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兵 张文栋
摘 要: 评价一个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需进行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评价。本文以蓝田县为例,将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因素量化,进行各评价因素叠加分析,把蓝田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个级别并进行评价,为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策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蓝田县; 地质灾害; 易发程度; 分区评价
1. 前言
蓝田县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侧,是西安市辖县之一。县境内河流众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整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秦岭山地,中西部川塬相间,北部为黄土丘陵,其余为黄土台塬和河川。全县地质构造复杂,大断裂发育,岩土体结构类型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地域差异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质灾害发育,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区内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陕西省西安市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1]。
2.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该区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土体类型、气候、植被、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及地震等。研究本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于分析本区内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掌握其发育规律,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减轻灾害损失十分必要。
3.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方法
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数学综合评判的半定量方法[2,3]。根据蓝田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现状与未来,选取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因素,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有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级处理并赋以分量值,并充分考虑各选取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大小,赋予不同权重体现其影响程度。将蓝田县1977km2采用网格剖分法分成若干样本区。每个样本区间分别对各项分区指标打分赋值,经数值化处理后,从而获得各样本区间的各项指标分区值,然后对各项分区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样本区间的易发程度值。最后,将所有样本区间的易发程度值,进行统计分区。
4.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按选定的主要区划因子,依据分级指标对各因子分别进行赋值,综合计算处理,根据各区划单元统计的指标值,进行一级区划,在划分的同时,尽量考虑地质灾害发育的完整性。基于以上因素分析,可将蓝田县划分为四个一级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4.1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主要位于境内中西部和北部,涉及的乡镇主要有华胥镇、金山镇、洩湖镇、三里镇、三官庙镇、普化镇、厚镇、孟村镇、安村镇、蓝关镇、小寨镇、玉川镇、蓝桥镇、葛牌镇等,分布范围大,涉及乡镇多,形状不规则,区域跨度大。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判别标准,本区主要位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现状发育密集高,人类活动强烈的区域,总面积516.0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1%。区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灾害点共161处,地质灾害点密度达0.31处/km2。本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2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涉及的乡镇较多,地域广泛,面积大。分别为史家寨—汤峪—小寨—安村斜坡地带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蓝关镇坡底村一带冲洪积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普化镇马家山—九间房镇田家村一带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九间房镇南侧县道沿线中易发区。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强烈,地质灾害中等发育,面积121.9km2,占全县总面积6.2%。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共29处,地质灾害点密度0.238处/km2。
4.3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该区包括的主要乡镇有华胥镇、洩湖镇、三里镇、蓝关镇、小寨镇、普化镇、玉山镇、汤峪镇、史家寨镇、玉川镇、焦岱镇。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分布特征的差异,区内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分布较为零散,共分为5个区域,面积1112.39km2,占全县总面积56.26%。分别为黄土丘陵南缘缓坡地带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九间房—灞源一带基岩山地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普化镇南侧至蓝桥镇北侧基岩山地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八里塬—库峪河东岸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辋川镇东侧—玉川镇西南—汤峪镇南侧地带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区域主要分布在灞河右岸高阶地区、秦岭山前冲洪积扇区、八里塬至库峪河右岸,汤峪至玉川秦岭中低山区。
4.4 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这一类区主要包括灞河河漫滩,一、二级阶地,黄土台塬塬面及浐河河谷一、二级阶地地带。这一类区面积约226.6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1.44%。由于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大都地形平整开阔,区内调查无地质灾害。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方法划分蓝田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性区,其中高易发区面积516.0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1%;中易发区面积121.9km2,占全县总面积6.2%;低易发区面积1112.39km2,占全县总面积56.26%;境内其余地区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面积226.6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1.44%。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508.0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5.7%;中危险区面积129.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6%;低危险区面积1112.3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6.26%;极低危险区面积226.6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1.44%。
5.2 建议
(1)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是预防地质灾害的根本措施,必须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将合理利用、保护地质环境与防治地质灾害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之中。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应落实相应数量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3)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危险和次危险的灾害点必须落实监测人,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重大地质灾害和重大险情迅速上报,以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及时调查,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4)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和探讨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方法。
(5)建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人类工程活动为地质灾害最大的诱发因素之一,要从制度上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对于农村或城镇居民个人建房,土地划拨单位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将新房建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悲剧重演,以及在新建房屋过程中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 张秦华. 陕西省蓝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M].2013.12.
[2] 李佳洋,李艳龙,李雪娇,陈龙生.阿尔山地区地质灾害评价与分析[J].西部资源.2015(6).
[3] 杜成涛.商南县地质灾害易发区程度分区方法及评价[J].地球.2015(4).
[4] 马越平.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初探[J]. 西部资源, 2012(1):56-57.
[5] 曾平凡.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之管见[J]. 西部资源, 2015(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