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启平
摘 要: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地层关系密切,双重控矿明显。
关键词: 热液型矿床; 构造控制; 云南勐海县南罕啊
1. 区域地质概况
南罕金矿矿区区域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Ⅰ)昌宁—孟连褶皱带(Ⅱ)临沧—勐海褶皱束(Ⅲ)之临沧—澜沧复背斜的南部。
区域构造属昌宁—澜沧复背斜东侧复式背斜的一部分,呈近南北向延伸,轴部被印支期勐啊花岗岩基所破坏,燕山期花岗岩沿花岗岩基中的北西向断层带分布。区内断层发育,以北西向压扭性断层为主,北东向为辅。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图1)出露地层从新至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中生界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上段(J2h2)、下段(J2h1)、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下段(Pt3ml1);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是矿区的赋矿地层:分布于矿区西部及南东地区。与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呈不整合接触。厚350~600m。据岩性特征分三层:
第三层(J2h1-3):紫红色块状泥岩夹黄白色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厚32.51m~208.29m,平均厚88.50m。
第二层(J2h1-2):灰黄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细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灰岩透镜体;厚32.98m~127.07m,平均厚72.59m。
第一层(J2h1-1):灰白色、灰黄色厚层块状细至粗粒含砾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细—巨砾岩(底砾岩);厚71.07m~177.64m,平均厚103.51m。
第四系全新统(Qh):沿河谷及山间凹地分布,主要为冲积、洪积及残坡积砂砾、粘土等堆积物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m~50m,本次重点工作区钻孔揭露残坡积层厚2.09m~12.64m。
曼来组:
位于矿区西部,属包麦地—惠民高压变质带,为低温高压相系。属上元古界瀾沧群。
曼来组(Pt3ml1):岩性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变质基性火山岩及绿泥片岩,为巨厚复理式沉积,厚2748.9m。
2.2 构造
矿区构造为覆于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基底之上,由中生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组成的曼纳向斜,由于该向斜南东翼倒转,倾向南西,构成貌似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
2.2.1 褶皱:曼纳向斜,为轴向北西—南东向,北西端扬起的倒转向斜,属区域上于帕迫以西转北西向的南达向斜的一部分。核部出露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上段第三层(J2h2-3),两翼依次出露花开左组上段第二、一层(J2h2-2、J2h2-1)及花开左组下段一至三层,两翼地层产状倾向南西,北东翼倾角9°~41°,南西翼倾角21°~65°。扬起端附近及两翼,局部次级小褶皱构造发育,岩层揉皱,产状凌乱。
2.2.2 断层:
区内断层不发育,计有北西向的F1、F3、F5和北东向的F2、F4断层。各断层基本特征如下:
F1断层:属区域上的南木旱断层于矿区北东部通过,沿310°方向延伸,长>7.5km,倾向北东,倾角>62°,沿断层带岩石破碎,石英脉发育,为一高角度正断层。其北西段、南东段发育于花岗岩内,中部隐伏于第四系洪、冲击层之下。推测为花开佐组下段(J2h1)与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区内V1-1、V2、V3等金矿体即赋存于该断层南东侧的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第一、二、三层层间节理、裂隙或次级层间破碎带中顺层产出,该断层应属导矿构造。
F2断层:位于勘查区中偏北西部,横切向斜扬起端,总体走向北东约59°,长约2.5km,倾向北西,倾角50°~85°。其中部被北西向的F3断层切错,分为北东、南西两段。破碎带宽十几米至几十米,破碎带中劈理发育,产状凌乱,局部形成角砾岩,沿破碎带常见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热液蚀变及明显的褪色现象。V1-1、V1-2、V1-3金矿体即分别赋存在南西、北东段破碎带中,既是区内导矿也是容矿构造。
F3断层:为矿区内北西向的平移断层,倾向南西,断层标志明显。断层对北东向F2含矿断层有切割破坏作用,为破矿构造,但规模较小,断距不大。
F4断层:与F2含矿断层大致相间1.3km平行产出,于曼纳向斜北东翼切错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地层,规模不大,性质有待进一步查明。
F5断层:位于勘查区南西部,与F2含矿断层西段大致平行产出,区内出露长为0.49km,平移断层,断层标志明显。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经勘查共圈定矿体11条。其中,工业金矿体有V1-1、V2、V3、V4等4条,次要矿体V1-2、V1-3、V5、V6、V7、V8、V9等7条。其中V2、V3为主矿体特征如下:
V2矿体:赋存于F2断层北东段向北偏转之东侧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第二层中。控制走向长500m,斜深78~185m,出露宽度1.80~35.5m。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东,矿体产状210°~248°∠19°~47°。矿体北西端被F2断层所切,往南东出现分支,沿走、倾向上均具有变薄尖灭之势。单工程矿体厚度1.04m~27.55m,平均7.31m,厚度变化系数115.83%,属厚度较稳定,矿体形态简单的矿体;矿体内单样金品位多在1.02g/t~2.54g/t间,单样最高17.67g/t,单工程平均品位:1.00g/t~1.67g/t,矿体平均品位1.20g/t,品位变化系数61.73%,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含矿岩石主要为碎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少部分石英粉砂岩。
V3矿体:与V2矿体大致相间平行展布,赋存于F2断层北东段向北偏转之东侧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第一层顶部。控制走向长252m,斜深100m~148m,出露宽度2.5m~17.5m。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东,产状191°~290°∠33°~63°。矿体两端已尖灭,矿体形态似层状、透镜状。单工程矿体厚度1.03m~7.04m,平均3.36m,厚度变化系数75.77%,属厚度较稳定,矿体形态简单的矿体;矿体内单样金品位多在1.03g/t~1.90g/t间,单样最高4.97g/t,单工程平均品位:1.03g/t~1.64g/t,矿体平均品位1.37g/t,品位变化系数54.76%,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含矿岩石主要为碎裂石英粉砂岩。
3.2 矿石质量
矿石的矿物成分:经X射线衍射分析、磨制光薄片镜下观察和化学多元素分析,矿石中主要有自然元素、氧化物、硅酸盐、硫化物四类共10种矿物存在,其中自然金约0.2g/t,氧化物约61%,硅酸盐约36%,硫酸盐约2%,硫化物少量。
主要的矿石矿物为自然金。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次为高岭石。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有:泥质结构、微晶结构、显微鳞片状结构、细砂结构、它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假象结构、蚀变粉砂结构。构造:土块状构造、皮壳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裂岩化构造。
4. 矿床成因
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F2断层破碎带内属沿层间构造裂隙充填产出,赋存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J2h1)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砂砾岩层间破碎带中。近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碎裂岩化、褪色(泥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等。根据矿体地质、矿化赋存规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矿区金矿体赋存于层间破碎带内,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20万景洪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77~1979
[2]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云南省勐海县曼纳金矿开发前期勘查地质报告[R].2000
[3] 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阶段性)普查报告[R].2009
[4] 云南六方矿业资源有限公司.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详查报告[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