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发+吴隽童
在景德镇庞大的陶瓷文化产业里,题跋者不能在器物上留下名字,令已在题跋界小有名气的方毅心存遗憾。故想重新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转书而画。为弥补不足,进而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进行长达6年的专业系统学习,充分掌握美术理论体系。在构图、线条、意境及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有了飞快的提升。方毅意识到要在强手如林的陶瓷界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唯有走自己的特色之路,萌生了用千年窑火来表现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思路。
元代畫家、书法家赵孟頫将自己的书法与绘画融合,提出“书画本来同”。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方毅便沿袭了这一文人画的脉络。2006年始方毅以书入画绘花鸟兰竹,多以“写”与“线”立形,五代书法家荆浩《笔法记》中所载用笔四势:“筋肉骨气”是其创作时遵奉的法则。
从单纯的纸上描绘,再到画瓷,陶瓷特殊的工艺,需要比纸上更长的时间掌握料性之外,光滑的釉面对控笔能力的要求远远高于纸上,小字体的把控精密度也更高。有了书法的功底做基石,方毅在庞杂的题材中选择了“四君子”。他所画“四君子”,以书法入画法,写意传情,诗书画印相结合,善用精练的笔墨,使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
方毅尤擅画竹。笔筒《劲节虚心君子情》,粗看似写意,细察又能观其工笔画意,将板桥的写意与文同的工笔融为一体,对竹进行艺术抽象化书写。承袭宋元文人画风,注重韵味而不是强烈的色彩冲击,以自然和谐的颜色点缀墨色,画面清新淡雅,表达一种平和的文人情怀。方毅的楷书,早期追求字体清秀、淡雅、灵动,随着岁月的沉淀和眼界,意识的提高,近几年从魏晋开始追根溯源,又遍习各代经典法帖,融百家之长,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古拙厚重。几株挺立的青竹,会让人觉得一股清癯的气息迎面而来,仿佛伫立在这环境之外,自成清凉境界。方毅的竹之所以有着如此挺拔舒展的气质,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热爱,源于常年习练书法的积淀,有着一种沉着稳健又不失灵秀飘逸的笔力。
文房小品也是以竹为题,作品清新淡雅、怡然安静。“多求简易而取清逸 ”正是他创作的核心。作品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用笔布局皆有讲究。书家画画,画中会有书法的情趣,以书法笔意入画,运笔疾徐轻重,点线疏密粗细皆有节奏和韵律。竹之浓淡虚实,远近层次及各种状态以书法用笔表现出来,一顿一提,将书法的精神和线条融入墨竹。其竹挺健柔韧,粗竿少,细竿多,微风吹来,细竿随风摆动,弯而不折,以竹喻人,处变不惊,永葆初心。
作品四方瓶《静·品》以梅花、菊花、兰花、竹石为写照,描述山间一隅。偶有小雀嬉闹在旁,生命的灵动和安静的深邃映入眼帘,冲击着视觉神经。
所画墨竹的叶、竿,芝兰的茎、叶饱含书法韵味。其运笔挥洒自如,将兰、竹的茎叶绘得翻转、舒朗、富于变化,且彼此间承迎有情,互为衬托。竹兰梅菊四君子在他的笔下翩翩有君子遗风,清秀的楷体字让整个画面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闲适、安静、空灵一直是方毅追求的境界。“以书入画”是中国画的画理,铸成了中国画“神”“逸”的品格。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对宇宙有一种认识和感悟,只有心到神到意到才能笔到。其笔下的一竹、一兰、一菊、一梅都饱含了他对古代文人先贤的仰慕和自己追求淡泊、独立的人格意识。正是这种情怀才能让他的作品在简单中呈现出一种纯净之美!
如今方毅作画时从对生活的感情出发,在传统的基础上凝炼新意,希望通过作品来重新观望自己,审视自己,产生新的感悟,希图这条路越走越远,越走越精。方毅未来的愿望,是想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与力量,改变景德镇艺人重画轻字的理念,这比任何个人的荣誉和利益都更有价值和意义。
在家中的院子里植几株竹,养几只鸟和一只金毛猎犬,一堵花墙,满院芬芳,陪伴娇妻爱子。写字累了就在竹下喝一杯茶,静听竹叶迎风的声响。方毅一如典型的文人风骨,清雅洒丽。有几分出尘的飘逸,又有几分士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