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便利店,资本投向的下一个风口?

2017-03-27 15:26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便利店价值日本

曾有媒体预言:便利店将是共享单车之后资本涌入的下一热土。

与几年前创业者试图用O2O的“互联网思维”一击制胜颠覆便利店不同,就像其他领域对线下渠道的珍视,可能来临的便利店热潮,似乎更看重线下店铺扩张后产生的网络价值。

当然,既然叫互联网便利店,那么互联网要素依旧惹眼。店面二维码随处可见,时刻提醒客人最好的购物方式是下载自家APP自助扫码结账;门店提供在线下单到店自提服务及周边XX米配送……

在一个渴望与旧事物迅速挥别的时代,有人觉得,城市年轻中产阶级的喜好,成熟后“复制粘贴”的速度,多元化服务带来的网络价值,都让便利店可能成为所谓“新零售”概念的受益者。

人们需要便利店

必须承认,相比传统百货和大卖场,即便在电商的猛攻之下,这两年便利店的“小日子”也过得不错。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便利店行业经营情况简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便利店行业73.8%的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0%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38.1%。另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了1000亿元,增速在15%左右。

便利店的发展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通常经验是:当一座城市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即可孕育出便利店业态;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种业态将会井喷——若真如此,至少从理论上,中国一线城市已达到发展便利店的好时机。

更直观的比较来自近邻日本。业内通常按每3000人能够支撑一家便利店估算:在1.2亿人口的日本遍布了5万家左右便利店,在3.2亿人口的美国也有15万家左右,但在13多亿人口的中国,抛去街头巷尾的夫妻店不算,只有不到3万家,即便在便利店环境最肥沃的魔都上海,大概也是每4000人支撑一家便利店。可能算是业内共识了吧:中国便利店发展正处于1990年左右的日本水平。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飞速碎片化,包括生活节奏,时间的割裂将人们变成“即时即用”型动物,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再买一箱饮料甚至一提卫生纸,而更愿有需求时顺手购买一瓶和一个,他们将便利店视作某种家庭空间的外延(顺便一提,对单身群体来说,家庭就是Ta自己,城市独居人口的上升同样有助于便利店发展),便利店当然乐见其成,毕竟说回到数据,日本便利店与超市市场份额比例大概是54%:46%,中国这一比例则是一边倒,大概为8%:92%。

除了即时性,“消费动机”亦不容忽视。如你所知,科技突破之外,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消费升级通常被视为最大的时代性机遇。有人说,这轮消费升级在本质上并非满足人们“区分阶级”的需求,而是“努力工作的馈赠”,文艺的说法是,“每一次你花的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小白领晚上九点下班想买一瓶16.8元的果汁或者果昔馈赠一下自己,憧憬一下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楼下便利店是最好的地方,难道还得去家乐福和大妈排队吗?

网络价值可期

当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互联网项目不同,经营便利店并非易事,商品管理和服务体系都需精细运营,但如前所述,资本看重的是便利店“复制粘贴”后更大的想象空间。

事實上,相比于其他零售业态,多元化服务一直是纵横于城市毛细血管之中的便利店的优势之一。最好的例子在日本。日本便利店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被誉为“国民生命线”——支付水电煤费和保险税金,ATM,收发快递,公共卫生间,打印复印,演出门票,照片冲洗……日本便利店可提供上千种细碎的生活服务,由此产生的“城市网络节点”价值难以估量。

至少理论上,一百平左右的便利店具备网络效应的一切因素,就像“传真机越多,每台的价值也是越高”,便利店也可将终端网络价值发挥到最大,孕育出比传统便利店更好的商业模式。

猜你喜欢
便利店价值日本
便利店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黄金时代》日本版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小黑羊的价值