带管出院1~1.5个月痊愈。虽然胆漏难以避免,但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降低胆漏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总之,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并发胆漏重要方法。胆漏发生后,需要尽早确诊,及时采取引流措施,给予对症治疗,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韩祥.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常见原因及防治策略[J].吉林医学, 2013,34(7):1316-1317.
[2] 王京立,顾万清,杨敖霖,等.“三镜”联合一次麻醉序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8(8):2223-2224.
[3] 宇荣林.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临床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1):132-133.
[4] 李忠信.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临床防治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9(26):5404.
[5] 魏孟奇.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当代医学,2014,20(30):67.
[6] Capussotti L,Ferrero A,Viganò L,et al.Bile leakage and liver resection:where is the risk[J].Arch Surg,2006,141(7):690-694.
[7] 王雷.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1),3484-3485.
R657.4
B
1671-8194(2017)06-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