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 铁岭 112000)
肝硬化再生节(RN)、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和小肝癌结节的磁共振表现并探讨磁共振(MR)诊断价值
李 妍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测中小肝癌结节、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表现,并判断磁共振在三项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3例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资料的肝内结节特点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肝不典型增生结节提示T2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1WI为较高信号,且在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肝硬化再生结节提示T2WI为低信号,T1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二者呈正反相位;小肝癌结节磁共振下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强化多为动脉中晚期强化。结论 在绝大多数RN、DN和小肝癌结节的诊断中,磁共振都具有良好的临床鉴别能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肝硬化再生结节;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小肝癌结节;磁共振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被广泛运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1];基于此,我院就将通过实际病例资料研究分析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小肝癌结节、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和肝硬化再生结节在磁共振诊断中的不同表现,并通过实际病例资料的分析,对磁共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3例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3.8±3.1)岁;其中合并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9个,肝癌结节19个,所有入选研究的病例资料均经手术确诊。
1.2 方法
1.2.1 仪器:该研究所选取的仪器为飞利浦Inteea1.5IQMR扫描设备,Sense-Body腹部线圈。
1.2.2 扫描序列:对所有入选研究的93例患者行横轴位T2WI和T1WI序列,冠状位T2WI平扫,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横轴位T1WI动态增强;其中,T2WI行T2W-TSE-FB序列。TR:shortest,矩阵288×224,FOV38 cm×28.5 cm,层间距和层厚分别为1.5 mm和5.8 mm;T1WI则采用T1-TFE-IP-FB序列,TR:10 ms,TE:4.61 ms,FOV38 cm× 38 cm,层厚:5.8 mm,层间距1.5 mm;增强扫描为e-THRIVE-BH,TR:shortest,TE:shortest,FOV44 cm×38.9 cm,矩阵320×190,NEX:1,对比剂为钆双胺,选取MR专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推注,药物剂量为0.1 mmol/kg,注药流率为2.5 mL/s,注药后分不同的时间段获取关于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时期的图像[2]。
2.1 结节性肝硬化:经图像分析和资料整合,肝体积有较小程度的缩小且在表面多发结节性改变,肝脏左右出现程度较为明显的比例失调;肝内表现以大小结节混合存在为主,且小结节多为直径不足3 mm的颗粒状,大结节的直径则基本超过3 mm;T2WI显示肝内多分布低信号结节,T1WI略高于正常肝组织信号,周围则是相对高信号的正常肝组织(图1)。
图1
2.2 合并癌结节:经过资料整合,本次研究共有15个癌结节,其表现为:T1WI稍高信号2个,稍低信号13个;弥散加权均为高信号,其中延迟期和门静脉期强化2个,动脉期出现明显的强化13个;T2WI为较高信号,其中正反相位T1WI中出现反相位低信号,正相位高信号1例DN表现为:T1WI信号高于肝硬化再生结节6个,其中1例T2WI信号无法分辨,增强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强化,1例则为较低信号结节中含稍高信号结节,另3例则为较低信号。此外,研究还发现,肝不典型增生结节、肝硬化再生节仅能在延时强化能够观察到部分网状的纤维间隔,而且不能观察到假包膜形成,包膜在动态增强中有比较明显的延时强化征象。
当前临床上主要将肝内结节具体分为再生性结节和不典型增生结节两种;而根据解剖特点临床上又将再生性结节具体分为硬化结节、肝叶增生、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单腺泡再生结节[3];结合过往的临床实践经验来看,肝硬化再生节发生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多是疾病恶化的初步征象,随着病情的发展,低级的肝不典型增生结节会逐渐发展为高级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发展末期会最终形成早期小肝癌和进展期肝癌;虽然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演变过程,但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这种情况下充分掌握肝硬化结节的MRI特点,对于提高诊疗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经资料整合显示93例病例资料多为混合型结节,T2WI所观测的肝硬化结节普遍呈低信号,国外研究资料显示,肝硬化再生结节在MRI T1WI和T2WI图像上无法被观测到,绝大多数肝硬化再生结节在T2WI和T1WI上呈现等信号;这和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出入,经过分析这可能与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数较少有一定的关联。此外,肝硬化结节出现门脉供血向肝动脉供血的情况时,结节的性质普遍会向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和SHCC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往往会出现具有较高特异性的T2WI低信号和T1WI高信号[4-5]。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肝硬化后肝硬化再生结节、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结节之间呈现相对的关联,能够被实际作用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通过MRI能够实现对大部分肝硬化后肝内结节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陈敏,周诚,杨正汉,等.肝脏发育不良结节岸边的CT及MRI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38(5):494-498.
[2] 柳澄,吴天,张翔,等.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CT、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6(3):315-317.
[3] 余忠辉,万凯明,孟令平,等.MRI鉴别诊断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1(6):923-926.
[4] 梁碧玲,赵继泉,张雪辉,等.肝脏常见病变弥赛系数的初步研究总结[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20(1):126-128.
[5] 顾勇坚,许建兴,郑建刚,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4,23(20):3014-3016.
R445.2;R735.7
B
1671-8194(2017)06-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